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校德育视角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思考

2014-04-17 05:30:54周红陈永凤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品德德育

周红 陈永凤

(成都大学四川成都610106)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反腐倡廉建设做出了总体部署,强调指出:“有效预防腐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中纪委在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将廉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廉洁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加强其廉洁教育,培养他们拒腐防变的优良品德,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既是坚决落实“有效预防腐败”的重大举措,也是切实贯彻“将廉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从学校德育视角去探讨并实践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并将其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影响学生廉洁品德形成的因素及培养学生廉洁优良品德的原则,可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学校德育视角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界定

“廉洁”一词据《辞海》释义:清廉、清白,与“贪污”相对。《楚辞·招魂》曰:“朕幼清以廉洁兮。”东汉学者王逸注释:“不受曰廉,不污曰洁。”结合种种释义,现代学者将“廉洁”一词的内涵概括为:清白高洁,不贪污,诚信正直。由此可知,廉洁既是一种道德准则,也是一种优良品德。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教育方针指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表明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优先的地位。而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1]。学校心理学认为,在学校德育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自己内在的心理需要,即形成优良的品德[2](P9)。由此可知,大学生廉洁教育就是将“廉洁”这一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通过学校德育而内化为大学生以“严格自律、为公为民、诚实守信”为基本内容的心理需要,即形成“廉洁”的优良品德。因此,大学生廉洁教育成为新时期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二、影响大学生廉洁品德形成的因素

德育过程是对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调节与控制,也就是说学校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由此,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这些因素并为学生的品德形成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有效的指导。对于学生品德形成的外因和内因而言,影响学生廉洁品德形成的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和学生个体主观因素两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因素

首先,家庭是学生廉洁品德形成的摇篮。家庭是社会组成的细胞,是个体受教育的直接场所。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诚信、勤俭、清正等廉洁品德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成员的不诚信会让子女逐渐同化为虚假失信的人。如在高校每年助学金的评定中,有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家长会帮助孩子提供虚假证明以资他们参评贫困助学金,甚至评上了一般困难还要争取评特殊困难来获取最大利益,获评后家长和孩子还一起共享既得利益的喜悦。不难想象,这种家庭教育出的大学生会陷入诚信混乱。大学生恶意拖欠学费、考试舞弊、学术不端、学历造假等丑恶现象可以说无一不和家庭诚信教育的缺失紧密相关。

其次,学校教育是学生廉洁品德形成的主导因素。一方面,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是学生品德养成的主要场所。学校德育对学生是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的系统影响,是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主导力量。然而,在现行教育体系中,学校主要以专业学科教育为主,即重视技能和文化知识教育,加之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造成的很多高校软硬件资源不足,德育教师配备不够,高校德育被边缘化,因此作为德育重要内容的廉洁教育自然在事实上被有的高校所忽视了[3]。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某些制度建设跟不上,如学生干部选拔、推优入党、评优评奖未公开透明,这些都会滋生学生腐败现象。此外,高校少部分教师师德下滑,对学生失去了榜样的力量,起不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这对学生廉洁品德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再次,同辈群体对学生廉洁品德形成具有特殊的影响力。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群体是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关系亲密的非正式小群体。同辈群体的年龄和地位大体相当,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也极其相近。同辈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廉洁品德形成产生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群体内的价值取向。如有的高校学生社团负责人热衷拉赞助、索取回扣等做法,久而久之会让其他成员也形成金钱至上的腐败意识;有的学生受同寝室或社会上其他朋友影响,把艰苦朴素作风忘至九霄云外,出现赶潮消费、攀比消费、“面子”消费等追求享乐的腐败现象。

最后,大众传播媒介对学生廉洁品德形成有着广泛的影响。大众传播是指以报刊图书、电视电影、广播网络等为媒介面向大众的沟通方式。当今的大学生生活在一个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大众传播媒介对他们影响的广泛度和深刻度是不言而喻的。各种有关社会事件和社会变革的信息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人们迅速传递,方方面面的内容中,难免良莠不齐。一些不良诱惑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冲击着青年大学生,如学生干部竞选拉票贿选、评优评奖以权谋私、入党提干奉承拍马、学生活动拉帮结派、毕业找工作请客送礼或跑关系开后门等社会腐败现象在大学生中频频出现。

(二)个体主观因素

社会环境的影响固然与学生的廉洁品德的形成密切相关,但外在因素的熏陶、教育及培养必须与大学生内在的主观因素相结合才能起作用。学校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自我意识的状况和发展水平与其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三方面含义:自我评价影响着品德发展方向,自我体验是品德巩固的条件,自我意向制约着品德的性质。当代的青年大学生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末及90代初出生,多为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生活在相对优越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他们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强,不再把老师和父母的教导奉为行动指南,不时还表现出叛逆心理。受到外界各种影响,他们在人生价值、道德取向方面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对于真、善、美的评价,有时呈现多样化、层次化。另一方面,社会转型给大学生带来的生存压力、就业压力、贫富差距的压力、父母望子成龙的压力严重困扰着他们[4]。由于他们体验的是沉重的压力,这支配着他们理想观念趋于现实化,追求实惠,导致他们形成“金钱至上,关系第一”等庸俗价值观。

