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Q群的网络教研互动质量提升策略

2014-04-15 21:33关玉兵孙崴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4期
关键词:网络教研互动

关玉兵 孙崴

摘 要 基于QQ群的网络教研群鲜明的互动特点使其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但也存在成员参与度不高、互动过程混乱、互动深入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和提升教研QQ群互动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 QQ群;网络教研;互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4-0015-02

1 基于QQ群的网络教研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教研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面对面教研的新型教研形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网络教研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讨论和研究活动的一种教研方式,它的功能就是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问题、促进教师间的情感交流、实现教学方面经验和知识的共享。那么网络教研功能的实现是以参与网络教研的教师、专家等有充分、有效、深入的互动为基础的。保证网络教研具有较高的互动质量是实现网络教研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网络教研实施的平台和互动机制。

网络教研的平台多样,可以在论坛、博客、社会网络网站以及专门开发的网络教研系统平台上进行,但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前者交流方式单一、资源共享困难,难以进行实时的交流互动;后者受硬件设施如服务器处理能力等因素制约,难以保证人数较多的网络教研顺利进行,而且局限于小范围内的教研活动,不适合更大区域内的网络教研。

腾讯QQ是目前国内用户最多的网络聊天、交流工具。QQ群是建构在腾讯QQ上的多人互动交流系统。它使用面广、操作简单且功能强大,不但拥有腾讯QQ的文本聊天、多媒体文件显示与传送、视音频交流等基本功能,还集成了多种的网络交流方式,如电子邮件、群内资源共享、群社区、远程协作、个人主页空间等。笔者认为它是构建网络教研平台的理想工具。

2 基于QQ群的网络教研群体互动特点

群体互动也可称为群体间的相互作用和交往,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或个人与群体之间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基于QQ群的网络教研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互动形式有其自身特点。

参与互动的成员身份具有平等性 现实生活中的群体互动,成员身份往往是公开的,彼此知晓的,这就难免在互动过程中对互动双方或某一方造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或束缚,难以做到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但基于QQ群的网络教研中的成员一般是匿名参与的,身份互相隐蔽,除了少数组织者、专家,其他多数成员在群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这样交流起来可以就事论事,没有顾虑,互动言论更自由、更真实。

人际互动和群体互动相结合 QQ群提供了私聊和群聊机制,即可以人际互动和群体互动相结合。群成员既可以与群中其他所有成员进行公开的互动,参与群体间的讨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与群内某一位成员进行单独互动。前者发布的信息是公开的,面向全体群成员的,后者发布的信息是私密的,只有私聊的两个成员可见。这样既有集体式的讨论,又有一对一的交流,保证了互动的充分性和针对性,对于成员所面临问题可以获得更多元和详细的解决方案。

成员对信息资源的选择性接收 在网络教研活动中,对于某个主题研讨,各个成员发布的交流信息、上传的相关信息资源良莠不齐,对于不同的成员来讲,它们的价值也不同,甚至没有价值,所以不必要照单全收,可以有选择性地互动,对互动记录可以根据需要保留和删除。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互动进行屏蔽,也可以永久保存有价值的互动内容或上传至群共享永久保存下来,不仅自己而且群成员都能随时获取。

3 基于QQ群的网络教研互动存在的问题

互动质量的高低是网络教研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笔者参加了若干校内外教育技术学专业教研群,通过对其互动行为的观察及互动信息的统计研究,发现基于QQ群的网络教研在互动质量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部分成员积极性不足,参与度不够 从对网络教研QQ群中成员的互动频次的分析来看,在群中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的成员只占一小部分,约为35%,其他成员处于随意参与者(对于感兴趣的主体偶尔进行参与,所占比例40%)、旁观者(对于任何主题都不参与,所占比例10%)、不参与者(隐身或不在线,所占比例15%)的角色,对教研主题完成的贡献很有限。成员积极性或参与度不高使网络教研的效率不高,知识和经验的流动不畅,活动气氛压抑,还会带动更多的成员参与度降低,对教研活动顺利和教研成果的取得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互动组织管理散乱,成员间的信任度不高 教研活动的有效进行必须依靠组织者的管理和协调,教研活动时间(包括互动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的确定要形成常规。但目前很多教研群的组织属于民间组织,时间观念不强,随意性较大,不能形成严密的组织纪律。除此之外,组织者不能有效协调、规范群内的发言,互动过程中经常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信息,造成干扰。这造成群成员对教研群的规范性、权威性、真实性的质疑,加之匿名参与的关系,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度缺乏,教研过程中互相诋毁,冲突和不欢而散的情况时有发生。

