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峰 丁绍平 何明 徐安访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曲靖 655000)
✿论著/心律失常✿
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陈兴峰 丁绍平 何明 徐安访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研究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进行起搏器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随访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并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前心功能、负面情绪情况等。结果(1)不同性别患者发生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例数无差异(P>0.05),不同年龄、治疗前心功能、负面情绪情况等患者发生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例数存在差异(P<0.05);(2)高龄、存在焦虑、抑郁负面情绪是发生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LVEDD、LVEF正常是发生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结论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受到年龄、治疗前心功能、负面情绪情况等影响,在临床实践中,针对高龄、心功能不佳、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应更加重视。
【关键词】起搏器;心律失常;危险因素
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是起搏器植入治疗后重要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在临床实践中,筛查可能发生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高危患者并给予预防措施具有积极价值。在本研究中,我们对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1对象
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进行起搏器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明确的心脏原发疾病诊断;(2)符合起搏器治疗指征;(3)收住院完善检查后进行起搏器治疗;(4)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5)能够坚持随访。共纳入240例,男性149例、女性91例,年龄54-79岁、平均(62.8±8.2)岁。
1.2随访方法
从接受起搏器治疗当天起开始随访,至2014年1月随访结束,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方法判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
1.3影响因素筛查方法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和卫生系统反应性》自行设计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影响因素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心功能以及负面情绪。所有研究均有同一组医务人员完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按照P<0.05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临床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患者发生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例数无差异(P>0.05),不同年龄、治疗前心功能、负面情绪情况等患者发生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例数存在差异(P<0.05)。
2.2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临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高龄、治疗前LVEDD超过55mm、LVEF低于50%以及存在焦虑、抑郁负面情绪是发生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起搏器在植入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并且以快速型心律失常最为常见。目前的研究认为,脉冲发生器自身或起搏系统感知异位心律、干扰信号可导致起搏频率发生异常,进而导致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在该类心律失常的发生过程中,可出现冲动的折返性传导、心房心律失常、起搏器的感受器缺乏分辨内外环境中各种干扰信号的能力、起搏器自动性心动过速等[1]。
表1 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表2 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是起搏器植入治疗后重要的并发症,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心室率并导致心脏充盈过程、射血过程异常,危及生命安全[2]。在临床实践中,筛查可能发生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高危患者并加强随访、监督和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预防价值[3]。目前国内仍缺乏关于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发生影响因素的研究,这也不利于临床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预防工作的开展。
在上述研究中,我们分析了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工作中筛查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提供理论参考。首先,我们通过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发现:不同性别患者发生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例数无差异,而不同年龄、治疗前心功能、负面情绪情况等患者发生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例数存在差异。这就初步提示年龄、治疗前心功能、负面情绪情况等可能是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仅用单一因素进行解释会影响筛查工作的准确性。因此,我们还在单因素分析的结果上对年龄、治疗前心功能、负面情绪情况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以上因素在疾病发生中所发挥的综合作用。由结果可知:高龄、治疗前LVEDD超过55mm、LVEF低于50%以及存在焦虑、抑郁负面情绪是发生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综合以上讨论可以得出结论: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受到年龄、治疗前心功能、负面情绪情况等影响,在临床实践中,针对高龄、心功能不佳、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应更加重视。
参考文献
[1]许原.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心电图[J].心电学杂志,2003,22(1):49-50.
[2]刘晓健.起搏器所致心律失常的表现形式[J].心电学杂志,2005,24(4):231-236.
[3]曾春芳,施思频,姚震,等.双腔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7例的临床分析[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0,16(3):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