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内涵与特征

2014-04-17 11:20俞涛邹龙飞曾令奇
教育与职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职业性应用性导向

俞涛 邹龙飞 曾令奇

“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Profess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长俞涛博士于2013年4月26日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周年校庆上首次公开系统提出的,它是一种新型办学定位,关乎高校的方向选择、角色定位和特色。为了推进职业导向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分析了其内涵和特征,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

一、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的内涵

要研究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的内涵,首先应研究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这不仅因为这一本质属性是职业导向高等教育的理论原点,也因为借助于这一本质属性,可以进一步厘清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的内涵。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首先要从教育哲学层面进行分析。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从人才培养类型的维度可以对高等教育进行分类,进而分析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在本文中,我们拟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中,将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直接概括出来。

(一)《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凸显“职业”这一高等教育的基本范畴

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①中:第200条指出,高等教育既包括通常所理解的“学术教育(academic education)”,也包括“高级职业或专业教育(advanced vocational or professional education)”,整个体系由5、6、7、8四级构成,这四级分别相当于我国的高职教育、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第207条指出,5级高等教育通常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技艺和能力,其课程一般基于实用和特定职业,既可以为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做准备,也能为学生提供一条通向其他层级高等教育的途径。第217条指出,5级的两个定向类别是普通和职业。第224条指出,6级高等教育通常为学生提供中等程度的学术或专业知识、技艺和能力,一般以理论为基础,但可包括实践的成分、最新的高水平研究和(或)最好的专业实践。第234条指出,6级的两个定向类别是学术和专业。第241条指出,7级高等教育通常为学生提供高级的学术或专业知识、技艺和能力。本级可有大量的研究成分,一般以理论为基础,但包括实践成分、最新的高水平研究和(或)最好的专业实践。第252条指出,7级的两个定向类别是学术和专业。第247条指出,7级还包括高度专门化的专业学习,例如医学、牙科医学、兽医学和某些情况下的法学或工程学学习。第259条指出,8级高等教育主要为获得高级研究资格而设置。本级致力于高级学习和原创性研究,一般仅由研究型高等教育机构提供,包括学术领域和专业领域。第269条指出,8级的两个定向类别是学术和专业。第263条、266条指出,博士学位/资格证书可适用于特定职业要求。通常获得《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8级资格证书,是进入提供《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6、7、8级课程的教育机构担任教职的前提条件,就如进入政府和行业中的研究职位一样。

可见,《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中的5、6、7、8级都具有职业属性。其中:(1)5级的职业与普通对应,6、7、8级的非特定职业通过专业与学术对应。(2)5级基于实用和特定职业,5、6、7级都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技艺和能力,6、7、8级的定向类别都有专业,7、8级可适用于特定职业。从更宽泛的意义上来讲,8级还提供一个独特的职业领域即“学术性职业”,相当于高等教育机构中的教育职位、政府和行业中的研究职位。(3)5、6、7、8级的职业属性表征程度具有如下特点:在层次上,5级最低,6、7、8级依次升高。在类型上,5级主要是技能、社会与经营型,兼少量事务型;6级主要是技术与艺术型,兼少量社会与经营型;7级主要是技术与学术型,兼少量艺术、社会、经营型;8级主要是学术型,兼少量技术型。其中,技术、技能、艺术、社会、经营型是专业性职业。在深度上,由于5、6、7、8级所依赖的学术支撑力度递升,所以它们的专业知识愈来愈深。在广度上,由于5、6、7、8级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适于5、6、7、8级的职业领域呈倒金字塔结构,处在最低端的5级拥有最广泛的职业领域,处在最高端的8级的职业领域最狭窄。在针对性和适应性上,5级的针对性最强、适应性最弱,以此类推,8级的针对性最弱、适应性最强。(4)5、6、7、8级的职业均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主干,派生关系是:5级的特定职业从低层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分支出来;6、7、8级的学术从高层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内生出来;6、7、8级的专业从学术的基部分化出来,并流淌着学术的“血液”;在学术这一枝的中间,又分出属于7、8级高度专门化的专业和特定职业。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高等教育路径中,“职业”是以一贯之的基本范畴,反映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

