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画的“留白”艺术*

2014-04-17 02:47:53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留白气韵物象

汤 艳

(九江学院艺术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5)

谈中国画的“留白”艺术*

汤 艳

(九江学院艺术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5)

中国画重“气韵”,“意境”。气韵便是“形神兼备”,中国画要求不但要绘出物象本身的形态,还需表现出精神气质,只有达到神似,才能气韵生动,整个作品里没有气韵的存在就不能叫做完整的画。“留白”之美体现在“留白”能够使整幅作品气韵生动。意境是山水画中实境与虚境相对比得出的,实境就是画面当中所要表现的物象,虚境是通过画实境得到的,山水画的虚境能够表现出山水的灵性,虚境的表现是自由的,让观赏者达到可视到可想的地步,这就是山水画留白的思想原理。

中国画 留白 构图 气韵 意境

世界上所有的绘画艺术中,只有中国画把画面中的部分空间,用“留白”的方式表现出来。但画面上的空白不是无内容无思想的空洞的存在着,而是富有中国人为思想的。中国画家在创作一幅作品时喜欢在画面上留出大大小小的空白,这样的空白被称为“留白”。在中国绘画中留白与笔墨同等重要,是必不可少的技法和艺术观念。“留白”作为一种艺术手段,能反映出中国人“含蓄内敛”,“不事张扬”的情感状况。

在中国画创作中,想到的第一个就是笔墨在画面上的生动效果,除了笔墨这么一个彰显民族特色本质的因素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就是留白。它是与笔墨相匹配的,是必不可少的技法和艺术观念。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存在了的空间,甚至可以说是绘画过程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的绘画部分,而这个空间和部分就是中国画的“留白”或“空白”。“留白”作为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之一,一直得到画家关注,尽管留白被画家关注,但是一些有关专门介绍留白的书籍却很少 。“留白”是观画者在一幅画上除了本身看到的物象之外,通过自己的审美联想而获得的一种虚无的自己想象的意境空间。笔者想通过搜集的资料对“留白”在国画艺术中的审美意蕴做出一些属于自己的见解。

一、中国画的“留白”

(一)“留白”

中国画中的“留白”可以说是一种营造画面和谐的一种手段,也是中国画自己所独特的美学观点。中国画区别其他画种最大的特点就是“留白”。画家口中常谈到的“留白”,其实就是谈论为什么要“留白”和怎么“留白”的问题。

“留白”是一个在中国书面的创作过程还没有开始前就已经存在了的空间,甚至可以说是绘画过程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的绘画部分,而这部分就是中国画的空白或留白。“留白”在中国画构图中也是一大特点,它在画面中没有固定的位置,随着笔墨的变动而变动,非常复杂。王石谷云“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出皆画”[1],即没有绘画的地方通过有绘画的地方体现出来,这样画面中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就比较明显,也给人想象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就国画而言,它与其它技法相比“留白”这一技法算是最简单的,因为它什么都不用画,画面中就存在空白的地方,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清代笪重光在他所写的《画筌》中说到“无画出皆成妙境”,这句话中的无画说的就是“留白”[2]。

(二)中国画留白形式的产生发展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都有它自己的发展历史。中国画“留白”的历史可以从原始社会开始算起,新石器时代仰韶彩陶的布局上就有关于留白形式的表现。中国画的“留白”应该是从先秦的“错彩镂金”开始, 到六朝逐渐形成,到唐朝逐渐成长起来。继唐代之后的宋代对画面中的“留白”要求相对比较严格,并且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宋代是中国画“留白”造美的昌盛期,中国画的“留白”除了在造美上达到繁荣,当时的理学观念对绘画也有一定的影响。 宋代文人画达到高峰期,许多文人画家对现实生活中景物的描绘,有了更多自己主观的想法,在原有的绘画过程中更多的表现了自己的随意性[3]。元代时期文人画讲求“逸”的灵动绘画表现,将“留白”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二、中国画的精髓——“留白”

(一)“留白”与气韵

1.“气韵”

“气韵生动”在谢赫提出的“六法”中排名第一,既然它排名第一,就说明它在画中比较重要,后来“气韵生动一直作为评画的最高标准,气韵生动不只是中国画的要求,其他绘画种类也一直在强调气韵的重要性,这一技法也成为更多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气”是以无形的存在充斥在整幅作品的空间里,这里所说的“气”也就是画面中空白的部分。

