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民 王囡囡
[摘 要]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才能实现把时间、健康和能力还给孩子?文章从聚焦课堂,以“轻负高质、培养能力”为核心,着力构建和谐互助课堂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彻底发生改变,进而打造和谐互助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校本教研;建章立制;改革备课模式;小组合作;和谐互助课堂
一、植根校本教研,提升整体素质
1.调研反馈,为教学问题会诊把脉
我校把教师在常态教学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作为研究内容,并付诸行动。一是“查”。在全校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我的课堂效能”的大讨论活动。要求教师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把影响课堂效能的问题查清找准。二是“理”。学校专门成立了活动小组,把教师发现的问题按轻重缓急程度一一列出,将问题条目化,并结集成册,下发给每位教师,让教师对这些滞碍课堂效能的因素了然于胸,以利纠改。三是“纠”。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确定时间表,逐一限期加以改正。
2.加强教研组活动,提高教研实效
学校建立了“四步教研”流程。一是研课。首先同教研组教师确定带有共性的授课内容,分别就这一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和备课,然后进行集体研讨交流,形成集个人之长的“一次教案”。二是听课。教研组内第一位教师在其任教班级授课,其他教师听课,共同观摩课堂教学效果。三是评课。听课后同教研组教师共同评课,找出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对“一次教案”作出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形成“二次教案”。四是创新上课。教研组第二位教师用改进后的“二次教案”,创新教学方法,在其任教班级实施教学,同教研组其他教师再听课评课。 “四步教研”流程为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个体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在教学效果和方法上有所突破,最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3.搭建网上教研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学校建立了教科研网站,不同学科、年级的教师,就一堂课或一个教学话题进行网上交流。学校校园网络中的主题论坛中,经常会看到教师展开的激烈讨论。学校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也都放到网络中,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二、建章立制,为课堂教学改革保驾护航
我校把高质量、低负担、全面发展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追求,确立人格健全、学业优良为学校培养学生的基本目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轻负高质建设的制度,如《关于加强备课组建设的若干意见》《教师进修制度》《教师考绩制度》《校级学科骨干教师评选方案》《师徒结对实施方案》等,为实现轻负高质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改革传统的备课模式
学校意识到轻负高质的首要条件是备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听取专家意见并组织骨干教师献计献策,专门设计印刷了能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备课卡,对传统的备课方式进行了改革,形成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要求教师备课时重点要思考和预设下面一些问题:一本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二采用怎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三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问有困难时,教师怎样处理?四怎样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准备哪些材料?五当学生自主探究碰到困难时,教师应怎样做?六组织反馈时要注意什么?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备课模式的改革,使备课的科学性、实用性大大增强,把教师从沉重负担中解脱出来,让教师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四、培训小组合作互助技能
1.合理构建合作分组,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
为了促使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要求任课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恰当的分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这样既有利于形成各组学习过程中的公平竞争,也便于教师辅导。
2.让学生明确个人在小组内所要承担的责任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内所要承担的任务。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事可干,避免“闲人”的出现,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我们根据需要,在组内设立几个岗位,如组长、记录员、评分员、汇报员等。每人一岗,定时轮换。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人人都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
3.培养小组长
我们要求教师把气力下在几位组长身上,给时间和空间,给任务,给方法,精心培育,使他们不但有很强的预习、质疑、思疑、解疑等自主自学能力,而且是一个巧于组织、善于团结、乐于助人的称职的小组长,成为小组中的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小老师”。并由组长带领中上游学生,重点扶持,使其尽早脱颖而出,达到与组长并驾齐驱的水平。然后,再由他们各带一个组员作为帮扶对象。
4.建立小组评价激励机制,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仅仅提高自己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地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而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变成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进的局面。
五、构建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控制讲授时间,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构建了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形成“10+30”的时间形式,让教师尽量减少知识性语言,讲授时间不允许超过10分钟,其余时间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自学尝试—合作互助—汇报交流—检测达标。自学尝试(10分钟)——这一环节主要体现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觉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初步进行观察、思考,试探、实验。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见解,体验智力活动的乐趣。合作互助(15分钟)——学生通过质疑问难,在动手、动口、动脑中相互讨论,合作尝试,发挥每个人的优点。在协作中,学生之间互相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作出相应结论。汇报交流(10分钟)——各小组将自己的研究发现在班内进行交流,此环节教师重点点拨、引导,进行精讲,帮助学生将知识上升到理论层次。检测达标(5分钟)——教师利用测试卷或小纸条等形式对新知进行检测、反馈、矫正,使新知当堂达标。
由于我们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构建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过程,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得到了落实,为“轻负高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分层布置作业,批改方式多样
我校注重对作业和练习题的设计布置和批改,力求做到多样化和层次化,这也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保障。教师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下实功夫,要求类型和形式丰富多样,先基础,再综合,后拓展。要求教师将作业分成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及创新知识三部分。批改作业要求教师在学生的作业后写一些简单的鼓励性评语,以此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选练习、当堂训练使我们从不加班加点,“低负担,高质量”由此产生。
为了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还专门出台了《关于课堂作业、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的有关规定》,详细规定了作业量、作业时间等,同时也强调了分层布置作业的重要性。第一,针对教师布置的课堂练习、作业、课外作业,教务处不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本,重点检查教师是否提前试做并精选题目,是否有针对性的讲评,是否在作业本上有科学合理的批语。第二,检查学生是否建立作业纠错本,纠错本上是否有教师的批语及家长的签名。第三,教务处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课外作业的数量、作业完成需用时间、是否独立完成作业、完成作业的质量如何、教师是否分层次布置作业等。形成报告,向学校领导及时反馈,并制定具体解决措施。第四,教务处每学期将组织一次大型的学生评教活动,在检查活动中,重点落实学生的作业量问题。第五,教务处将组织有关人员,不定期与个别学生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咨询学生在家完成课外作业的情况,形成书面报告。
经过我们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和谐的学习课堂取得了显著成效。
1.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通过教学改革,我校构建了和谐自主高效课堂,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也由“满堂灌”的教书匠,成为启发诱导的“导演”,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健康、和谐、快速成长,体会到了付出与收获的职业幸福感。
2.学生素质显著提高
“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师生在互助交流中学习、表达、思维、合作,交流能力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有了明显提高。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助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互助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兴趣、意志等良好品质的培养。
3.培养了一批科研型教师
通过实践探索,帮助广大教师树立了学生为中心,能力为中心,合作为中心的观念,促进了教师教学教研能力的提高。大家在学习教育理论,查阅各种资料,讨论、争辩,尝试、调整、分析和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经受了磨练,同时也得到了提高。现在,不少的教师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教学水平,乃至撰写论文的水平,确非昔日可比。他们在评课过程中,评述得头头是道,既有实际例证,又有相应的理论分析,既肯定长处,又找出不足,还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着实让人感到欣慰。
4.教育教学成果丰硕
全校教师在省级以上获奖或发表论文100余篇,参与研究的国家级及省市级课题多项,并通过鉴定,经验得到了推广。
(责任编辑 尹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