(二)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的内涵

“职业”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范畴,但又不是唯一范畴,于是就产生了高等教育理念在职业导向与学术导向上的分野: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以追求职业性为主,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术导向的高等教育以追求学术性为主,主要培养理论型人才。职业导向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职业性,这种职业性是基于社会人才需求而在高等教育中内生出来的。“职业导向”并不意味着完全指向职业,也不意味着要将高校降格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而是对高等教育的职业属性的引导。在高等教育系统与社会的合作、互动与融合趋于常态的情况下,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这一社会大系统中自然而然地产生,而非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跨界生成,是基于社会职业属性的高等教育模式改革的必然产物,契合社会需求,体现实用主义高等教育的理想和使命。因此,“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就是以高等教育的实用性为目的,以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各类型、各层次专业性职业人才为培养目标,强化学生作为未来社会职业人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培养他们的综合职业素养,为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具体来说,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是一种实用教育。随着高等教育日益从社会边缘走进社会中心,实用主义的高等教育理念大放光芒。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新型办学理念,是对高等教育实用性的大力弘扬。“‘知识本身就是目的’曾是近代大学自我辩护的经典台词,但今天这种辩护已经过时。”②这是因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因不在于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而在于经济社会的强大需求。经济社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各层次人才,需要高等教育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就社会价值来说,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就是要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就是要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2.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是培养各类型各层次专业性职业人才的教育。职业包括事务性职业、专业性职业和学术性职业。事务性职业人才由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性职业人才由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培养,学术性职业人才由学术导向的高等教育培养。所谓“专业性职业”,在英语中可用“profession”表示,其词源“profess”的意思是“向上帝发誓,以此为职业”。在西方国家,称得上是“专业”的职业常被人们视为“有学问的职业”。③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Profession-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的主体部分,就是按专业性职业(profession)的要求对学生实施的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它体现了高等教育对专业的深刻认识,能够说明并解决摆在中国高等教育面前的若干突出问题:一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二是发展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问题;三是专业资格认证和“考证热”问题。④

3.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是关注学生未来职业适应力和发展力的教育。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当具有可用的(available)专业知识、可靠的(reliable)职业技能、可信的(credible)职业信用和国际化的(international)职业特色。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方向,以学生专业化和职业化素养的养成为目标,重视职业伦理道德和职业规范。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注重引导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有意识地了解和认识社会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特质和做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并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是一种无边界高等教育。“无边界高等教育”是西方学者提出的概念,用以解释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传统模式中的教育制度、教育形式、教育空间界限的渗透性,其基本特点主要是课程的流动性和学习方式的开放性。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是基于职业属性,转变高等教育模式的产物。一方面,它是在高等教育系统与社会的合作、互动与融合中内生出来的,而非跨界生成的,其课程、学习方式不再存在与职业世界、行业企业的空间界限;另一方面,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中,由初等、中等、专科、本科、研究生共同构成的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中的高等部分即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存在天然的横向联系,不需要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另行构建“立交桥”。可见,多年来一直困扰我们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的问题,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中是有现成答案的。

二、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的特征

高等教育既可以发现、传播高深知识,也可以在社会改进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欧洲中世纪时代,一方面,由于教会控制着高等教育,大学主要为神学和教义寻找依据,从事脱离社会现实的纯理论研究,沦为神学的附庸;另一方面,中世纪大学也培养少量牧师、律师、医生等,部分体现了高等教育的职业性。一直到19世纪初,柏林大学的创立突出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研究高深学问成为各国竞相模仿的一种高等教育模式,学术性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自近代以来,尤其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和实用主义的兴起,一种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高校出现,它一改传统大学的做法,主要培养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明显的职业性。19世纪下半叶,随着美国赠地学院的创立和州立大学的崛起,一种专门为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的新型高校又很快流行起来,高等教育的职业倾向更趋明显。例如1866年创立的康奈尔大学(Cornell),其成立目的就是要造就工业社会有用的人,强调职业技术学科,而不是培养绅士。1904年,“威斯康辛理念”(Wisconsin Idea)出现,成为大学具备为社会服务职能的标志。随着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应运而生,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甚至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在现代社会,职业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高等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广泛性和多层次性。在我国,由于“重文轻技”文化传统的影响,加之以往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使得人们的职业观念淡薄的历史原因、劳动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社会原因,以及大学封闭性强的学校原因,导致了大学职业导向教育的缺失。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客观上要求高校必须培养大量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适应劳动力市场对技术技能的需求,把职业导向的内容纳入高等教育中。

高等教育发展的史实表明,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是受到社会对高等教育强烈需求的影响而出现的,它既具有区别于学术导向的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也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特征:

(一)专业性

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中,6、7、8级高等教育的定向类别都是学术和专业,所以专业性是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区别于学术导向的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在这里,“专业”不是针对学科(知识分类)而言的“学业”,而是针对社会专门工作(职业分类)而言的,属于社会职业谱系中区别于“普通职业(occu⁃pation)”的“专门职业(profession)”。⑤这些职业从事的是专门化程度较高的脑力劳动。

