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菲 赵淑梅 林 红
(1.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2.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史的隐性功能分析
王菲菲1赵淑梅2林 红1
(1.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2.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通过开发化学史的隐性教育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对感性知识的学习,推动应用学科发展。在开发化学史的隐性教育功能时,应遵循因势利导、互为依存、把握尺度的原则,从而推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促进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
中学化学教学;化学史;课程资源开发
化学史是从历史的角度展现化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自2006年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化学教育教学中加大了对化学史知识的重视程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史部分比例明显增多。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以及教学课时不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化学史内容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在中学化学教学活动中,除使学生了解化学家生平、获得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显性功能外,化学史知识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隐性功能。
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于1969年提出的“内隐学习”指出:人们可通过两种本质不同的模式对复杂的内容进行学习,分别是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1]。“隐性”是相对于“显性”而言的,表示“性质或性状不表现在外”之意。而“功能”主要存在两种含义:(1)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2)效能[2]。本文将“功能”概念与隐性课程理论中“隐性”思想相结合,定义“隐性功能”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学体验而潜移默化形成的一些非预期性作用和影响[3]。由此进一步讨论化学史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化学知识是随着人类对科学的深入探索和不断研究而获得的阶段性成果,主要由化学发展的规律,化学概念、学说、理论的提出、发展和演变,化学家的业绩及其学科思想和科学方法等内容组成[4]。化学知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缓慢、由宏观到微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单纯地学习化学知识而忽视其发展演变无疑是“断章取义”的做法。著名化学家傅鹰曾说:“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所以,在化学的学习中不单要掌握学科知识,更要学会执著严谨、重视实践的科学态度。
然而,单纯地强调科学态度建设只会增加学生的厌烦情绪。此时,就需要发挥化学史的隐性功能,通过化学发展史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尽管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学说”被冷落了半个世纪,但是直至他离开人世,也没有放弃对该学说的研究与探索,这种执著的科研精神正是当代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而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学说”能被世人所接受,与康尼查罗对该学说后续的探索研究是密不可分的,康尼查罗对学术的严谨精神同样有益于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二)促进感性知识学习
所谓感性知识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活动对象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所做出的反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表现为对化学研究原理、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力、思维力以及情感力。然而,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授课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仍仅以概念、理论、定律、化学反应为支架,过于偏重教授足以应付考试的零散知识。学生通过反复机械练习加以巩固所谓的“知识点”, 忽视对化学学科来龙去脉较为全面的认识,这种方式并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感性认知能力的形成。作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有责任向学生介绍化学发展的历史,肩负起引导学生学习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历史使命。
化学学科发展史有益于学生增长智慧,增强科学素养,也是培养学生坚持真理,传承文化精神的载体。如:在原子结构的课堂教学中,渗入汤姆生、卢瑟福、波尔三代师生对原子结构猜想从宏观领域逐渐渗透到微观层面,学习原子结构最终形态及性质的化学发展史知识,不但能利用原子的发现过程从有到无形成学生脑海中的原子结构,降低了该部分抽象复杂知识的难度,也能通过“三代师生建立原子结构模型”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创新性。启迪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仍不断创新思索的精神,增强科学永无止境、没有终极真理的探索意识。
(三)推动应用学科发展
近一个世纪以来,化学学科在自身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促进了其他领域的发展,带动了农业、信息、能源、材料、交通、军事国防、自然环境、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多方面应用学科的进步。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化学保持着活力和理性,继往开来不断发展的支撑力量是什么?除了精密的仪器、“偶发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现象、现代化学工业的刺激,或许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化学家的思维、化学学科发展史的积淀[5]。
英国化学教材(纳菲尔德化学教材)在第十二章“药箱中的化学”中介绍了阿司匹林(一种能有效缓解疼痛的药物)的发现过程:爱德华提取出水杨酸(后制取出水杨酸钠),而后霍夫曼经多次实验将水杨酸钠结构修改为乙酰水杨酸钠(阿司匹林),由此将化学知识及发展史与医学有效结合,在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激起学生对医学成绩的思索。我国现阶段的化学学科教材还需借鉴此类化学史例证,将其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加以推广化学学科知识并推动应用学科发展[6](P9)。
(一)因势利导原则
在新课标的全新理念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需要运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便是“因势利导”。在讲授“富含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节中,教师可因势利导地渗入工业合成氨的“科学天才”德国化学家哈伯(同时也是制造氯气、光气、芥子气等毒气的元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利用毒气为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15000人中毒,5000多人当场死亡,然而直至临终他仍不能悬崖勒马,这类化学发展史知识,可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二)互为依存原则
学科知识无疑是贯穿化学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然而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利用学科知识很难充分表达,教师尝试将化学史内容适时地、有选择地融入学科知识的教学情境中,利用化学史的潜在性、依附性、不可预计等特征促进化学教学工作的实施。如教师在教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可借机还原当时的历史:拉瓦锡(被誉为百年难见的天才化学家)揭示了燃烧的氧化本质,从此推翻了流行长达百年的“燃素说”,建立了正确的燃烧理论,却因过度贪婪被送上断头台。对于学科知识等显性课程来说,化学史更注重学生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培养,二者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区别,在教学中应相辅相成、互为依存。
(三)把握尺度原则
化学史教育是化学课堂教学的调味剂,适当穿插化学史知识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在化学课堂上需要把握尺度。宋林日方曾提到:“木可雕,而病于越度;金可铸,而病于越冶。木越度,金越冶,虽有良工巧匠安施?"意为:木头可以进行雕刻,然而雕刻失败的原因一般都是用力过度;金属可以用于铸造,然而铸造失败的原因一般都是冶炼的火候把握有误。化学课堂上过多地强调反而会使课堂教学杂乱无章,难分主次。
总而言之,化学发展史的过程是在宏观上反映科学认识发展的逻辑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将化学史故事引入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最真实、最具有说服力的教学情境,学生从中深刻地理解真正的科学研究。因为化学史中的人文内涵也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有必要合理开发利用化学史的“隐性功能”。
[1]邓道宣,罗明礼.国内外隐性课程研究述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12):98-134.
[2]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S].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8.
[3]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4]李远蓉,卢一卉.论化学史的教育功能[J].大学化学,1997,12(2):60-61.
[5]于焕超,沈爱国,胡继明.感悟化学之美——对近代化学发展史课程的感悟[J].大学化学,2013,28(6).
[6]白建娥,刘聪明,等.化学史点亮新课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李文玉)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latent function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of chemistry
Wang Fei-fei1Zhao Shu-mei2Lin Hong1
(1.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5, China;2.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China)
curriculum reform implemented since,teaching chemistry education emphasis on the history of chemistry continues to strengthen.However,subject to many restrictions exam environment in actual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the chemical history of the content has not been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adequate attention.Under the new situation,the new program,the chemical history of knowledge in chemistry teaching how to highlight i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s,This article will “hidden function" into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iddle school chemistry,history of chemistry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knowledge and basic principles.
History of Chemistry;Hidden function;Hidden development strategy
2014-05-24
王菲菲(1990—),女,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林 红(1966—),女,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G633.8
A
1674-6120(2014)08-01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