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影响高校学习型社团成员沟通能力的外部因素

2014-04-17 04:02缪志波闫丽雅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领袖学习型社团

缪志波,闫丽雅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1483)

意见领袖:影响高校学习型社团成员沟通能力的外部因素

缪志波,闫丽雅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1483)

以传播学中的“两级传播”理论为基础,分析高校学习型社团中学生“意见领袖”对培养社团成员沟通能力的作用,考察其在沟通发起、信息传递和总结反馈这三个环节中扮演的角色。提出了积极寻找社团中的“意见领袖”,激发其沟通潜能,以推动社团信息交流,同时警惕“伪意见领袖”对其他成员沟通能力产生的消减力量等建议。

意见领袖;学习型社团;沟通能力

一、高校学习型社团中的“意见领袖”

“沟通能力”是21世纪大学生必备的社会适应能力之一。沟通能力的培养和习得可以使一个人获取认知自我、理解和调节他人情绪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效果。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学习型社团”为大学生培养沟通能力提供了重要平台。这里的“学习型社团”主要指基于或符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构建起来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这些社团通常具备如下特征:在组成人员上,社团成员普遍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能够在持续的学习中促进社团建设;在管理层面上,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尊重每一位成员;在组织结构上,以扁平式为主,有利于实现高效率的组织沟通。大学生在学习型社团平等、活泼、自由的气氛中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提高沟通技巧,实现自身沟通能力的提升。

在影响高校学习型社团成员沟通能力养成的诸多要素中,“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这一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意见领袖”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主要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的人。”“意见领袖”是组织内部的“大喇叭”,信息和观点经由他们传播,甚至组织内部的沟通行为也由“意见领袖”推动实施。“意见领袖”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组织,高校学习型社团也不例外。本文引用这一传播学中的概念,主要包括那些对社团成员相互沟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他们往往能够主导社团内部的沟通氛围,协调成员之间的沟通秩序,对社团发展方向起关键作用,受其他成员的尊重和爱戴。

学习型社团中的“意见领袖”有时是学校相关部门授权产生的负责人,但更多是普通学生。无论身份如何,只要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就可以成为帮助社团成员开展沟通的积极因素;反之,则有可能成为阻碍沟通的障碍。准确识别“意见领袖”并了解其在沟通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对于提升学习型社团中成员的沟通能力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二、学习型社团中“意见领袖”的特征

“意见领袖”的产生过程与学生干部不同,后者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任免产生,具有权力性影响力。“意见领袖”更多是在社团成员长时间相处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他们的特点也往往是非权力性的。

(一)“意见领袖”一般是社团中的资深成员,对社团事务充满热情,愿意为了组织的发展不断学习,并主动提升自我

这些成员加入社团时间较长,在持续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或是公益社团里的“资深志愿者”,或是专业协会中的“技术权威”,凭借自身拥有的经历、知识和特长成为群体核心。这些“意见领袖”能够将“参与社团活动”和“积极完善自我”结合起来,主动开展创造性学习,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二)“意见领袖”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交范围较广,是社团与外界信息沟通的“桥梁”

对于大学生而言,“加入社团”是一种社交方式。“意见领袖”充分发挥这种方式的作用,他们的交际圈涉及不同社团,甚至走出校园与社会发生联系。整体来看,社团内部的交流属于典型的“组织传播”,社团与外界的沟通属于“大众传播”,而连通两种传播形态的“桥梁”往往是社团中的“意见领袖”。他们总是能比社团中的其他成员获取更多信息,并通过各种途径扩散给群体内的其他成员。

(三)“意见领袖”具有一定的个人魅力,见多识广,能对其他社团中的成员产生较大影响

作为校园群众性组织中的非正式领导人,“意见领袖”往往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例如:他们比一般同学更加善解人意,更加善于沟通,愿意为团体的利益服务,热心为大家排忧解难等等。这些特点得到了社团中大多数成员的认可和敬佩,“意见领袖”也藉此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影响到整个社团的发展方向,其重要性不亚于社团指导老师或正式负责人。

三、“意见领袖”在高校学习型社团成员沟通能力养成中的作用

著名传播学者韦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提出:“人际沟通的实质就是人们经由符号而结成的一种关系。具体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一定的环境中就某一话题编码(发言)并有序发送。接收者进行译码,同时将理解到的信息进行反馈。”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在沟通的三个环节(沟通发起、信息传递和总结反馈)中考察“意见领袖”的作用。

