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华
摘 要 安全的观念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为文化的基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应该从根本上树立对待安全的积极态度。现实需要和愿望满足等因素制约着人们待安全的态度。从态度形成和转变的过程,为尝试提升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态度转变 安全文化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from Attitude Change
Li Haihua
(Jiangsu Production Safety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Center, Nanjing, Jiangsu 210042)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safety is the core and soul of safety culture, what is formed and improve the behavior based on safety culture. Strengthening the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fundamentally set up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safety. The realistic need, desire and other factors affect people's attitude to safety. Process from the attitude formation and change, provides th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ty culture.
Key words change of attitude; safety culture; effectiveness
1 态度转变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安全和健康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要改变个体的行为,首先需要改变个体的态度。态度是人们对一定对象较一贯、较固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过程,是特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人的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态度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社会化进程的结果。人们对安全生产的态度,也是在长期的生活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一个从简单态度到复杂态度,从不稳定态度到相对稳定态度的过程。
学习理论的研究表明:态度改变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学习反应过程。安全文化的建设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安全态度形成的过程与个人社会化的进程是同步的。随着周围环境、条件及外界刺激的变化,人们的态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其中包含有错误态度的转变和纠正。要使人们形成自觉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形为,除了制订相关制度之外,还得考虑到个体对待安全的态度,尤其是要促进个体转变原有的错误态度或者态度中某些错误的因素。
2 影响个体安全态度的原因
2.1 现实需要和愿望的满足
人人都有多种现实需要,同时也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得到满足。通常能满足个人需要和愿望的对象,以及那些有助于达到自己目标满足需要的事物,能让人产生喜爱的积极的态度。反之,妨碍个人需要与愿望获得满足的对象,或者是让人产生挫折感的事物,必然让人产生距离感,持否定的态度。作为生产单位,经济利益是最现实的需求,因而容易影响到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特别是安全投入的否定态度。作为生产个人也有很多利益需求,很容易有侥幸心理,思想上疏忽。因为每个人的需要层次和愿望水平不同,而且在愿望程度上也存在差异,所以安全态度的指向性、强度、深刻性等方面均有不同的差异。
2.2 知识和信息的有限性
认知因素是态度形成的一个重要成分,知识与信息是形成态度的重要条件。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其广度和深度不同,加之个人获得信息的途径和准确性也有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到安全态度的形成。
2.3 社会文化、个体所属团体对安全文化的影响
每个人的核心态度往往会打上深刻的社会烙印。这往往能反映出家庭、学校及社会教育的差异;地区风气和习俗的差异;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等。同时,当一个人特别认同自己所属的团体时,他会显得特别忠诚,要他采取团体规范不一致的态度是很不容易的。可见,具有浓厚安全文化氛围的团体对其成员的安全态度也有着重要影响。
2.4 个人因素的制约
人们的态度是在经过无数次的社会实践后逐渐形成的。一个人的经历不同,个性不同,在对待安全的理念、兴趣、偏好等方面都会有所差异。同时,性别的差异也会影响到安全态度的形成,一般而言,女性的性格更加细腻,这更有利于安全态度的形成。个体差异往往也影响着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3 从态度转变角度对安全文化建设有效性的启示
凯尔曼(H.K.Elman 1961)认为态度形成和转变过程包括服从(顺从)、同化、内化三个阶段。首先,人们为了获得奖酬或避免惩罚,按照社会的普遍期待、所属团体的规则和别人的意见而采取表面服从的行为。慢慢地,个体变为自主地接受他人的观点、态度、信念与行为的影响,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逐渐变得与他人或某个团体的态度与行为越来越接近。最后,个体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当态度从服从到个人内化后,人们形成的态度是行为最稳定、最持久、较为系统的基础。同理,当外在的安全要求逐步转换为个体内化的态度时,个体的安全行为更加稳定、持久,安全文化建设也会更有效果。
3.1 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从认知到认同
建设安全文化、构筑本质安全体系,已经不是新话题,但依然有许多企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对安全的认识不到位、观念没转变。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和教育,要把安全文化观念灌输到大众头脑中,通过各种有效形式,使安全的观念牢固扎根,在任何时候都能事事先想到安全;要让人形成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都一样的职业操守,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安全意识、安全规范和安全行为方式成为自己内心的认同;要让人形成自我认同的安全责任感,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加深对安全生产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履行职责时,有安全使命感,责任感。
3.2 注重个体安全态度的内在需要,让安全行为成为自觉习惯
安全成为个体自己内在的需要时,安全文化与安全行为就会成为个体自觉养成一种习惯。试想人们在不安全的环境中作业,战战兢兢,怎么能谈得上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的第一需要、根本利益和最大实惠。这就需要在进行安全文化的建设时,要选择人们在安全生产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坚持用典型说话,用事实说话,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说话,让大众内心真正认同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每个人自己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整体利益,关系到每个职工家庭的幸福和安宁,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第一”的观念和态度就能牢固树立起来。
3.3 用制度强化意识,以行为增强态度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安全文化建设,一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另一方面需要纳入企业管理,逐步形成企业和员工的行为规范。安全制度是员工严格遵守的规范。安全管理是对企业和个人的安全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它集中体现着企业在观念文化和物质文化方面对广大员工的要求。要使人们主动遵守安全法规和安全制度,必须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制度规范,这样才能有效约束员工的行为。而安全长效机制的建设则是安全文化建设持久永续的重要保证。
3.4 领导榜样示范,突出安全文化的渗透
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领导者的倡导,需要全员的参与。只要是企业就有自己的安全文化,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要注重文化的人文本质,大力促进领导和员工安全价值观的树立,企业精神的形成。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管理者对员工的态度往往会起到暗示作用,积极的态度产生积极的暗示,消极的态度自然产生消极的暗示。领导的榜样示范作用往往在无形中渗透到整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全员的安全态度转变,使安全文化建设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