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穗平治疗胃脘痛经验

2014-04-15 16:16:56黄建略张毅之清远市中医院消化内科广东清远511500
江西中医药 2014年6期
关键词:黄教授郁金胃脘

★ 黄建略 张毅之 (清远市中医院消化内科 广东清远511500)

胃脘痛是指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症,古医籍中称为“心痛”、“心下痛”、“心胃痛”等。一般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扭转、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癌等。黄穗平教授是广东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曾师从名老中医梁乃津、吉良辰,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尤擅长脾胃科杂病和疑难病的诊治。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颇多。兹将其治疗胃脘痛病之临床经验报道如下,以飨同道。

1 溯本求源,治病求本

溯本求源,即是判断患者体质,寻找致病病因,《脾胃论》有云:“故夫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土位,此所以病也。”这是对脾胃病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黄教授认为,胃脘痛患者要积极寻找病因,或因饮食、因情志为患,方能有的放矢治疗。辨证要以“虚实为纲.寒热为目”。先辨虚实,次辨寒热,由虚实两端把握病机。脾胃虚弱、中焦虚寒或胃阴不足致胃失温养或濡润而痛,即为“不荣则痛”。气滞、血瘀、湿阻、食积、痰结、火郁致胃失和降而痛,即为“不通则痛”。虚实之中又有寒热之分。气郁日久最易化火,火郁迁延,必伤胃阴。如气滞则血瘀,阳虚则生寒,是为实中有虚,虚中有寒。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虚实之间又可相互转化。只有辨清虚实,察明寒热,才能为选方用药提供明确依据。

2 理气为要,以通为用

胃脘痛病情复杂,病因很多,有气滞、湿阻、食积,因寒、因热等,但黄教授认为,无论何种病因,最终都是因为病理产物壅滞胃部气机而发生疼痛,因而胃部气机郁滞是胃脘痛发生的关键。治疗时无论何种证型,总则均是理气为要,以通为用,调节脾胃气机,恢复其升清降浊、受纳运化水谷的功能,正所谓“通则不痛”。当然需探病之源,勿犯痛则止痛之弊。《医学真传·心腹痛》曰:“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即通过对致病之因相应以理气、行瘀、化痰湿、散寒、清热,虚则益气温阳、滋阴等,方能应桴如鼓。

3 谨守病机,辨证施治

3.1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脾胃与肝关系密切,脾胃气机的升降有赖于肝的升发、疏泄功能的正常调节。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叶天士又云:“凡醒胃必先治肝,欲安胃先平肝木,治肝可以安胃,治胃勿忘肝。”故疏肝理气为治疗胃痛常用之法。肝郁气滞胃痛症候常见胃脘胀痛,痛连胸胁,遇情志不遂而诱发或加重、嗳气频繁,伴呕吐吞酸,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黄教授喜用柴胡肝散为基本方加减,药用柴胡10g,枳壳15g,白芍15g,郁金 15g,广木香 10g,玄胡 15g,陈皮 6g,甘草6g。痛剧泛酸加乌贼骨、浙贝母;湿阻者加苍术、厚朴;气滞腹胀者加、槟榔、大腹皮;夹湿热者加布渣叶、火炭母;食积加神曲、山楂、谷麦芽、鸡内金;胃脘部灼热加山栀子、蒲公英;眠差加合欢皮、夜交藤。值得一提的是黄老师喜用乌贝散(乌贼骨、浙贝母),两药一热一寒,配合使用有良好的制酸止痛之功,用于胃脘痛效佳。同时黄老师指出,理气药多香燥,如一味香燥理气,则易耗气伤阴,损伤肝阴及胃阴,当在疏肝理气和胃方药中佐以绿萼梅、香附、旋复花、佛手等柔肝养肝之品,以防疏肝太过,即叶桂主张的“忌刚用柔”。同时用量宜轻,切忌久服,中病即止。