2.气韵生动与情感的融合

中国画中整个画面的每一个部分都有元气的表现,而“气”的载体也就是画面中留白的部分,“留白”是中国画存在的前提,是画中所有物象的背景。中国画讲究空白,空白的地方并不是真的没有,而是灵气往来生命的地方。总之气韵可以在留白中寻找。中国画的要求,不只是把简单的物象本身描绘出来,还要体现出他的精神所在,这样就要结合画面作画时的情感表达,做到气韵与情感相互结合,使画面达到神似的地步。只有到了神似的地步,一幅成功的作品就展现在人们眼前。一幅成功的国画必定有气韵之美,国画的无墨之韵,“留白”体现在“留白”使画面“气韵生动”[4]。如陆俨少《云水松风图》这幅图给人的第一感受就是扑面而来的气韵。而给观赏者造成这种视觉的主要原因,就是画面中物象与空白的组成形式,画面中云水本就是虚无的,山丛树木属于物象,乱云隐现使虚之,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互结合后,画面上又多出更多的想象空间,使画面一笔一墨都是律动,无处不具有虚实节奏,而又有气的统领,这就是所说的气韵。

气韵是一种绘画精神,它离不开虚实之间的相互关系,虚实相配才能让画面中每一处都透露气韵。例如齐白石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中几只小蝌蚪溪水中自由的游淌,画面通过几只小蝌蚪就能让画者想到青蛙的叫声。这幅画中有种画外有画,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感觉,作品中虚实结合,把自己的情感添加到作品当中,使画面达到一种虚无的意境,意境的创作可以算是非常到位!画中留白部位的泉水,和山石形回环之势的构造,使画面气韵生动,堪称一绝。中国画的山水画尤其是以空见气韵,作画惟空境最难,空静是无我之境。

画的成败其中一个因素在于画面中是否存在神韵,而神韵就在画面中的空白处方能体现,每一张作品给人带来的精神享受是不一样的,因为都融入了作画者自己的情感。古人云:“人品极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即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通过此句可知气韵与作画者情感的结合是画灵魂的体现。

(二)“留白”与意境

1.“虚实相生”的意境

中国画意境的传达和表达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空白”这一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是中国绘画形式美的成功或失败的关键之一。中国画历来都在强调形式美的重要性,我认为做到形式美就是以“留白”的表达方式再配合巧妙的笔墨来完成就可以了。“留白”就是纸的本身,没有墨色的地方,留白与笔墨是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没有留白就不能显出墨色美妙,这不是一味的强调“留白”在中国画中的重要位置,而是这就是事实存在的。中国画的留白,如果处理得当,就会生气韵,就会让画面中的物象流畅自如,让欣赏的人在那既无又有的空间里展开无限的遐想。 清代挥寿平提出了“疏密论”,元代王蒙与倪攒是一密一疏的典型范例。疏密的相互穿插,相互布局,做到疏密相间,疏中不空,密中不实的美学效果,疏密相间本来是存在于大自然中感受的,疏处不是空,让人感觉还有景物存在的;密处也不是实,让人感觉要有景物的份量,疏密之间画得不要过了,要适可而止。构图中的疏密如何布置也是一门学问,在一张作品还没有动手开始的的时候就要先考虑到的,我们不能只考虑要画的东西怎么才能画像,画好,画面中的空白也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才可以动笔,空白并不是不存在的,它其实也是一种构图的需要,我们在考虑整幅作品的完成效果时,一定要把空白考虑进去。一幅画怎么做到全面考虑,什么地方画实景,什么地保留纸的本身特性,选择作画的时间,都是经过作画人仔细推敲,深入研究的。“空白”作为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之一,空白也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欣赏者会感到一定的空间享受,一种优美的意境可营造出了。这也可增加绘画作品的节奏感,达到一种空灵的审美“意境”。意境是由“空白”引发出来的,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明显特征之一就是“留白”的运用。

2.“心物交融”的意境

中国画中所讲的意境是空,是远,是无形的。如宋代马远《寒江独钓图》中,整幅画面中,只有一位垂钓老翁在船上,船下面略勾了几条水纹。图上大面积的留出空白,任凭自己想象成是江面空阔,还是寒气逼人,而且留白的地方有一中用语言无法表述的意境美,是孤独淡泊还是垂钓游玩,都令人深思。让欣赏着在“留白”处幻想无限或有限的形象,这即带出了画面的已经又充实了画中的形象。空白处与图中物象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又使画里画外与欣赏着产生共鸣具有含蓄的气韵与意境之美就产生了。山水画尤其是以空见气韵,作画惟空境最难,空静是无我之境。绘画的妙处在于实处不死,虚处不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实显虚,以虚成实,虚实相反,而又相生而已!如:清代龚贤《自藏山水册》其二,画面中的黑白之间的妙处,上部与下部之间用空白隔断却又用三棵树相连接,则显得画面上下气脉相通。宋代夏圭《松溪泛舟图》图中以实显虚,如果只是画了那棵松树,空白处会让人联想天空、水、平原旷野,但是画面中还有一叶扁舟,这就使画面的空白处让人联想到的仅仅是溪水。黄宾虹说“实处易,虚处难。”说的是画面实处有笔墨形迹可以寻找,但是虚处则是飘渺不定不可把捉的。留白要与整幅画面的需求来选择,以达到一种意境之美。

