例释现代汉语文言动词的文化意蕴

2014-04-29 14:34倪林
青年文学家 2014年32期
关键词:文化意蕴现代汉语

摘  要:动词是句子的核心,现代汉语中活跃着一部分文言动词。这些词语历经语言的传承和流变,被保留至今,除了一般的语言意义,还承载丰富的文化意义。本文考察现代汉语中活跃的文言动词,发掘其背后的文化意蕴,结合实例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现代汉语;文言动词;文化意蕴

作者简介:倪林(1987-),男,江苏徐州人,运河高等师范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

[中图分类号]:H1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2--0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镜像。通过考察一个民族的词汇,可以窥见语言背后的文化意义,从而在更丰富的层面上分析语言现象和规律。历来研究汉语的人都清楚动詞的重要性,吕叔湘(1985)曾指出“动词是句子的中心、核心、重心”,可谓把动词摆在了汉语研究的突出位置。《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部分词条同时标注了“动”和“〈书〉”符号,表明这些词是从古代汉语中遗留到现代汉语,在当下语言生活中仍然活跃的文言动词。在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共计1170个文言动词进行封闭考察后,我们发现这部分词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对文言动词的文化意蕴作简要梳理。

一、体现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构建了成熟完备的道德价值体系,并通过这一体系的建立进而形成严格的伦理规则。无论内在的情感信念还是外在的行为方式,国人都有完备的道德规则。这些规则在文言动词中可以找到影子。例如:

1.“屈节”。2.“死节”。

《说文解字》对“节”的解释是“竹约也。”即竹节。竹子四季常青,古代文人墨客常以竹节比喻“坚贞不移”之意,后世文献中“节”也就具备了“贞节”、“节操”的含义,很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屈节”即意味着“失去气节”,“死节”的含义恰好相反,是为了保全节操而死。

中国人对节操的重视程度甚至高过生命。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出的道德标准,自古至今对国人的思想都有深远的影响,文言动词在今天的使用,保留了这样的道德标准。

二、折射中华文化的审美特质

文言动词作为汉语由古及今的文化传承载体,在今天的使用中也自然地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审美特质和精神风貌。汉语是十分古老的语言,其引申意义丰富多彩,从中可以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积淀,反映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例如:

1.“淡泊”。2.“遁世”。

早在上古时代中国文人就发起过义利之辨,从那时起中国思想家就强调“见利思义”,塑造读书人的傲骨和节操。“淡泊”“遁世”都是对尘嚣社会的逃避,转向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同是读书人保持本心不变,超脱尘世,主动远离世俗的选择。不思名利,远离尘嚣,自古至今都是中国文人所追求的精神操守。这种卓然清高的精神追求塑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铮铮风骨和独特人格。再如:

1.“酬唱”。2.“击节”。3.“搦管”。4.“品题”。

这4个动词放到一起,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古代社会的文人雅集,诗酒唱和,觥筹交错;既和谐欢畅,又清新高雅。这些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重和谐、贵有序、法自然、求超脱的特点。在现代汉语材料中我们仍能找到这些动词的用例。古代文人所追求的典雅宁静、自然超脱的精神境界也通过这样的词汇影响当下的中国人。文言动词出现在现代汉语材料中,为汉语带来一股典雅之气,清新之风。

三、呈现千姿百态的文化习俗

古代中国的文化习俗丰富多彩,这一点在文言动词中也得到了体现。例如:

1.“及冠”。2.“及笄”。

这两个动词表达古代青年男女长大成人的自然状态。社会对人的成熟的认同需要通过社会化的标记来确认。男子行冠礼和女子将头发挽起都是中国化的成人礼节,这些动词保留到今天成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组成部分,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再如:

2.“归省”。2.“归宁”。

这两个动词的含义简言之都是“回家”。在男权主导的古代中国,女子出嫁之后要在夫家生活,并为夫家从事生产劳动,回归自己的家庭则远不像今天这般自由。这两个动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仍多指已嫁女子回家探望父母,随着词语的使用,词语所负荷的文化内涵也被现代人了解。

四、包含丰富多彩的典故词语

中华典籍浩如烟海,恰当使用典籍中的掌故既能表达情感,又不失含蓄之美。现代汉语文言动词中含有一部分典故词,在现代汉语材料中出现的典故词语隐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丰富而博杂,给现代汉语带来厚重的韵味。例如:

1.“弄璋”。2.“弄瓦”。3.“逐鹿”。4.“代庖”。 5.“割席”。6.“临池”。

“弄璋”、“弄瓦”是“生儿子”和“生女儿”的书面表达,反映了古代对男女不同性别角色提出的不同要求,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古代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逐鹿”描绘的是王侯将相霸业天下的行为。“代庖”是超越本职权限的越权行为。“割席”和“临池”则反映古代文人志士的格调追求和勤勉有为。这些词语典雅厚重,恰当运用可以使表达儒雅深沉,散发浓浓的古韵。

五、结论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考察不难看出,文言动词形成的时代久远,含义深刻,与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紧密相关,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投射出多层次的文化内涵。现代汉语中保留这部分动词是古代汉语生命力的体现,同时也彰显出汉语文化的巨大魅力。因此在语文教学和文化知识普及活动中,提高对这类词语的关注度,大力推广这类文言词语的学习,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必然是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句型和动词[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7

[2] 常敬宇,汉语词汇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 曹晓宏,略论汉语词汇的文化特征[J],楚雄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猜你喜欢
文化意蕴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品读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及其文化意蕴
言外之意话“红”色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
元杂剧爱情婚姻剧文化意蕴探究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