3.2 健脾补气,温中止痛 黄教授认为由于岭南气候炎热潮湿,湿热之邪为六淫致病之首。脾喜燥恶湿,而湿邪最易伤脾。气候湿热,又多贪凉饮冷,喜饮凉茶,更容易损伤脾胃,使脾气受损,不能运化水湿,又多病迁延日久,失治误治,因此在岭南地区的脾胃病中,脾虚气弱,运化无力者最为常见,四季皆有。脾阳不足,中州运化无力,阳气未能振奋而阴寒内盛,见胃脘隐隐作痛,喜按喜温,遇寒或劳累加重,得食稍安。伴有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畏寒肢冷,泛吐清水,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弱无力等证。黄教授喜用香砂六君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药用党参 12g,广木香 10g,砂仁 10g,白术 15g,茯苓 15g,黄芪 30g,半夏 10g,炙甘草 6g,干姜 10g,延胡索 15g,郁金15g,黄连5g。因《内经》云:“五味入胃,甘先入脾”,《脾胃论》又云:“甘温以补其中而升其阳”。遣方用药以甘昧为主,强调温运,补而不滞,润而不腻,避免滋腻厚味碍胃之品。特别提及元胡郁金二味,气为血之帅,气滞日久,恐殃及血行,元胡郁金二味既善行气,又可活血,从双方面消除阻滞气机之因,用之效常较为显著。

3.3 升降相济,调胃止痛 胃脘痛病机复杂多变,新病久病均有寒热之分,寒证可郁而化热,热证也可因过用寒凉等转为寒证,所以临床病例以单纯某个证型出现少见,多虚实相兼、寒、热、湿、痰、瘀错杂。脾胃同居中焦,脾喜燥易寒易湿,胃喜湿易热易燥,更易出现诸因交错,寒热互结。治疗关健在于准确把握脾胃的生理特性。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气润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疾。故治脾胃病大法应为升降相济,寒热并施。早在《内径》有云:“辛以散之,苦以泄之。”辛药多热,可开发行散宣浊;苦药多寒,降泄通利除湿;辛开苦降,斡旋脾胃之气机;温清并举,祛其错杂寒热。黄教授临证擅长应用仲景之泻心诸方加减,视其兼证而调治,如属于气滞者,疏而调之,逆者降而调之,燥者润而调之,虚者补而调之,积者消而调之,瘀者化而调之,寒者温而调之,热者清而调之。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胃气之盛衰事关五脏安危。正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故黄教授勤承古训,遣方用药无不顾护胃气。

4 衷中参西,辨病用药

黄教授治疗胃脘痛十分重视现代诊断方法,指出胃脘痛者病情复杂,首先须鉴别轻重缓急,结合现代医学,排除急性阑尾炎、胃穿孔等急腹症,排除心血管系统等疾病所致疼痛放射至上腹部等原因,对癌前病变如萎缩性胃炎、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等则强调定期复查胃镜以免贻误病情。常借助患者电子胃镜、病理、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作为望诊的延续,制定治疗方案,在辨证基础上选加专效药物以增强疗效。如胃镜提示消化道溃疡伴胃酸过多者加海螵蛸、瓦楞子、珍珠末;胃黏膜糜烂者加丹参、三七、蒲公英;胆汁反流者加旋复花、代赭石、柴胡、郁金、川楝子;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加黄连、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萎缩性胃炎则常配以酸甘化阴之芍药甘草汤。

5 调治相须,防微杜渐

胃脘痛患者如能做到药食相须,寒温相宜,五味相适,就能提高疗效,加速康复。反之,如药食相忤,寒温失当,五味过偏就会影响药效,或导致病情恶化。所以患者饮食、情绪、劳逸结合等方面对疾病恢复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食复……劳复”的记载,俗语“三分治,七分养”即为此意。宜忌食肥甘厚味,生冷辛辣,忌烟酒和有刺激的药物,饥饱适中,宜清淡而具营养的食物。

脾胃功能与情志活动有着特殊的联系,情志太过或直接影响胃腑气机,或先损伤其他脏腑,再影响于胃而致胃脘痛,正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言:“若五脏内动,汩以七情,则其气痞结,聚于中脘,气与血搏,发为疼痛。”《杂病源流犀烛》指出:“怒本情之正,惟发不中节则肝胆之气横逆。”《素问·举痛论》渭:“思则气结”,即思虑太过致胃气壅塞,发为胃痛。如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大脑高度紧张的知识分子,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溃疡病,这和中医学“思虑损伤心脾”的理论是一致的。食疗调养外,还要注意调情志,即临床对患者的心理情感状态进行谨慎询问和体察,加强医患沟通,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增加治疗疾病的主动性,关心和体贴患者,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治。

猜你喜欢
黄教授郁金胃脘
黄教授的故乡行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多基原郁金的性状、显微及气味差异性研究
大道至朴,“怪医”仁心仁术治“怪病”
“一指禅”爸爸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郁金的品种规格与鉴别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不同方法提取郁金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特产研究(2016年3期)2016-04-12 07:16:27
“南农大黄教授”走红背后的民意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