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菁华
[摘 要]本文以高等职业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过程中可以解决的实际教学问题进行项目研究并详细分析了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以“项目化”“模块化”“情景化”课程体系解决高等职业教育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方法;课程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8-0175-02
1 引 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询意见稿中,把高等职业教育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是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部分,《规划纲要》强调了职业教育对中国教育发展,乃至对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前所未有。《规划纲要》第六章第一条就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和推进“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是教改的重要内容。因此探寻适合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当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目标所在。所以,高职教育应以实践运用能力为本位,以“能干、够用、会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想成为技术应用性人才,必须要求具备较强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岗位应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这也正是高职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随着高职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学體系和教学内容的实效性问题必将会引起一线教学者的重视。因此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实训的资源匮乏,企校合作的松散,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必须在课程体系上下文章。
2 构建具有工商管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根据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理论教学、实验和实践实训项目相配套,这种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优点,能够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于高职学生在总体上是可以满足要求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还不能完全适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实训内容与企业实际项目之间差距太大,学生不能通过实训实践体验职业需求。二是在实训实践中存在仍然按照知识点作为训练学生的主要依据,缺乏综合性。三是实训要求仍然是作业性的,学生感受不到企业要求,没有压力,也缺少动力。
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的特点看,人才的要求主要有企业相关作业操作技能、项目经验和综合职业素质三个方面,这些要求中项目经验在校内实训中不太容易通过实训取得,因为实训内容的作业特征过于明显。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按照工商管理类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相对独立,课程之间彼此缺乏联系,且缺乏项目导向,针对性不够强。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引入“模块化”设计理念,实施“项目化”的教学改革模式,在“模块化、项目化”基础之上实行仿真与实景的“情景化”教学模式,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涉及。
无论是课程的“项目化”还是“模块化”都源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对理工科课程实施的教学模式。如何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自身特点实施“项目化”“模块化”“情景化”教学改革现在大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众多改革成果。成果中大多把理工科教学模式进行简单的“移植”,没有体现出工商管理类专业本身内在特点和规律。因此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进行“项目化”“模块化”“情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推广意义。
通过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培养上手快、适用面广的复合型技能型管理类专业人才,创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办学特色,提高专业竞争力,这是在新的人才需求市场形势下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经查阅,国内外此类研究较少涉及,文献中还没有相关报道。依托实际教学项目和本校特有专业资源,在工商管理类专业构建“项目化”“模块化”“情景化”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的教研课题。
课程基于“项目化”“模块化”“情景化”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突破了以往只针对“项目化”“模块化”对课程进行改革的单一局面,同时针对课程改造往往注重理工类课程的“项目化”“模块化”设计的情况,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研究对象同时兼顾理论与实践知识,仿真设计模拟场景解决工商管理类实践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力求在校内校外课程互动,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在解决大多数工商管理类课程只依托课堂案例进行实践内容拓展的被动局面。同时多门工商管理类课程本身就有很强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不仅体现在理论上的相关性,同时突出实践上的该类课程的相关性,进而形成针对该类课程统一的标准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情景化的新模式,是在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3 项目化、模块化、情景化的教学体系的作用
3.1 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搞好职业教育,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教师必须更新理念,由“双师型”向“复合型”转变,以体现教学理念的现代化,实现教学常规和手段的现代化为载体,构建内涵和结构相统一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细化为具体内容,把教学作为一种学术活动,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实行分层次性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达到“问题解决”与“提出问题”的辩证统一。
3.2 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突出“专业教育为劳动就业服务,学科教学为职业能力服务”的教学理念。这样就可以克服以往学生对理论课程内容不感兴趣,而职业技能课程教师展不开的问题。把各专业所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技能项目模块,在不同学习情景下,教师进行分类归组,使每一位专业教师都有一个确定的方向,避免同一专业多名教师的浪费现象,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3.3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
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教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随之而来,必然会促进教学效率效果的提高。而采用项目化、模块化、情景化教学模式后,每一位教师相对固定于某一技能项目的教学,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细化、精压,形成“绝技”。而学生则可以在学习不同技能中,从不同教师身上博采众长,学到更多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
3.4 有利于适应社会多方面的需求
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情景化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