(一)沟通发起阶段进行“议程设置”,促使成员明确沟通目的

高校社团内的各种沟通行为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沟通主题不断变化。也正因如此,沟通的有效性经常因目的不明确而损失殆尽。于是,在沟通开始之时进行“议程设置”就显得格外重要。“议程设置”也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主要内涵是:公众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事件上投入的关注度不同,大众传媒给予某件事的强调越多,公众的重视度就越高,传媒因此具有了决定公众关注焦点的功能,也就是替公众“设置”日常“议程”的作用。

在高校社团内部,发挥“议程设置”功能的往往是“意见领袖”。“意见领袖”通过对讨论主题的排序使全体成员明确当前的工作重点,使沟通从一开始就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观察到:社团成立初期,“意见领袖”组织社团成员进行讨论的主题通常是社团发展规划、如何吸引新成员等;社团步入正轨后,议程则变为如何开展高质量的活动,如何保持本社团的特色等;在社团发展遇到障碍时,成员们组织起来商讨对策。在私下场合,“意见领袖”通过面对面交流,帮助社团成员,尤其是新成员学习如何分清轻重缓急,如何使自身的表达符合当前的主流话题,使大家了解到:目标明确是进行沟通的基础。

(二)沟通全程做好“秩序维护”,帮助成员掌握有效的沟通方法

学习型社团成员具有较强的“团体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在维护沟通秩序方面有着远超一般大学生社团的自觉性,但其依然要求“意见领袖”发挥秩序维护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意见领袖”能建立或整合各种沟通渠道,如:社团例会、集体协商等相对正式的活动,日常的沟通交流、“头脑风暴”分享活动等,甚至很多社团将定期聚餐、外出旅行也视作是一种沟通渠道。二是“意见领袖”发挥自身感召力,对无序的沟通行为进行规范,如运用“罗伯特议事规则”组织社团会议或讨论、对扰乱发言秩序的人进行制止、引导沟通避免出现冷场或跑题现象等。“意见领袖”大都是社团普通成员的师兄师姐,在朋辈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下,大家可以更加高效地学会清晰表述自己的观点,理解有序交流的重要性,学会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

(三)沟通结束后引导“总结反馈”,巩固沟通效果

在不完美的沟通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往往是线性的,传播者无法掌握接受者的真实感受。而在良好的沟通中,接受信息者会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知传播者,传播者也会根据这些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表述,从而形成“双向沟通”。在社团中,双向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成员之间增进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巩固沟通效果。

“意见领袖”在构建“双向沟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营造相互交流的民主氛围,使占社团绝大多数的普通成员能够感到:社团内部是鼓励所有人参与讨论的;“意见领袖”可以及时将普通成员的感想告知社团负责人,使其了解大多数人的真实想法;“意见领袖”可以有效降低双向沟通的“成本”。在社团中,成员往往来自不同的院系和专业,沟通前经常需要经历一个相互认识的过程,很多成员怕麻烦不愿意对来自他人的沟通做出回应。“意见领袖”则能够使彼此陌生的人尽快熟识,提高社团整体沟通的有效性。

四、释放“意见领袖”在社团活动中的“正能量”

对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要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在促进社团成员提升沟通能力中的作用,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一)积极寻找社团中的“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潜伏”在社团中,需要多接触学生、多深入社团,才能将其精准地辨识出来。主要有以下方法:一是考察社团的学生负责人,看其在组织社团活动时主要通过权威来“命令”还是通过个人魅力“感召”,符合后一个条件者即是我们寻找的对象;二是寻找“具有特殊影响力的人”;三是通过“直接谈话”,在面对面的交流中确定合适的人选。

(二)激发“意见领袖”的沟通潜能

在准确辨别“意见领袖”的基础上,重点对其沟通能力进行培养,帮助他们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要使这些“意见领袖”懂得,与社团中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要本着“尊重、爱护、关心”的精神,在平等融洽的心理氛围中进行。还要教给他们情理交融、幽默阐释、权威说法等沟通技巧,使这些“意见领袖”理解他们身上所肩负的任务。

(三)信任“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是一个群体的灵魂人物,是群体成员学习的榜样。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密切与他们的沟通,使各项培养工作得到他们的合作与支持;还要树立和维护“意见领袖”的形象,帮助其塑造个人魅力。但需要说明的是,用好“意见领袖”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将其任命为学生干部,如此一来,有可能打破“意见领袖”和社团普通成员之间的关系,破坏了“意见领袖”发挥作用的基础。

