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探析

2014-04-29 16:59周昌燕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答题技巧理解品味

周昌燕

【摘 要】现在的阅读文,除了检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能力,更多的要检测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一种看法。如开放性试题:是否同意作者观点,请简述理由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或看法类等。

【关键词】阅读;理解;品味;答题技巧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人们的学习与生活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如同饮食对于人类,是我们取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的手段。只有通过阅读的积累,才能够“胸有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阅读理解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也是中考的重量级题形之一。可是因为阅读的知识面广,问题琐碎,所以常常让语文教师感到无从下手,对学生来说,也是一只烫手的热山芋,难以下咽。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反复摸索,现以记叙文为例,从以下几方面解读阅读理解,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和大家共分享。

一、中考记叙文考试要点

1、题型全面

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题有填空题、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摘抄题……从题型上说,十分全面。

2、客观为辅,主观为主

近年来,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改变了以往选择题多的情况,有效避免了学生在不理解文意的情况下猜答案,侥幸得分的因素。主观理解题占绝对优势,有利于检测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有利于检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联系阅读,品味人生

现在的阅读文,除了检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能力,更多的要检测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一种看法。如开放性试题:是否同意作者观点,请简述理由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或看法类等。

二、解题技巧

(一)、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1、把握记叙六要素

2、纵观全篇,理出文章中心

3、对记叙顺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审清题意,找准突破口

1、关注题目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线索或者是文章的内容提要。

2、锁定关键词语

词语解释是每年中考必考的2分题。具体解题方法是:依据平时积累,判断词语的字面义;联系上下文,找出与该词汇有关的信息;判断词性及词语的感情色彩而解释词语;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汇在文中的隐含义;具体解词法可用找近义词法、分析综合(先解释组成词的各个音节再综合起来)法、比喻形容法。

3、抓重点句子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也是每年中考必考4分的题,复习时我们教给学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的方法:①分清含义的类别,是弦外之音还是言简意丰,是寄深于浅还是托物寓情。②分析句子构成深刻含义的原因,是语言的凝炼还是采用了象征、对比、比喻、双关等写作手法。③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句子的含义。④结合写作背景理解句意。⑤从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去理解句意等。如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a、文首:内容(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结构(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b、文中:结构(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c、文末:内容(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结构(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4、理解艺术手法作用

常见的变现手法及其作用:

象征:1、形象表现……感情。2、深刻、含蓄,引发联想。

对比:通过……和……对比,,突出了……(对象)……特征(之情)

衬托:陪衬突出……(对象)……特征。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情节跌宕起伏。

欲扬先抑:造成落差,使……(对象)……特征更突出;形象更丰满;抒发……之情;行文曲折。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抒发了……情感

虚实相生:激发读者对……的想象。内容丰富,增强+对象+表现力。

以小见大:用小材料表现重大主题,化抽象为具体。

5、品味修辞手法

恰当的修辞使文章增色不少。品味修辞的妙处,也是常见的考题。一般来说,常见的修辞有以下答题套路: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

夸张:夸大(缩小)……(对象)……特征,表达……之情。

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强烈地表达……之情。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思考。

反問:强调、加强语气。

对偶:1、句式整齐,有音乐感。2、概括力强。

反语:说反话。讽刺,揭露……(对象)……本质。

双关:言在此意在彼,增强……之情,显得幽默风趣。

6、记叙文写景方法及其作用

方法:1动静结合;2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作用:a暗示……时代背景; b渲染……气氛;

c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d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7、探究记叙顺序

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倒叙:1、强调。2、制造悬念。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三、综合训练 强化巩固

成功与汗水是分不开的,谁如果想撷取记叙文阅读理解的硕果,掌握阅读理解的原理方法,就必须以课本为阵地,以课外为练兵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读多练。这样方能实现阅读成功的梦想,铸就人生的辉煌。

猜你喜欢
答题技巧理解品味
品味桂峰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简析如何有效进行初中地理教学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高考试卷的分析与启示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小学英语复习的方法与技巧
关于中考记叙文阅读的一般考点及解题思路的几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