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宏
(文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文山663000)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方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也是客观事物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事物内在矛盾由量的积累和叠加,在外部条件的催化下由有序向无序发展,最终由量变演化为质变的爆发过程。引起地方高校突发事件的原因错综复杂,而且各种诱因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各种不稳定因素在高校的集中反映。
学校发展以学生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离开了学生,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认为教师是家长式的引路人,强调管理者的威严性和权威性。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更加强调的是师生平等。一段时期以来,教师的权威性、威严性受到挑战,学生缺少与教师的思想交流。一些高校丢失了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淡化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管理模式,过分推崇以钱为本、以物为本、以权为本的管理范式。高校管理者过多强调学生要服从学校的整体利益,在办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忽视了高校对“理解大学生、关心大学生、尊重大学生”的本质要求。有的地方高校管理者把学生作为纯粹的被管理者,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治安管理中存在滞后性,没有从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学生切身利益去考虑,未能畅通师生交流的民主渠道。一部分管理者对学生不接触、不了解、不关心、不分析、不研究,漠视学生应当享有的权利。学生采用合理方式表达诉求时学校管理者未及时处理,而学生一旦聚众闹事反而可以得到快速解决。因此,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遇事便闹,形成了“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反常心态。
高校通过对外公开招标、公司承包经营的方式来提供后勤保障服务,把诸如食堂、浴室、医院等后勤服务机构对外招标承包。原来隶属于学校的后勤服务部门逐渐从学校体制中剥离出来,对外进行社会化招投标选拔后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公司化经营组织机构。学校对于这些对外承包的私人老板或者集体公司等后勤服务机构,更多的是只是监督的权力,没有实质性的决定权。国家对于地方高校原有的优惠政策逐渐在弱化,物资、食材、原料、器材等采购的成本在不断增加,新时期的用人成本更是不断攀升,给后勤的正常运营增加了很多成本预算。如果地方高校只顾学校既得经济利益最大化,不设身处事地为大学生群体利益考虑的话,社会化服务的质量和师生满意度可想而知。伴随着地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学校内部关系复杂化,经济利益冲突表面化,造成各种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时涌现。
随着地方高校不断扩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校学生人数迅速逐年增加。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科研、后勤等办学设施建设方面却滞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教学器材、宿舍食堂、水电供应等必备条件不足,学校本身应该具有的基础管理服务设施捉襟见肘,短缺的办学资源无法满足师生的需求。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正常的办学投入,造成高校教学资源和后勤服务设施供给不足,加剧了地方高校学生管理的难度,容易导致一些在校大学生产生对学校管理服务工作的不满情绪。
随着学生与教师群体的日益庞大,与之相对立的是教育、管理和服务人员与在校大学生之间的比例不断扩大,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从当前各地方高校的组织主体来看,管理和服务大学生的主要由学校党委相关职能部门、辅导员及班主任队伍构成。有的地方高校会因为人事制度改革精简人员,减少在职在编人员的配备,主动削弱管理服务队伍。加之相关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时常会因为一些细枝末节和态度生硬等问题与学生产生冲突,引发学生对学校管理服务工作的不满或抵制。
依法治校作为高校治校方略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管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根据《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地方高校有权力制定本校的管理规章制度。从预防和处置地方高校突发事件的视野来探究管理规章制度的失范,主要体现在规章制度不健全、制定程序不规范、执行过程不透明等方面。但高校现行的具体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一般的都会沿袭各自的传统习惯,没有及时根据时代的要求来完善应有的规章制度。高校主要在校园安全、宿舍管理、行政收费、心理辅导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存在漏洞,一些管理和服务的领域存在真空和盲区。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状况一旦出现时,容易引发学生的不满和对抗情绪,导致学生与学校之间产生纠纷甚至对簿公堂。在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有的科学性、规范性不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法律专家和学生代表的参与。一些地方高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偏离上位法,存在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制度之间自相矛盾,难以保证和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地方高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室、实验室、教学器材、宿舍食堂、水电供应等必备办学资源供给不足,与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剧了地方高校管理的难度。面对学生宿舍拥挤不堪、食堂就餐条件恶劣、教学设备陈旧老化、供水供电紧张、师资力量不足等涉及到学生切身利益的供需矛盾时,容易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对学校管理服务工作的不满情绪。学生从内心深处呼唤的是民主畅通的交流方式,希望得到校方人性化的管理。如果高校忽视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互动,忽略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必将使管理服务工作的效率大打折扣。对学生缺乏人文关怀,学生的合理诉求渠道不畅,投诉的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必然会为大学生组织罢课、静坐、集会、示威等抗议活动埋下隐患。
[1]宋英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侯卫平.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成因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