五、警惕社团中“伪意见领袖”对其他成员沟通能力的消减力量

高校学习型社团是学生自我组织与管理的非正式组织,它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承担知识实践的场所。社团管理者与指导教师要激发社团中“意见领袖”对组织沟通和组织发展的正向力量;要警惕“伪意见领袖”对其他成员意见、思想和参与积极性的屏蔽。“伪意见领袖”把自己的认识和利益糅杂在公众利益之上,以代表集体利益为托词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他们并未对所在群体的信息、需求、意愿进行选择、筛选和过滤,而是向教师和同学传递不实信息。

(一)警惕“伪意见领袖”以个人意志替代群体意志进而背离社团宗旨

在社团组织活动初期,“伪意见领袖”难以识别。他们首先进入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之中,最先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带着很强的官方色彩和积极的语言风格,对缺乏独立思考的人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社团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以及对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训练非常重要。通过批评性思维认知训练甄别“伪意见领袖”,并不断修正社团活动的方向,避免与社团宗旨相背离。教师和学生要经常沟通,而且要针对活动本身直接沟通,避免过多地利用中间者传递沟通信息,尽量采用多渠道的沟通方式,如:微博、微信和飞信等,务必使社团成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最新的信息,而不是经过“伪意见领袖”完成传递信息的任务。

(二)警惕“伪意见领袖”在活动中排除异己,影响和谐合作

在社团活动过程中,“伪意见领袖”也会采用“偷梁换柱”的方法实现自己的某些想法,而对于与自己观点相左或者不按自己想法实施的人,他们一般会想办法边缘化,或者使其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失去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社团成员的沟通建立在共识基础之上,当有人阻碍了共识的形成,理解就会变得困难,进而无法形成信任、开放、诚挚的合作学习。社团活动中尽管目标一致,但做事方法却有很多种,在商议“活动议案”过程中,需要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路与方法,并允许经过自由辩论,征得全体成员同意后再开展活动。这样,既可以降低“伪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也能够使成员学到更多做事方法以及对其他成员的尊重和理解。

(三)警惕“伪意见领袖”对社团活动意义的片面放大

在活动总结以及报告中,“伪意见领袖”并不能代表所有成员的观点与收获,而是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教师和成员需要批判性反思,并对总结报告提出中肯意见,否则,对活动成果的过度夸大会滋生骄傲和满足感。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激发他们挑战自我的心理与继续学习的动机。当然,成员要与教师充分沟通信息,充分表达各种想法。

(四)纠正“伪意见领袖”的认知偏差,针对问题引导其理性生活

教师对“伪意见领袖”的态度要和善,以“改过迁善”的心态纠正他们的认知偏差,引导其正确发展。通过对其思想和行为的理性引导,使他们认识到社团活动的民主性、开放性、自律性和共同发展性。

总之,学习型社团中的“意见领袖”与“伪意见领袖”都是成员自我沟通能力养成的参照系,即通过接受或者排斥他们的影响力,成员能够提升对沟通能力及沟通过程中“度”的认识与控制。人际沟通行为是一种积极有目的的理性行为,尽管成员对其他人的意见“易受暗示”,但是通过这个过程,他们也能够培养独立的思考与选择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意见领袖”是学习型社团中学生沟通能力养成的外部因素,是一种“镜像”或“标杆”,每个具有自我反思能力的学生都能够通过他们评价自己的沟通能力,并以此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1]王敬红.“意见领袖”观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2):58-62.

[2]罗永雄.意见领袖:理论缘起及其在劝服传播中的影响[J].新闻知识,2012(4):20-22.

[3]宋吉红,李铁铮,赵海燕.高校学生自组织群体舆论对学生思想与行为影响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2(1):53-56.

[4]胡文,钟涨宝.大学班级意见领袖的形成和演变[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12):35-38.

The External Factor Affecting the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the Members of the Learning-type Associations in Universities——Opinion Leader

MIAO Zhi-bo,YAN Li-ya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Guangzhou 511483,China)

On the basis of two levels of communication theory,the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that opinion leader play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members’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learning-type associations and investigates its part in initiating communication,conveying message and summarizing feedback.The author propound lots of suggestions including looking for“opinion leader”actively,stimulating their communication potential and so on.Meanwhile,we must guard against the side effects the pseudo opinion leader produces.

opinion leader;learning-type associations;communication skills

G712

A

1674-5078(2014)01-0014-04

10.3969/j.issn.1674-5078.2014.01.004

2013-09-27

2010年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校学习型社团对大学生沟通能力养成之研究》(项目编号:10A117);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校级项目《高校社团对大学生沟通能力养成研究》(项目编号:Q09-01)

缪志波(1983-),男,河南郑州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闫利雅(1980-),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领袖学习型社团
缤纷社团
领袖风范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领袖哲学
K-BOT拼插社团
平民领袖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