(二)职业性

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以学生走向社会后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特征。高等教育的各种类型和各个层次都要提高学生从事相关专业的职业能力。“职业导向”并非意味着高等教育整体“职业化”,或将高校完全置于职业的统辖之下,而是要强化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职业人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养成,为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三)应用性

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等各种各样的人才,来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经济社会。比如,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有关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工作;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都是在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使工程型人才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变换成物质形态或者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

(四)高等性

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既有埃里克·阿什比(Eric Ashby)所盛赞的“美丽的花朵”般“美丽”,也有圣·伯夫(Sainte Beuve)指称的“象牙塔”般“高贵”。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探讨学生专业成长之道,解答学生职业发展之惑,成就学生职业塑造之美,它所研究的应用性专门知识,虽然没有学术导向的高等教育研究的基础性专门知识那样高深,但在技术应用性、技术创新性、知识与技术复合性及从事实践活动的复杂程度上,也达到一定高度。因此,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要体现人才培养的高端性,需要科研和学术的支撑。

(五)人文性

高校不是职业训练所,其使命是育人。人的发展、自由与幸福是教育的真正价值。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关注人的发展和学生的生命质量,帮助学生定位社会角色、实现自我价值。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术,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具有健全的人格。1986年世界银行启动了一个职业研究项目,其职业描述包括了很多人文内容。

三、相关概念辨析

(一)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应用性与职业性

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是应用型大学中最为主流的教育类别。提出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不会降低应用型大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因为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并不忽视学术性。美国密歇根大学原校长亨利·塔潘认为:“在学术与实用教育之间应不存在严格的分界,因为所有真正的教育都是实用的。”⑥“学术性教育为职业性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和保证,离开了学术性教育,职业性教育就成了无本之木。同样,学术性教育也离不开职业性教育,离开了职业性教育,学术性教育就不能为社会生产做出贡献,就会失去社会对它的支持。”⑦如果大学完全脱离学术,那就与一般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无异,甚至与职业培训无异。如果说职业性是应用型大学的立身之本,那么学术性则是应用型大学的强身之术。在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中,学术性是为职业性服务的,不仅为职业性的发展提供条件和保证,也为职业性的发展提供养分。

在应用性的基础上再提出“职业导向”,不是多此一举。为了形象说明学术、应用、职业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妨借用一下生物学里的DNA、RNA和蛋白质概念。在生物学里,DNA是基因,决定蛋白质的性状;RNA是转录器,是工具;蛋白质是成果,是千姿百态的万物。高等教育的学术性与职业性是以应用性为纽带而融为一体的,学术、应用、职业之间的关系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学术是DNA,应用是RNA,职业是蛋白质。没有高等教育应用性的存在,高等教育的职业性也难以实现。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高等教育的应用性是一种工具理性,职业性是一种价值理性。

(二)应用性高等教育与职业导向高等教育

作为工具理性的应用性高等教育,其基本元素是人之外的原理和方法等,并以此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专业技能,解决“如何做”的问题,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驾驭。作为价值理性的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其基本元素是人自身的专业化、职业化、品质、责任、道德、价值观等,并以此培养学生立足未来社会的能力,承担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职责,解决“做什么”的问题,体现了全面优秀人性的塑造和千态万状的人生价值与意义。作为工具理性的应用性高等教育,是偏重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作为价值理性的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具有全面教育功能,既重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也重“人”的教育。所以,作为价值理性的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比作为工具理性的应用性高等教育更接近本质,并以前者包容后者的形式统一于教育实践活动中。当前我国教育中存在“人”的缺失现象,“教育沦为像机器一样的知识工业⑧”,应该引起教育界人士的反思。“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人具有个体的和社会的生活能力。⑨”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能用、有用之才,拥有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的能力,并关注生存意义和生命质量,真正让教育回归本质。由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应用性高等教育”基础上,提出“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是对“应用性高等教育”理念的升华,是高等教育理念的创新。

(三)普通高等教育、学术导向的高等教育与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指为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增进学生的知识广度、塑造学生的精神气质而举办的,与专业没有直接关联的一般教育。学术导向的高等教育是为研究做准备的科学型、理论型教育。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和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教育。在任何一所高校中,这三类教育都是并存的。显然,“学术导向”与“职业导向”不会在同一高校都以“导向”形式出现,一方以“导向”形式出现时,另一方就以“特性”形式出现,高校定位的差异决定了这三类教育在不同高校的比重不同。

