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枉何须过正

2014-04-29 02:11虢依桐
美文 2014年8期
关键词:伍尔夫莎士比亚弘扬

虢依桐

“国人汉语实力日益低下”,亟需通过读经等方式“拯救”汉语的论调多年以来,早已算不得新鲜事。而每每谈到汉语水平的下降,拿英语的“过分”普及说事,也成了一些人的惯常思路。然而在这些思路背后的文化心理,其实也并不难揣度。不外是民族自尊心,左右了他们对待这些问题的看法。此问题一经抛出,应者云集,而英语普及究竟是不是影响汉语发展的“首凶”,或者废除英语考试后能否切实提高大中学生的汉语水平。并不是持有这些论调的先生们所关心的主要内容。并且如果他们真的有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大致了解大中学生的学习、生存情况,估计就不会如此简单的对应原本十分复杂的问题。

原来在学习英语时,曾听英语老师讲过:“英国人曾一度面临捍卫‘纯正英语的问题。”有些专家为了拒绝使英语“变杂”,一度引经据典,言之凿凿,誓死保护英语的纯正性。有些认为英语发展应应时而进,及时汲取新鲜血液的言论也有理有据,而究竟哪一种看法更为合适,多年之后,不言自明。

值得一提的是,读的懂弗吉尼亚·伍尔夫和乔治·奥威尔的英国青年,未必读得懂莎士比亚的作品,令我们难以想象的是,二十世纪伍尔夫和奥威尔仍然使用莎士比亚的语汇在自己的写作中。这是同样的道理,如今学习汉语文化的人也面临着两种传统文化,一种是我们统称为古文饿传统。另一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白话文传统。我们常说要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事业,可先要知道到底应该发展的是哪一种?从某台的汉字听写大赛来看,发展是以古文为主。但据悉,在赛前,选手们都会接受严格的“训练”,而这种方式的效果,不禁让人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据“汉字听写大赛”的策划者介绍,该节目以增强弘扬传统文化为目的,弘扬传统文化这固然很好,可会写一些超出日常使用范围的词汇,是不是可以称得上有文化,或者汉字功力深厚,尚需明辨。但万万不要成为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达到以会写四种“回”而骄傲的地步。多么可悲。在我看来,汉字听写大会虽声称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目标,但多多少少还是借着这几年汉语热潮又“炒作”了一把。各台纷纷跟进,更是不免有作秀的嫌疑。

甚至有人认为,为了快速提高汉语水平,复兴民族文化,干脆不再学习外语,也不要再考外语了。这种想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未免过于简单,有些儿戏,且不说英语的实用性越来越强,单就各类考试的客观需要,此建议也断断行不通,如此粗暴生硬,还是少来为好。

曾读过一位专家写的反思大学生英语研究的文章,文章提到如果一位学者从中学开始直到大学所学习的只有科技英语,报章英语,并且从来不曾读过拜伦、雪莱的诗,又甚至不曾读过莎士比亚的任何一本英文原著的话,就不能真正领悟到英文之美,也有可能并不能真正的通晓英文,因为英文真正的魅力之处并不是保障英文,而是经过多年流传下来的经典诗文,辜先生曾经说过要真正的学懂并通晓英文,胸中必须得装有几本名著,类似的话,朱光潜先生也曾讲过。

参照各类事实,我们并不难发现,大力宣扬汉字的“工具性”、“实用性”,不遗余力的在大中学生的课本中,增加词汇练习和“魔鬼训练”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汉语水平下降”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也就应该明白汉语水平的下降并非外语过分普及等客观因素导致。

猜你喜欢
伍尔夫莎士比亚弘扬
莎士比亚(素描)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译30首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
伍尔夫《黛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