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主导性”探究内容的设计策略

2014-04-29 11:59张卫锋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瓦楞纸主导性科学

张卫锋

经过多年的实践,小学科学课堂在形式、内容上基本形成以科学探究为中心进行教学的模式,科学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和实施能力正逐步提高。但我们不能裹足不前,必须用好教材,强化“用教材教”的理念,在深入领会课标要求和研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做进一步的加工细化,抓住关键、有价值的主导探究内容,对探究次序进行整合,以“主导性”探究内容为主展开教学。这样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教学需要,提高小学科学课的高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主导性”探究内容指的是教材中那些能统领全文,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性探究活动,它是一课中相对重要、有价值的探究内容。教者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依据教材的特点而设计确定。通过以“主导性”探究内容为主展开探究学习,让学生直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高效地建构科学概念,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主导性”探究内容的设计就是在探究活动的安排上,选择一个最有价值的活动深入地把它做好、做足。在设计活动时预设好思维的切入点,围绕这个思维点的解决层层展开探究活动。

一、一枝独秀

有些教材的探究重点相对单一和明确,那么在“主导性”探究的内容设定上也就比较明确。如,六上《能量》单元第1课《电与磁》,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通电导线和线圈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论证电流可以产生磁性。那么本课的“主导性”探究内容就可以设定为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实驗探究。像这样的教材,还有五上的《做一个生态瓶》、《做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土壤中有什么》、《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六上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一)、(二)》等等。

二、顺势利导

有些教材的探究内容虽然多个,但教材在编写时已经将“主导性”探究内容安排在前面,这就不需对教材进行整合,只要顺应教材的安排次序设计教学过程就显得比较合适。如,四上《溶解》单元第1课《谁能溶解一些物质》,在教材安排的顺序上先进行食盐、沙、面粉的溶解探究,再进行过滤实验探究。根据对于教材的分析:食盐、沙、面粉是否溶解在水的探究本身就是该课的主导探究内容,这就应该顺应教材安排设计教学过程。这样在前一个实验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面粉是否真正溶解于水学生产生质疑,这就自然地引申到下一个探究——用过滤来判断,而且经过前一个探究实验产生了三种物质与水的混合物的样本,这样才能为过滤实验打下实验的物质基础。如果不根据实际硬性地设计先进行过滤实验的探究,则会让学生觉得知识断档,过滤实验是干什么的,过滤什么溶液,显得生硬牵强、知识跨度过大。类似的教材还有五上的《种子的发芽实验(一)》、《蚯蚓的选择》、《拱形的力量》等等。

三、合二为一

有些教材的探究内容并不单一,而且几个探究内容目标侧重点是分不清孰轻孰重的。这就不能硬性设定某一探究为本课的“主导性”探究。但我们可以将几个探究内容进行创造性整合,设计出一个“长时探究”内容。并以这个“长时探究”作为教学的“主导性”探究内容进行教学。如,六上《工具和机械》单元《定滑轮和动滑轮》一课。本课的内容分别是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探究,目标要求上不能分清谁主谁次,这就必然不能以谁为主导探究重点对待而弱化甚至舍弃另一个内容进行设计教学了,如果我们将这两个探究内容进行整合,组合成“不同滑轮省力与用力方向不同”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记录表的提示,让学生在这个“长时探究”中理解定滑轮与动滑轮的不同点,完成科学概念的建构。像这类的教材还有五上的《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其中“物体颜色与吸热”和“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五上的《运动与摩擦力》中“摩擦力与接触面状况的关系”与“摩擦力与物体重量的关系”;六上的《抵抗弯曲》中“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与“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探究内容等等。

四、百里挑一

有些教材不仅存在着几个探究内容,而且几个探究内容有层次侧重区别,只是存在着先后的一般顺序关系。这就需要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整合。这些教材是我们选择设计“主导性”探究内容的主要研究对象。对于这些教材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理清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确定教材的难点和疑点;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明确的有“主导性”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

如,在六上《形状和结构》单元第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中,根据教材的实际,可以先以“瓦楞纸的研究”为“主导性”探究内容进行教学。教学中先出示瓦楞纸,通过对于瓦楞纸的解剖,分析探究瓦楞纸中间的一张纸成“波浪形”的原因,再让“波浪形”纸与“一”形纸进行抗弯曲实验探究,从而得出瓦楞纸的中间这张纸变成“波浪形”正是由于改变了形状,增加了瓦楞纸的厚度,从而大大地增强了材料抗弯曲能力的道理。再引申到“一”薄板形材料与其他“L、W、0、Z、□、U、工”形等材料抗弯曲能力的比较,进一步促使学生加深和理解材料在改变形状增加厚度后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强的科学概念。这样,通过对教材的整合确定“主导性”探究的内容,并组织教学让学生经过有价值的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更有效的理解科学概念,提升科学素养。

符合这样设计的教材还有六上的《谁选择了它们》设计“选择改变着生物”、《斜面的作用》设计“不同坡度的斜面的探究”、五上的《维护生态平衡》设计“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的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设计“光的传播路线的探究”、六下的《放大镜》“放大镜的特点”等均可以为“主导性”探究开展教学。

总之,“主导性”探究内容的设计策略是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而提出的,建立“用教材教”而不一定是“教教材”的观念。在日常的小学科学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教学过程,不断引入新的探究模式和不断完善探究教学的过程,用好教材、整合好教材,合理设计“主导性”探究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科学教学的高效,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环境的个性特征,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断被实现、被发展和被超越,也才能够保证孩子们能在科学氛围中更好的发展智力,发展思维,提高孩子们对科学探究、对科学课的兴趣。

猜你喜欢
瓦楞纸主导性科学
瓦楞纸手雷
稳增长要更关注主导性企业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神奇的瓦楞纸
拒绝“伪引导” 正视主导性
飞机起飞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地位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