我国学界一直普遍认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处于并列、平等的地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处于并列、平等的地位,进而将职普等值作为“公理”。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错误的认识。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不区分学术的高等教育与专业的高等教育,以及它们的理论基础,而将其全部视作普通高等教育。说这种等值认识存在片面性,是因为只有在5级高等教育中,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是等值的(5级的两个定向类别是普通和职业);说这种等值认识错误,是因为在6、7、8级高等教育中,一般以理论为基础,定向类别是学术和专业(包括高度专门化的专业),另外还适用于特定职业——也就是说,在6、7、8级高等教育中,专业和学术处于并列、平等的地位,即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与学术导向的高等教育是等值的,而不是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等值。《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提出,为学术和专业做准备的普通知识、技艺和能力及作为基础的“理论”,被划入普通高等教育,这为上述观点提供了依据。

(四)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从现状来看,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两者是包含关系。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此处特指我国现行的三年制专科)的全部、本科教育中定向类别为专业的部分、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定向类别为专业的部分(含高度专门化的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中的特定职业领域和定向类别为专业的部分。从理论上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能局限于三年制专科层次,也可以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这凸显职业技术教育的类型特征,使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一个独立的教育范畴,并使之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我国从教育政策上似乎不支持这一理论。由于我国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需要培养大量在基层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因此,严格控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是我国从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层面上来考虑的。

我们提出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一方面,可以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得到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它统辖了我国目前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应用性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契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需求。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以其主动与社会、学生职业发展协作的理念,为各行各业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来实现高等教育活动服务于学生职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可以说,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从一个新的视角凸显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区别于学术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类型特征,不仅使职业技术教育走出了理论困境,而且为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在专科教育层次上,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都是社会性专业,职业针对性都较强,都直接指向社会职业,以行动体系原则构建课程与教学体系。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上,它们的专业都属于学术性专业,都以职业形式运行,凸显职业的内涵,都间接指向社会职业,都以职业和学科双重原则构建课程与教学体系。当前的重要任务是,要走一条职业导向高等教育的特色之路,并构建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的理论体系。惟其如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大厦才有现实根基,并真正建立起来。

(五)学术教育、(高等)专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学术教育(academic education)是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侧重于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的理论教育。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是针对社会专门职业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教育,理论与应用并重。职业技术教育包括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技术教育(technical education)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注重技术开发与应用。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使学习者获取某种或数种职业或行业特定的知识、技艺和能力的教育。“在西方,职业教育是培养一般熟练工人和半熟练工人的教育和培训;技术教育以培养一般技术人员为主要目标,比职业教育高一个层次;专业教育以培养工程师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目标,比技术教育高一个层次。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专业教育分别代表了职业人才培养中的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于我国的工人、技术员、工程师。⑩”专业性与综合性对应,职业技术与普通对应,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都离不开学术的支撑。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区分,就在于前者只针对专业性职业,后者除了针对专业性职业,也针对普通职业。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职业技术教育,现在都重视通识教育在其中的功用,“考虑职业的全部理智背景和社会意义⑪”,而不是“仅仅传授技能和追求技术效率,排除理智和审美的因素⑫”。

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是交叉关系,因为它们的外延有一部分是重合的。职业技术教育中,针对专业性职业的那一部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专业教育。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都有高等教育层次和中等教育层次。高等工程教育和高等技术教育属于高等专业教育,包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工科部分,不包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非工科部分。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由高等专业教育培养,一般技术人才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等专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同属应用性高等教育。

[注释]

①United Nations Education,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ISCED 2011)[EB/OL].http://www.uis.unesco.org/Education/Documents/isced-2011-en.pdf,2013-12-05.

②王建华.高等教育的应用性[J].教育研究,2013(4):55.

③④⑤孟现志.高等教育的现实使命:培养专业人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9):96,97,96.

⑥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5.

⑦吴言.高等职业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8(10):卷首语.

⑧罗文芳.现代教育中“人”的缺失现象分析[J].才智,2009(34):84.

⑨徐涵.以“科学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潮[J].职教论坛,2004(6):63.

⑩梁志,赵祥刚.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解析及其内涵的厘定[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90.

⑪⑫陈解放.知识观转型与职业教育理想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4):8,8.

猜你喜欢
职业性应用性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TD-LTE无线通信系统在核电应用性探讨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人的行为方式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性研究
重视学校结核病暴发的应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