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立德树人”的价值诉求研究

2014-04-17 04:02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真善美立德立德树人

李 松

(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杭州310018)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先成人,后成才”,这是每一位父母和每位教师对孩子的热切期盼。人才之所以为人才,是因为要先学会做人,有好的人品、德行,才能让人对你尊重并有兴趣,再将你的才华才能发挥出来,这就是人才。教育是一国之本,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力量之源。读书,学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的道理。《札记》有载:“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这句古语告诉我们教师所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专业上的知识,更要包括优良的品德。2007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这不仅强调了人的重要性,同时又把握住了立德树人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教师们应着力探寻真、善、美教育的意义,遵循“立德树人”的方针,先树立美好的品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才能真正做到培养人才。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概念

立德树人分为“立德”与“树人”。

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可见,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又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辞源·合订本》)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树立高尚的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广而施之,可以惠及社会,可以泽及未来。

树人,即培养人才。《管子·权修》记载:“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一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种植庄稼的;十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栽种树木的;一生的打算,没有比得上培养人才的。培植以后一年就有收获的,是庄稼;培植以后十年才有收获的是树木;培植以后百年才有收获的,是人才。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就有重立德的传统。《大学》第一章就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就是修明最高最大的德行,“止于至善”是要把这种高尚的道德修明到最完美的境界。

可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立德树人的内涵就是以高尚的道德精神、道德内涵以及道德行为,为广大莘莘学子树立优秀模范,引领他们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身,达到培养真人才的目的。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基地,应着重加强德育工作,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道德教育。

2012年12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探索“立德树人”的内涵,能够紧随国家对教育的根本政策与方向,与中央的思想保持一致,更好地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因此,“立德树人”对于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及时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的,而积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则更需要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树人先立德,注重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创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其自觉地明辨荣辱、区分是非、选择高尚、摈弃卑下,保持自身的健康展,从而实现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立德树人”的价值诉求

立德树人,关键的意义在于“德”字。天下之大德,其价值诉求最终要体现在真、善、美三方面。早在1903年,著名学者王国维就在其《论教育之宗旨》中提出:“完全之人物,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力是也。对此三者而有真善美之理想:‘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所以,真善美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美德,它充分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为此,寻求真善美的价值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立德树人”的价值诉求——启真

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教育的任务是育人,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在历史的视线里,什么都会渐行渐远,而唯有人以及人格的力量,千古流传,这便是真。大学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它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目前高校人才的素质强化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贯彻“立德树人”方针及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大学生应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竞争意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现今的大学理念是大学生成长发展和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要求担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规格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要更加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优秀人才。所以敢于竞争的理念在大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中显得尤为重要,只要能清楚认识自身,找准定位,勇于竞争,才会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学校的德育主体是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从而达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以诚相待、文明施教、共建和谐校园的目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动、所有的教育形式都能立竿见影、迅速见效。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时刻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充实自己,用实际行动传达竞争精神,并鼓励学生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和社会实践,在不断的竞争中,提升技能,完善自我,共同进步。

(二)“立德树人”的价值诉求——导善

纵观当代,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完善的教育手段、不断膨胀的扩招政策、不断更新的教育思潮,使得中国的各大高校不得不开始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品德教育之路。

当今社会,有才无德之人是危险品,而大学就是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回顾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不难发现,那些真正德行好的学生往往内心都十分纯洁,干净得就像一张白纸。他们要么默默地做着好事,不声张不宣扬。然而,我们也会发现,现在的孩子也是叛逆的,面对社会大力倡导的雷锋精神,面对社会一系列好人好事,他们也有怀疑和抵触,那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只有真正打动思想、触动灵魂的东西才能让他们主动接受、自觉践行,这就要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精英代表,应该将中华传统美德不断发扬光大。大学生的道德观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和成长成才,也深远影响着国家的社会风气和风貌。当代大学生道德观中不乏存在冷漠性、功利性等特点,这表明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中仍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需要进一步对道德教育方面进行加强和改善,相反,如果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则很容易使大学生陷入更多的道德困境,出现更严重的道德问题。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大学生各种道德问题的出现,既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又会给社会的和谐安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应建设一支理论素养深、品德修养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提升真理力量和人格魅力;培育宣扬一批可亲、可敬、可信的先进典型,用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路径来引领广大学生,使大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打造一些喜闻乐见、影响广泛的平台载体,定期开展体现校魂、校风的活动,重视发挥校庆、院庆等重要仪式的教育功能,让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让他们把做好事培养成一种习惯,让他们始终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这才能从本质上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三)“立德树人”的价值诉求——审美

美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外在美可以指人美的形貌、形体之美,内在美指人美的德行。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空前发展的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注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已是各高校在人才培养以及用人单位在无形中形成的共识,也是世界各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共同趋势。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里,要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以培养德才兼备的精英人士。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当今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遇到了种种问题和困扰。他们感到迷茫,学习动力和目标逐渐模糊,还有一些同学甚至缺失了最起码的诚信,且心理承受能力脆弱。面对目前大学生的种种状况,需要高校不断尝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切实解决现今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尽可能地解决大学生的思想矛盾和困惑,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帮助。从而培养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的高素质接班人。

社会上某些单位将用人标准定义为:“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可见,高校肩负着如此重任,更应努力将学生引导培养成有德有才之人。德才兼备是内在美的核心,大学生要追求美,首先应追求心灵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应努力学习、陶冶情操、锤炼品德,以优异的成绩向培育自己成长成才的父母和老师汇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意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只有满腹经纶却没有实际经验的人在逐渐被社会淘汰,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尽量参与社会工作,不断增强自己的组织工作能力,培养德行与才能相结合,做到美的统一。以真善美的品格立德树人,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心理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不仅是每个人在校期间的修身课题,同时应当贯串于生命里程的始终;这既是家庭、学校教育的基本责任,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新的时代条件、历史起点和发展进程中,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准确地把握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不断为素质教育开拓新的视野、赋予新的内涵、提高新的境界,毫不动摇地用真善美的优秀品格引领青少年成人、成才最终走向成功。

真、善、美,构成一个人的优秀品德,从而为立德树人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日本学者黑田鹏信说到:“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为达到这种人间理想,做事求真,做人求善,人生求美,此类教育也应运而生。作为一名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工作的价值观。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最后,我们教师要身体力行地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进入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1]李荣华,田晓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仪式:价值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96-99.

[2]汪先平.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再认识[J].科学社会主义,2010(1):100-103.

[3]陶磊,孙其昂.回顾与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的研究进展[J].探索,2010(6):119-123.

[4]褚凤英,孔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7):8-11.

[5]王贤卿,赵盛润.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障碍及其克服路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8):72-77.

[6]余斌.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本质、原则和方法[J].中国高等教育,2011(7):33-35.

[7]李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认识分歧探源[J].思想教育研究,2011(7):11-16.

[8]葛晨虹.真、善、美视界中的伦理学[J].学术月刊,2009(41):46-50.

[9]倪娟.真善美的追求:理科素质教育的价值回归[J].江西教育科研,2006(3):9-11.

[10]龚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国教育报[N].人民日报,2012-12-29(3).

猜你喜欢
真善美立德立德树人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做一个真实有用的人——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