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及体育习惯养成的探析

2014-04-19 00:24王军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38期
关键词:体育意识体育教学教师

王军

摘 要 文章根据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较差的现象,通过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所得出,学校体育要为学生打好终身体育基础和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关键词 体育教学;体育意识;体育习惯;教师;学生

现代生活过程中,人类的室外运动大大减少,室内占据的时间越来越多。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在追求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人类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精神愈来愈紧张,过重的生活方式和非健康的行为引起了人类生理、心理等许多方面的不良反应。为什么我国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人们越来越不健康了?我认为这与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有关。人们为什么不愿参加体育锻炼呢?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体育兴趣,没有喜欢的体育项目,人们没有把学校体育延伸为终身体育,这是国家体育教育的失败。形成这种局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国家、家庭、学校对体育认识不够;二、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没有培养起学生足够的体育兴趣;三、体育教育需要一系列的改革。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改革体育教育应该是一种政府行为。改革体育教育应从体育场地器材、师资培训、考试制度、授课方式、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考试方法和体育工作者待遇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改革。随着党和政府对体育事业的不断重视,学校体育一定会向终身体育方向发展,使人类的身体更加健康。

根据科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培养健壮的体格,促进智力的良好发展

良好的体质是智力开发的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增加脑的重量和大脑厚度,增加脑神经细胞树突,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体育锻炼使脑获得营养和氧气,提高脑细胞反应速度,提高大脑对疲劳的耐受力,经常运动有助于掌握各科技能、技巧。

二、体育锻炼具有教养教育功能

体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具有特殊的德育作用,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和遵纪守法默契协作等优良品质和作风。

体育意识是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按照个人对体育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体育习惯是学生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它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

1.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1)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就应有意识的把思想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在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的同时,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体育兴趣。

(2)排除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提高师生的体育积极性。学校体育的消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出于条件限制,将就着教与学。对于很多学校而言,由于体育器材、场地设施、师资力量上的“贫泛”,导致许多的教学内容不能开展。学生也就只能学到零碎的、间断的、毫无系统可言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受到极大的制约。②学校的认识不足,管理不善。由于学校体育得不到就有的重视,加之管理不善,而挫伤了师生的积极性。教师觉得教多教少、教好教坏一个样,于是就能教多少就教多少,教成什么样就教成什么样;而学生则认为,学与不学、学好学坏也没什么区别,也就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要想排除这些干扰,首先必须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感。③加大意识教养的力度。1.3.1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体育教学既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的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过程,又要通过体育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思想性,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④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激励作用。体育竞赛是促成学生体育情感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竞赛的参与不同于一般的参与,它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是技术、战术与身体素质的较量,也是意志的较量。而且这种较量是出于参与者自觉自愿的。因此也就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但这里所讲的竞赛,不单是指运动会等一类的竞赛,还必须包括体育知识竞赛等以健身为主要目的一切非正式比赛。这种竞赛不仅参与面、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场地器材也不受条件限制。⑤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要有效培养学体育意识,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第一,端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正确区分健身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关系,深刻理解学校体育对培养人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二,要引导学生直接参加体育锻炼,因为学校体育的根本在于实践。⑤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高尚的体育情操。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的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组织校园体育活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开展体育锻炼、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演讲比赛、图片资料展示等活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及体育意识;组织好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利用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和积极性;上好体育课,充分利用体育课时间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学习体育文化知识、介绍锻炼身体的方法及内容;举行体育竞赛、演讲赛、图片资料展览等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2.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体育习惯养成。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有兴趣,才能使人有坚持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或身体素质练习时,不妨一改传统的教育模式,而采取教师先提出练习要求,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设想各种动作,达到要求,完成任务。另外,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其优势,激发其主动性。在学生受到挫折时。在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促使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的养成。学校体育不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和自学自练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严格训练学生。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联想。通过联想,可使学生触类旁通,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活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

[2]刘清黎.体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

[3]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意识体育教学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终身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贯彻的研究
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商水县高中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调查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