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朋辈辅导制度刍议

2014-04-21 01:59:32王慧
科教导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王慧

摘 要 作为新形势下创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益尝试,朋辈辅导制度弥补了专职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的诸多不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施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朋辈辅导的思想引领作用,把握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做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朋辈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2.46 文献标识码:A

The Attempting Discussion of College Peer Counseling System

WANG Hui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yuan, Shanxi 030024)

Abstract Peer counseling system, as the useful attempt to innovate students' ideo-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makes up for the full-time counselors' deficiencies in the undergradu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It embodies the human-oriented education concept. In the operational progress, we must respect the student's main body status, make the pe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students' thinking, grasp the key period of growth, combine the dominant education and latent education, and so on.

Key word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eer counseling system

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模式——朋辈辅导制度在我国高等学校蔚然成风。“朋辈”,顾名思义即朋友与同辈,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具体表现为同龄中优秀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朋辈辅导是进一步发挥大学生优秀朋辈群体榜样示范作用,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逐步构建新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因而,在我国高等学校中被逐步采用。然而,作为一种较为新兴的尝试,朋辈辅导还需要在实践不断被考量与完善。

1 朋辈辅导制度产生背景

1.1 朋辈辅导制度的历史渊源

早在中国古代,许多书院为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就设有“导生”。“导生”由学有所成的学生担任,与其他同学切磋学问,解答疑难。有的书院称之为“都讲”、“堂长”,或“学长”、“经长”、“斋长”,等等。他们负督察之责,任辅导之务,或承担勉励学友、互相切磋的使命。而20世纪初,由陶行知先生创立的“小先生制”则承担起了普及国民教育的重要使命。当时,陶行知先生提倡按照“即知即传人”的原则,采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办法普及教育。他认为小先生能把知识变成空气,除重用小先生之外是没有别的办法可以使教育普及的。这可以说是朋辈辅导在我国早期的历史渊源。

在西方,朋辈辅导制度与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导生制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正式开创。其组织形式,即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所以,这一制度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而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朋辈心理辅导,则是美国精神卫生领域为解决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尝试在学校培训学生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解决相关的心理问题。

当前,国内很多高校朋辈辅导的理念来源于香港、台湾地区的实践。在实际应用中,朋辈辅导已经由心理辅导延展到大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新生力量。

1.2 朋辈辅导制度的现实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并且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就业压力、家庭经济困难、网络成瘾、异性交往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健康成长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与高校辅导员现状存在着很大矛盾。

首先,专职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不足。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教师的年龄分布跨度较大,有工作十几年的老教师,也有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手。但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新手,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中都存在着沟通的不足。对于老教师来说,由于在自身年龄、阅历、成长环境等方面与新入校学生存在较大差异,使其更容易站在“长者”的角度上至上而下的对学生开展教育和引导。而对于新教师来说,尽管他们相对老教师与新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但由于自身的经验缺乏,使其很难全面考虑到学生在适应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困惑。此外,教师与学生不同的身份认同,无形中为两者的自由沟通设置了一道屏障。

其次,专职辅导员人员及精力不足。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l: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但许多高校由于现实师资条件的限制,在辅导员配备上很难达到这一比例,一名辅导员负责三百多学生的情况并不少见,再加上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使得辅导员的精力必然受到牵制。一方面,其辅导教育的对象很难具体覆盖到每个学生;另一方面,其辅导教育的内容也难免出现遗漏。

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拓展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新途径。于是,高校朋辈辅导制度呼之欲出。

2 朋辈辅导制度的优势

2.1 良好的沟通平台

首先,相对于辅导员老师,朋辈之间不存在年龄、身份等差距,因而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大学生成长到人生的青年期,自主独立意识更加强烈,他们反对居高临下、权威式的训导,而朋辈之间设身处地的倾听和自由探讨式的交流,是大学生更乐意选择的方式。第二,朋辈之间因同乡、同专业、参与共同的社团组织,亦或是感兴趣的共同话题等,使他们之间容易找到共同语言,关系更容易拉近。第三,朋辈之间因其相同的人生阅历、文化层次、生活学习环境,更容易相互理解与支持,能够满足大学生交往、尊重和归属等情感需要。

