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焕焕
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里的瑰丽珍宝,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都凝聚了我国文学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现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为了彰显现代诗歌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现代诗歌被编入高中语文教材,供高中生鉴赏与学习。中国是诗的国度,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
当前,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和鉴赏诗歌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新课改的初衷,也是对我们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究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阶段是读诗、背诗、写诗的年龄,符合心理学上的“学习的最佳期限”。高中现代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育活动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对现代诗歌知识、创作经验、技能方法、鉴赏能力的传授过程。它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如果能用诗歌来引导学生的心灵,一方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以美育人,学生乐于接受,还可以陶冶情操。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效果才会有质的飞跃。因此,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则成为我们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1.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越丰富,视野就越开阔,发现与接收新概念、新思想的机会就越多。这一研究结果同样也可以运用到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即:学生掌握的现代诗歌的知识越丰富,对于现代诗歌的理解就会越深刻,其对现代诗歌的感悟就越独到和精辟。这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赞赏的可能便会增大,学习现代诗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便会有极大地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的边角时间,适当地扩大学生的现代诗歌阅读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
2.优化课堂的教学内容。现代诗歌由于是白话文,其字面意思很容易让学生理解,这无形之中增加了现代诗歌教学的难度。在课堂上,如何能调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课堂的积极性,成为每一位高中语文老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优化课堂的教学内容,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在课堂上,哪些部分需要讲,哪些部分不需要讲,哪些部分需要细细品读,哪些部分需要简单一提,应该成为语文教师课前思考的问题。以北岛的《回答》为例,开头两行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诗行只有两句,但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却是耐人深思的阅读体验。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引导学生去理解字面意思的层次,而是应该借此来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充分发挥语文自身的审美教育。
3.提高学生的仿写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名家名篇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并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值得称赞的部分加以赞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现代诗歌的过程中产生成功的愉悦感,从而强化他们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学诗歌的基本切入点,是诗歌阅读的第一要点。诵读不仅可以让高中生感受到音韵美、节奏美,更重要的是学会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诵读可以引领高中生进入文本的意境,增强观察力、认识力,进而培养高中生的联想能力与想象能力。
诗歌与吟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古至今,在朗朗读书声中,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为之倾倒,为之狂热。诗歌教学的读在于它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教师不能从解释字、词、句、段落大意的角度去理解它,这样诗歌将给学生呈现出字、词、句的堆砌,以及一个个语法知识点的累积,完全脱离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审美价值。因而,在现代诗歌诵读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恰当选材,以利其诵。“凡事预则立”,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为学生选好适合诵读的诗歌。高中语文教材已经帮广大语文教师解决了这个难题,课本所选诗词,严格按照新大纲“课文要文质兼美”,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对美的体验与追求。
2.创设情境,用心品读。诗歌是诗人情感和思想的结晶,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因而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应创造良好的诵读环境,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感情和经历,用心品读,寻找与诗人情感的共鸣之处,只有这样,才能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实现与诗人的心灵对话,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
3.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诗歌在节奏上具有声韵铿锵的特点,为了读出诗歌的这种节奏美感,诵读时一定要注意声调的起伏、气息的轻重、节奏的快慢等。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感受诗人带给读者的别样的体验。
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是由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所组成的一项双边活动。在诗歌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互动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引导学生准确感知现代诗歌内蕴的目的。
1.亦师亦友,拉近师生关系。在诗歌教学中,应重视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的交往需求,使学生的交往需求得到足够的满足,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这样便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互动交流过程。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便会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建立平等的师生对话关系,学生才能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参与,快乐地学习,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2.自主学习,提高感知能力。语文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将感性经验内化为理性知识体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相结合,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又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知识层面水平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有抓不住重点的现象,在这个时候老师的点睛之谈会让学生豁然开朗。例如在课堂上,通过探究的形式进行互动学习,在设置问题的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一些指向正确答案的引导性思路,这样,学生思考问题时就会有较为明确的思路与导向,学生课堂参与度才会有所提高。
学生应该更为主动地为自己提供知识的给养。由于课堂教学以及语文课本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所能涉及的内容,意蕴等总是不能完全让学生体会博大的华夏文明所给予我们的独到体验。语文的学习,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唯有在阅读的过程中,亲身体会现代诗歌的深层内蕴以及带给读者的美的体验,才能实现现代诗歌陶冶情操的作用。
3.合理评价,完善鼓励机制。和谐的师生关系,离不开合理的评价鼓励机制。课堂教学评价鼓励机制,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主动性与构建有效语文课堂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课堂表现给予合理的评价,适当地对表现积极的学生予以嘉奖鼓励,既能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良性的循环,以提高现代诗歌的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现代诗歌教学的途径与方式有多种多样,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还需要不断改进,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应该更积极地去探索相关的现代诗歌教学方法,因此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好地吸收诗歌中的优秀文化,传承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中永.现代心理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4.
[3]陶福兴.诗歌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初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3).
[4]王家新.让诗歌照亮语文教学[J].语文建设,2008,(6).
[5]郝亚莉.析中国现当代诗歌与音乐之关系[J].理论学刊,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