三、培养大学生廉洁品德的原则

学生廉洁品德的形成主要是受教育的结果。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和掌握培养大学生廉洁这一优良品德应遵循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学校心理学认为,品德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受教育的增多以及实践活动的丰富化、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逐渐从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品德培养的针对性,是品德教育取得成效的基本要求。所谓针对性原则就是德育工作者应根据实际情况,承认差异,针对受教育对象的不同,如根据大学生的年级、年龄以及性别、专业等特点,加以区别对待,分层次分情况因材施教:对于大一新生而言,可以在新生教育中融合廉洁教育,主要侧重对大学生实施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可以把廉洁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相结合,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实施公民道德教育;对于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可以把廉洁教育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之中。同时可根据大学生的不同层次,既要鼓励先进,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又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从而带动廉洁教育的全面开展。

(二)全面协调发展原则

学校心理学认为,人的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多种成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要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需在增强学生道德意识的基础上,使他们在具体的道德情境中能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表现出相应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具体而言:知,就是在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中,可加强学生廉洁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党和国家的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的政策法规,深化他们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晓之以理,强化他们对廉洁的道德认识;情,就是通过具有榜样意义的、典型的人和事来正面引导学生增强廉洁意识,挖掘他们对社会思想品德及人们行为爱憎、好恶情绪态度,动之以情,培养他们廉洁的道德情感;意,就是从培养学生日常的行为规范入手,从校园文化的建设入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动机战胜错误的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排除各种干扰,按既定目标把廉洁的品德行为坚持到底,持之以衡,培养学生廉洁的道德意志;行,就是把廉洁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甚至毕业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导之以行,内化为学生廉洁的道德行为。通过上述几方面将廉洁教育融合渗透,可促进学生廉洁这一优良品德的知情意行四种成分全面协调发展。

四、学校德育视角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途径

德育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上面对大学生廉洁这一优良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培养原则的分析,可归纳出大学生廉洁品德培养的主要途径。

(一)构建家校联动的大德育模式,深化大学生廉洁品德的培养

加强家长和学校的双向沟通:一方面,家长首先要主动了解学校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让家庭教育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在更多方面取得一致,求同存异;其次要针对子女的自身特点向学校做沟通,要适时汇报学生思想状态。另一方面,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畅通联系渠道,比如采取建立家校联系卡、电话互访、开家长会、家访等传统形式,适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从而加强学校廉洁教育的针对性。

(二)廉洁教育与课堂教学、学生日常管理相结合

学校要让廉洁教育进课堂,充分利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党课团课、学生干部培训班等课堂教学,大力挖掘现设课程中的廉洁教育资源,积极发挥课堂的廉洁教育主渠道作用。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廉洁教育;在形势政策课中加强党和国家反对腐败政策法规及案例宣讲,提高大学生廉洁自律的意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让学生把握真善美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就业指导课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廉洁从业;在党课团课中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其廉洁品德;在学生干部培训中,告诉学生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应如何正确定位,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服务他人,锻炼自我,培养为公为民的廉洁品德,杜绝“学生官僚”的出现。学校在学生的日常管理活动中:一是在学生的学习风气建设方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风,勤俭务实的生活作风,杜绝学生攀比享乐、不思进取的腐化堕落行为;二是在学生干部竞选、学生入党、评优评奖、助学贷款、各类考试、论文写作、就业应聘等关键环节的把握上要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反对弄虚作假,培养学生诚信的优良品德。

(三)廉洁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应将廉洁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探索廉洁教育的新载体。如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展板、廉政知识传单发放等将廉洁教育深入到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通过开展廉洁知识竞赛与演讲比赛、班级与团支部愿景建设活动、班团主题活动、社团活动等大力营造廉洁文化氛围,让学生深受廉洁教育熏陶;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树德立才,体验自我实现的价值,孕育廉洁的思想品德。

(四)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激励学生廉洁品德的养成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一方面,学校可邀请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进校园作报告,也可通过各种媒体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还可让学生走出去参观如革命根据地等,让道德模范、革命志士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化青年学生;另一方面,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直接和学生接触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加强师风师德建设,率先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去感化和引领学生廉洁的优良品德养成。

总之,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极具前瞻性的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也需要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取得实效。

[1]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MiFeKCyXTO1Qg Ru CVtpa GH8QvOE-Hn0yaR32VtJx YexDtPNROpD3y_Ol_PWKGw.

[2]郭英,戴燕,游永恒.学校心理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丁振国,王渊,高星.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1).

[4]孙向辉.浅谈高校党风廉政建设[EB/OL].http://www.lj-edu.cn/ReadNews.asp?NewsID=3375.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品德德育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中国德育(2022年18期)2022-10-14 09:23:40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38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08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6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新教育(2015年20期)2015-12-20 09: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