2.2 全面的反馈机制

前面提到,专职辅导员由于精力的有限很难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借助朋辈辅导队伍的力量可以具体辐射到班级、宿舍、社团、甚至新媒体网络社区等,在日常接触与交流中就可以及时把握大学生学习、思想、情感、社会交往等动态,并能够敏锐地发现平时辅导员老师不可能发现的苗头和问题,能够形成全面的反馈机制,在广大学生与专职辅导员之间搭起了有效的桥梁和纽带。这样辅导员老师能够以点带面地掌握全体学生的最新情况,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

2.3 有效的互动相长

朋辈辅导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引导过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身份是在潜移默化中交融互动的。对普通同学来说,朋辈辅导员起到一种榜样激励的作用,也经常能以“过来人”的身份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和适应各种面临的新环境和新挑战的过程,还能与之展开朋友式的谈心对话,探讨成长中的困惑与希望。对朋辈辅导员来说,首先这项工作本身就是全面工作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其次,“先善其身,再济天下”, 报着对同学们负责的态度,朋辈辅导员必然自我鞭策,主动不断在专业素养、社会能力等方面提升。况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心的朋辈辅导员必然能够善于学习,师他人之长。

基于上述优势,朋辈辅导员成为高校专职辅导员的有益补充,目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很多高校都在推行这一制度。

3 朋辈辅导制度的实施

朋辈辅导的具体形式可多种多样,如研究生带本科生、高年级学生辅导低年级学生、思想政治专业或心理专业学生辅导非专业学生,社团中的骨干开展传帮带等。但不论是哪种形式,都必须在实施中把握几个关键点,以保证朋辈辅导正能量的发挥。

3.1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朋辈辅导推行的初衷是为了有效发挥青年大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优势。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通过外在的辅导与沟通,强化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觉。但在实践中,因为工作定位和偏差和自上而下的思维惯性,难免存在一些朋辈辅导员定位错误、“脱离群众”的现象。倘若如此,便失去了平等对话的平台,与此项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3.2 强化朋辈辅导员的思想引领作用

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是客观存在的,但作为朋辈辅导员必须首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主流思想来引导同学。这就要求学校从选拔、培训、任用都要做到严格管理和监督考核。总的来讲,朋辈辅导员应本着思想引领与成长服务宗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养成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尤其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交友、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在解决实际成长问题中树立威信。

3.3 把握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期

发展心理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对于大学生来讲,同样也需要把握一些成长中的关键期。如新生入学适应、生涯方向的确定、社团纳新时期、失恋或学业失败等带来的心理受挫期等等,此时个体都会面临诸多的困惑与迷茫,渴望得到较为明确的指导与导航。此时,朋辈辅导若能适时介入,就可以及时满足同学们的内心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自身又在更高的平台上恢复到一种平衡的状态。这样的朋辈辅导必然是印象深刻且凸显成效的,也进一步强化了朋辈之间相互信任与理解的关系。

3.4 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因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凸显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刻板。一定程度上,他们对于学校的正面引导和教育会做反向的思考,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在朋辈辅导中,尝试从隐性教育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会使个体更容易接受。隐性教育是通过隐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其呈现出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过程的开放性、教育方式的潜在性、渗透性等。因此,朋辈辅导更要在渗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实践中,采用间接暗示的方式,满足个体的内在需要;也可开展团体主题活动,在群体氛围中使学生受到感染等。

参考文献

[1] 王利敏,李永山.构建大学生朋辈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 阎波,高丹军,董春泓.高校朋辈辅导制度的探索与实践[D].2004年西安交通大学思政年会论文集.

[3] 张磊,刘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朋辈辅导.思想政治教育,2009(26).

[4] 胡凤阳,李捷.导生制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断想.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2).

[5] 沈嘉祺.论隐性教育.教育探索,2002(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52:19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8:09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4:04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4:28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