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材建设的思考

2014-04-29 04:56徐文陈洁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材建设职业能力高职教育

徐文 陈洁

摘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必须开发高质量的高职教材资源。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没有好的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材,教学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只有完善教材资源建设,教材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才能适应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教育 职业能力 教材建设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不但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也促进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职业技术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本位)”已经被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界普遍接受。

职业能力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的活动。而职业技能,即指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能否顺利就业的前提。在学生受教育过程中,教材是教学思想的载体,同时也是学生最直接、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重要工具和基本依据。因此,教材建设是实现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从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对高职教材建设进行反思。

一、高职学生学习状态欠佳

目前在校高职学生年龄大多为95后、00后,是伴随着网络、动漫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进入到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普遍高考成绩不佳,基础较差,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欠缺,意志力比较薄弱,是一个不够成功的学习者群体。在进入学历教育阶段后,部分学生因对所处学校学历层次的不满,或因对未来前景的迷惘,或因对严进宽出毕业考核形式的无忧,学习态度消极懈怠,资助学习的能力和愿望明显不足。表现为:

第一,学习态度不积极,被动学习,基本已完成课堂作业为标准,不能够主动研究专业课业的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

第二,学习能力不足,无法适应大学以自学为主的素质教育方式,特别是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不能较好地融入角色,专业知识的吸收与技能转化较慢,甚至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项目任务,对学习的排斥厌倦情绪严重;

第三,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非考试期间,极少看到学生主动研习教材,寻找补充学习资料。学习动力小懒散不善于思考,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他们认为教材枯燥、无聊,喜欢动漫的丰富与生动,“看不进去”是这部分学生对高职教材的普遍评价。

二、高职教材在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教材多为本科教材的压缩版,从内容的选取以及教材形式的设计没有形成高職教育的专属特色。伴随着近十几年来的高职教育发展,教材建设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不但难以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也难以吸引这些学习动力不足的高职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一,教材内容陈旧,换汤不换药

目前在高职教育教材中,不乏省部级优秀教材或精品教材,但更多的是质量一般,甚至是内容交叉、低水平重复者。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偏重基础理论,忽视应用技能,没有从根本上突出反映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的特征与要求,缺乏对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缺少科学的课程理论的支持,教材内容重复、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没有形成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特有的内容结构体系,没有真正转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轨道上来。

第二,教材说教多于指导,实训教材建设滞后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突出技能培养,教材理应体现这一特点。在教材建设中也在强调理论内容以“够用”为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诠释清楚即可,不要偏深、偏难,不要过分要求系统性和完整性,只要所需的基础理论即可。但是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实训教材不能自成体系,内容结构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实训教学特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部分实训教材内容较陈旧,缺乏科学性、先进性,所起到的作用也只能供学生巩固课堂教学中学过的知识,对于实践训练教学则缺乏规范性和引导与指导性。

第三,教材形式落后,可读性不足

尽管高职教材建设经历了十余年的建设,但仍然体现出以单一纸质教材为教学内容的承载方式的教材模式,以学科课程为中心,统合多种媒体、多种形态、多种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包括多种教学服务内容的结构配套的立体化教材建设还未形成规模。而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高职层次学生学习、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的教材少之又少,纸介质的教材依然占据高职教材建设榜首,在纸介质教材的基础上配有完整电子教案及相关课程的网络课程学习资源明显欠缺。这样的教材形式与当前在校的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阅读爱好不相匹配,甚至是学生最为排斥的学习资料范畴,不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对职业能力的养成更是帮助甚少。

三、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材建设思考

高职教材的建设与完善须适应高职教育目标的需要,教材建设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保障,高职教材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即是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材建设一方面要强调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关注到学生学习目标、学习能力和阅读习惯,这些同样是教材建设中必需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一,教材设计应多样化,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征

教材编写与设计首先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材设计新颖化,内容上要“趣、新、精”,形式上要赏心悦目,具有艺术性,才能吸引学生去看,把学习背景、真实案例融入教材中——通过学习背景、案例支持引出课程的意义,使学生知晓课程的作用和学习目标。同时,结合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熟悉与热爱,教材建设应大力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成果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实践密切结合,将各种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媒体介质和教材资源有机整合,形成立体化、数字化的教材体系。即不仅有纸质教材,还应有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课件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网站等教学资源,“动”“静”教材相互呼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犹如“闯关”一样,运用多种媒介的学习资源完成课程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形成学习动力 。

第二,教材内容产业化,推进学生职业技能提升

高职教材内容选择首先应围绕“产业”这一中心,依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趋势,走在市场变化的前面,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其次高职教材应突出以职业性内容为主,以学术性内容为辅的特点,定位要准确,学有所用是学生学习动力之源。因此,在编写高职教材时应力争摆脱传统教材的说教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足够的实训内容,能够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要体现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展现实用性、针对性、简约性、及时性、新颖性和直观性。教材内容选择上应根据地区经济、科技和基础教育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助于学生对当地经济、技术发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对家乡的责任感,推进学生职业技能提升。

第三、教材编写专业化,实现知行合一理实一体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教材编写队伍建设。高等学校应高度重视高水平的教材编写队伍建设,鼓励教学名师、高水平专家主编或参加教材编写工作。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科类教材建设需求,吸引行业人士参与教材建设,开发适用性和实践性强的优秀教材。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对学生最熟悉,最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有实际岗位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占总教师人数的比例不大,教材编写是难免脱离实践,走回理论教学的老路。因此,高职教材的编写一定要吸收行业企业人士参与,把最新行业标准带入教材,为课堂学习注入新鲜的血液,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知行合一、理实一体的目标。

第四、教材建设动态化,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变幻莫测,对人才的需求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中,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就业难”形势,只有拥有市场需要的技能,才具有市场竞争力。因此,高职教材内容也应围绕“市场”这一中心,依据市场规律、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趋势,走在市场变化的前面,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高职教材内容应实现动态化建设,教材内容要富有弹性,有一定的覆盖面,满足大类专业对理论、技能及其基础素质的要求。教材结构体系上实现“宽基础、活模块”,推行“宽窄并存,以宽为主”的策略,实现相近专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联系和沟通,突出不同学科专业教材之间内容的衔接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总之,教材是体现教学思想的基础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学习与实践的中介,理論与实践的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编写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满足教学和社会需要,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材是高职院校教材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基础工程,有赖于学校、企业、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测评的实证研究 庄榕霞 赵志群等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10月.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6月.

[3]李辉,吴博.我国高职教材建设现状与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04期.

猜你喜欢
教材建设职业能力高职教育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