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睿
摘 要:结合一线教学,对高中物理习题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减少灌输;有效措施
习题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和迁移知识,生成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学实践,往往走了题海战术的极端,只能招来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在习题设计上,要注意把握分寸,不宜过多,要能抓住教学知识的肯綮和学生的人之规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新课改以来,广大一线物理教师也积极探索一些合理的习题设置,但是面对应试教育,仍不免落入陈规末俗的窠臼。鉴于此,笔者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对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法指导和策略研究。
一、高中物理习题教学问题总结
1.习题灌输依然存在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一直走不出题海战术的泥淖,尤其是学期末面临考试的复习阶段,加大练习强度和力度依旧是广大一线教师的共识。他们认为只有量变才能有效促进质变,只有多做题才能帮学生夯实基础,提升解题应变能力,所以他们就广泛搜集试题。如此一来让学生沉浸于题海里,丧失了兴趣,几乎成了做题的机器,消磨了探索和创新的意志,更有后进者,越落越后,只能滥竽充数,惶惶度日。习题灌输的弊端分析如下:(1)扼杀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有效驱动,因此,我们提倡的趣味教学,就是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让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生动、趣味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深入学习、自主探索,产生积极的学习效应。但是囿于习题设置功利性太强,习题量太大,无论是设计质量还是学生分析、解答质量,都会有所下降,严重挫伤了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量上去了,趣味没了,主动学习也就成为被动学习了。(2)学生能力下降。灌输式习题设置只注重量的提升,忽略了学生兴趣,也严重挤压了学生进行深思熟虑、探索创新的时间,严重扼杀了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可能熟练掌握了公式的套用,却没有完成深层的知识内化和迁移,使学习环节出现漏洞。
2.难题磨出能力
教学实践中许多人认为设置难题让学生磨,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探索,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难题可能适合一小部分人,但绝对不是普化的方法。更有甚者,在市场上买一些偏题怪题,引导学生练习,其实这样的难题不但不能磨出学生的解题能力,更有可能抹杀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教师对每道习题都进行详尽的解说,甚至陪着学生一起学习,指导大家逐个掌握知识点,和学生一起解除疑点、突破难点。这样的设置方式看似面面俱到,其实容易让学生形成依赖心理。经过长时间不懈的努力之后,我们会发现一旦没有老师在身边提示,学生将不知所措,找不到问题的探索点了。实际上,我们要想全面加强学生系统地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巧妙地布置“陷阱问题”,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然后老师再因势利导进行析错纠错。如此一来,学生肯定会明白自己出错的症结所在,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3.侧重结果
习题设置于练习中,师生往往从心理上侧重结果,而对解题过程却缺乏更多的关注,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更好地进行判断,这样容易错过最佳能力培养期。仔细推究,造成这样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1)由于高中生往往已经具备一定的理科解题能力,所以,物理教师常常在讲解习题过程中,为了节约时间,从结果得数上进行判断,从根源上讲是教学理念问题;(2)应试教育其实就是注重结果的教育,在判卷的过程中往往先看结果,这就给师生造成了假象,蒙蔽了老师对探究过程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这样的习题课面前很难产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改进策略
1.减少灌输,多些讨论
针对灌输性题海战术,我们可以事先进行筛选,优选出几个既能概括知识点,又能牵引学生探索知识发展和生成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讨论,这样才能有效激活他们自主探索进取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开放讨論式习题设置更能让学生掌握优化的解题方案,形成创新思维:(1)定义巩固式讨论。例如,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师可以提出讨论问题:①刹车距离怎么计算?②反应距离与什么因素有关,在雨天或雾天为什么要减速行驶?这种讨论是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讨论一下问题之中包含的定义内容。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能够理解得更深刻。(2)分层次进行讨论。例如,习题之中出现的探究问题“已知地球的半径R=6.4×106 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8 m/s2,大气压强P0=1.0×105 Pa,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M=2.9×10-2 kg/mol,阿伏伽德罗常数NA=6.0×1023mol-1。估算地球周围大气层空气的分子个数。”分层的讨论可以先让学生分析,上述几个物理量能估算出地球周围大气层空气的分子数吗?如果缺少物理量,那么缺少什么?是否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来获得。最终讨论出解题的策略。这类问题的讨论主要是要根据习题的内容,逐步完成分析过程,对分析的各个步骤组织相关的小组讨论,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2.举一反三,注重能力
举一反三,顾名思义就是掌握分析与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有效生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举一”的题目是“宇宙探索中发现太阳系某恒星有一行星,通过观测计算该恒星运行周期为1200年,则可求出( )
A.恒星的质量 B.恒星的密度
C.行星运行的角速度 D.行星运行的线速度
这类的习题就属于推理的分析习题。“反三”的题目是多元化的,任何推理类的习题都可以成为练习的对象。为了实现减负,教师还可以对同一习题进行多种解法的训练。例如:“一个滑雪人从静止开始沿山坡滑下,山坡倾角是30°,滑雪板与雪地的滑动摩擦系数为0.04。求5.0秒内滑下的路程。”这个习题可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等进行解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求解。总之,“举一反三”是能力,也是创新,它能抓住知识间的内部联系,讲清基本概念和运用规律,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去获得新知识。
3.讲解思路,形成规律
为了解决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教师应该在习题课上讲解习题的思路,帮助学生形成解题规律。例如,习题“图中虚线是某一静电场中的一簇等势线,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从a点射入电场后恰能沿图中的实线运动,b点是其运动轨迹上的另一点,则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b点电势一定高于a点
B.b点场强一定大于a点
C.带电粒子一定带正电
D.带电粒子在b点的速率一定小于在a点的速率”
很多学生都忽视了习题中所提到的关键词“实线运动”,因此教师就要重点进行审题训练,让学生学会对重点词汇做出标注,然后再排除干扰因素、解决问题。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必须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发展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重视转变现存的问题,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学习技巧,减少灌输教学,鼓励积极探索,组织讨论学习,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全面应付高考。
参考文献:
毛向东.高中物理习题课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考试综合,2013(02).
(作者单位 重庆市南华中学)
?誗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