三、“留白”与经营位置

中国传统绘画中,“白”可以是江湖中浩渺的烟波,可以瞬息万变的云烟,可以是平静的湖水,可以是丛林中的云雾,可以是空旷的天空等所有能用白来表现的各种景物,但这些景物在画面中的位置与实景物象相配合会产生不同的话语意义,可以增添画面中无尽的乐趣。首先“留白”要作画者深入思考精心设计,服从画面整体需求,达到画面的整体美感。其次留白要把握笔与意之间的关系。“留白”把中国画提倡的“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中国画一定要正确处理空白处的位置经营,这样方才不失中国画的精髓。

(一)构图中的留白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画画家起到了较为多的影响,他们在对作品的构图设计、构思当中,讲求不直接并且能突出主体、深入地表现内容。在构图中尽量避免出现多余的事物,但除去物象本身留下就是空白,这些形状、大小、面积不相同的空白,形成一种艺术审美效果,又能够给观画者保留下充分的自由想象的空间,使人产生视觉与心理上的审美,这也是中国画最为鲜明的特色之一。古典绘画理论中所提到的“知白守黑”这一说法,就是在强调起笔时应该先考虑从实处出发以彰显虚处的神采。黄宾虹说:“守黑方知白可贵”“知白守黑”这一词却是众多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一幅画没有留白,如果全是物象本身那就不能称之为中国画,中国画里没有“留白”就不会体现出实处的气象,画面中的空白要是处理的不得当,实处也会受到影响;空白处理好了,实处也会增加色彩。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留白”这一巧妙的技法常用来打破单一的墨色于画面所呈现出的那种严肃。在“虚无”设置的构思中,使绘画作品达到了无墨之韵的语言表述,做到“置黑布白”“虚实相生”。

(二)留白在中国画构图中作用

留白能产生气韵,整张作品中留白与笔墨在构图理念中是同等重要的,一旦着墨,便能看到黑白对比的效果。黄宾虹先生把作画比作下棋,把画面的留白比作活眼,由此能看出留白对于国画的重要性,画面从整体到局部,再到一点一线,一草一木无处不体现黑白的妙用。

“留白”是就没有墨色的地方,中国画里与笔墨同等重要的就是留白,这不是说留白在画面中有多么的重要,这就是一个事实存在的问题。留白在中国画构图中犹如乐曲中的韵律,这种韵律美引领绘画者自由地发挥想象,创造出生动灵活的构图。中国画的山水画构图注重虚实,黑多白少,花鸟画则要更多些考虑疏密,白多黑少;人物画则恰恰兼而有之。中国画传统绘画构图的“留白”根据画面中虚实结合,黑白调配,可以创造出美妙的艺术构图。

四、创作中“留白”的美感体现

“留白”这一独特的技法也给国画创作带来重要的感触。留白是一种气韵的体现,气韵又是一种绘画精神,那就离不开虚实之间的相互关系,画面的前后远近等要通过虚实与画面中的留白来体现。画面的整体构图不能将整个画面塞满,而是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空白,这些空白就是构图的需要,也就是画眼。

中国画的留白,具备很高的审美艺术价值,也是中国画艺术语言与艺术形象的组成要素之一。“留白”在国画艺术中有其独特的审美意蕴,也是中国画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幅完整的作品中是没有任何一个地方不存在虚实的,也就是说一张完整的画里肯定会有空白的地方。国画中的“留白”就是画眼,体现着画的灵动。

[1]陈洙龙.山水画语录类选 [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110.

[2]陈玉圃.山水画画理 [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7. 53.

[3]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49.

[4]葛路.中国画论史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1.

(责任编辑闳玉)

201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高校美术教育中国画专业吸取地方文化精华的研究” (教高司函【2013】102号); 九江学院科研课题“高校美术教育中国画专业吸取地方文化精华的分析”(编号2013SK20 );2014年校科研课题“地方艺术资源融入高校美术教育的研究”。

2014-09-26

汤艳(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绘画及设计基础。

J 212

A

1673-4580(2014)04-0102-(04)

猜你喜欢
留白气韵物象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现代装饰(2021年3期)2021-07-22 07:09:54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武术研究(2020年3期)2020-04-21 08:37:26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
丹青少年(2017年5期)2017-02-06 03:03:46
“留白”艺术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
教育(2016年38期)2016-11-15 17:59:39
“留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教育(2016年38期)2016-11-15 17:45:11
浅谈留白在版式设计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