互动流于表面,深度挖掘不够 互动深度主要指互动内容的深度,用来衡量发言回复或评论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程度。互动深度可简单分为深度互动、中度互动和浅度互动。深度互动指互动双方就问题展开深入和富有成效的讨论,参与者能够独立思考,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提出观点和方案,讨论引发了参与者进一步的反思,促进了对问题的有效解决。中度互动是指参与者针对教研主题能够分享自身感受,交流心得体会,总结个人看法,简要地进行评论,并表明自己的态度。浅度互动则主要表现为“只言片语”的简单表达和简单回应。

从对QQ群成员的发言内容的分析结果看,群内大部分的互动内容(约为79%)都属于浅度互动和中度互动,深度互动的发言内容不多见,缺乏对主题的后续研究,无法实现深层次的知识交流和转化,不能获得创新性较高的教研成果。互动深度的不足还表现在对于提出的解决方案没有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证研究。这不仅仅是基于QQ群的网络教研内互动存在的问题,也是基于博客、论坛等其他类型网络教研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endprint

4 基于QQ群的网络教研互动质量提升策略

上述问题是基于QQ群的网络教研活动互动质量低下、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如下策略。

引入一定的激励机制,奖惩分明 因为基于QQ群的网络教研往往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是由具有相同职业背景的教师自愿参加的,对于成员的互动行为没有硬性的规范和约束。并且群成员对于知识、经验、资源的分享是出于自愿的,没有报酬的,很难形成强烈的行为动机。所以为了增强群成员参与交流互动的意识和动机,有必要在群内引入一定的激励措施和制度。比如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互动积极性排名,对于排名靠前,即积极参与群内教研互动且发言内容质量较高、有一定深度和推广价值的成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如对其本人进行群内表扬、授予一定的头衔,给予其一定的权限,对其共享的优质资源进行加精或置顶,对其发言内容记录下来并上传至群共享,并将成员名字在公告板里张贴,以此激励成员更加积极地参与教研互动活动。而对于排名靠后的,即那些经常不发言或不在线的成员则可以给予相关惩罚措施,比如先给予警告,警告无效的将其移出群。

规范教研群的组织和管理,凝聚人心 群的组织管理者要负起责任,做好群的日常维护工作,制定群制度,把互动的时间、互动内容、互动方式进行严格规定,天长日久便可形成良好的“群风”。依据社会网络扩散模型理论,意见领袖是网络教研群中与他人互动紧密的中心人物,他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对群内互动的推动和发展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为了使意见领袖充分发挥这种导向作用,可以推选其作为教研群的管理者。作为管理者的意见领袖要在群内营造一种积极参与交流互动的良好氛围,并以个人出色的表达能力和号召力吸引成员对群内活动的关注,增强成员对教研群及其他群成员的信任度和归属感,形成一种乐于参与、主动表达的心理意向。

邀请领域内的专家加入,加深互动 成员间互动层次不高,没有深度挖掘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主要是由于大部分成员相关的学术修养不高,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认识和分析,导致讨论内容在学术性和深度方面都不够。如果群管理者能够邀请本领域的专家或学者加入该群,充当教研顾问或评论者的角色,对于提升群整体的教研能力非常有效,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成员的参与。他们的参与和引导可以促使普通成员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看问题,并且互动过程中引导成员间的讨论层层深入,逐步透析问题的本质,使教研的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并且更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万力勇,等.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社会互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9):54-68.

[2]刘学敏,等.基于活动理论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个案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6):13-15.

[3]钟柏昌,等.走向生态型网络教研[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21-23.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教研互动
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性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建构
录播教室应用与管理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用互动方式打通两个舆论场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改变传统教研模式,推广网络教研新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城乡一体化物理教育网络教研研究”初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