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趣”生情,爱上品社课

2014-04-10 21:27郁美娟
考试周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兴趣

郁美娟

摘 要: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兴趣,他们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把培养兴趣、启迪思维贯穿于品社教学的全过程,学生面对课堂就像磁铁面对吸铁石,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爱上品社课。

关键词: 兴趣 巧设开端 启迪思维 精心结尾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巧设开端——激趣

在课堂上,我们应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

比如在上《我在联合国作报告》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部分:

先从孩子们一张张甜甜的笑容引出现在孩子生活在快乐和幸福中;其次,播放一段视频让孩子们知道在地球的另一端还有一些儿童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再次,引出联合国的初步概念:联合国是一个向可怜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的组织;最后,播放一段介绍联合国的视频。

在学生看来,联合国离他们很遥远、很虚无。因此,一上课就通过播放儿童们的生活视频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触景生情,让学生了解到联合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联合国的作用,促进学生对联合国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撩开其神秘的面纱。在观看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脉搏在不知不觉中跳跃起伏,他们为眼前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深深吸引。而且,通过战争中儿童与和平环境下儿童生活的对比,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产生震撼、悲伤、惋惜、可怜、关爱等情绪,从而拨动学生心弦,丰富学生体验,唤起学生心中的善,从而为后面做联合国小大使做好铺垫。

二、启迪思维——升趣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教者可启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升华。

1.提问启发,兴趣盎然。

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法宝”之一。因为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起到设疑、激趣、引思的作用,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还能起到连接师生思想认识和引发学生思想共鸣的纽带作用。在《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的导行部分,老师出示了一幅画:在超市里,妈妈把不买的面包放回原位,我很不解:妈妈为什么要把不买的面包放回原处?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思考,然后纷纷发表意见:因为妈妈考虑到超市要整理货架,如果我们什么东西都随便乱放,那就加重了员工的工作负担。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发现课堂要传达的“我为人人”的思想在同学们的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2.玩中探究,妙趣横生。

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人类的本能和动机之一。儿童的活动和学习是从游戏开始的,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儿童的机体在游戏中得到锻炼,情感在游戏得到满足,智力在游戏中得到发展。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教学是教师融合特定教学内容于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教学,它可以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设计猜谜、照相、即兴表演等游戏活动,在玩中引导学生探究。例如,在教学《地球在发低烧》一课时,我设计了剪纸的体验游戏,让学生了解世界水资源的现状。我给每位学生发一个蓝色的圆。这个圆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水资源。上面深蓝色部分代表地球上的海水量,旁边的淡蓝色和绿色部分代表淡水资源。先请孩子们把淡蓝色和绿色部分一块儿剪下来,拿在手里。再让孩子们把淡水和海水一比,他们就发现了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水,淡水真是少得可怜。再让学生把代表人类真正可以利用的水资源的绿色部分剪下来,这仅仅是所有淡水资源的三分之一。三张纸比一比,大家发现可以供人类或其他生物享用的淡水真是少之又少。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受到了很大触动,水资源的匮乏不再是口头的空话,而是一个无情的事实,让人心情低落。实践证明,对这种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往往乐此不疲。

3.关注时政,饶有兴趣。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时事政策教育是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思想品德课要紧密结合时事内容进行教学。”时事政策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是透视社会热点、把握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形势的一种教学,它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抓住时政热点,以大家都关心的话题作为知识点的突破口,达到巧妙结合,融会贯通,让同学们明确品德与社会课离我们并不遥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既掌握了教材知识,又了解了国家的重大时事,还提高了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如教学《让我们来寻根》一课时,老师可以用“原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湖北寻根祭祖”的事例让学生深刻体会正因为有了中华民族这棵硕大的根,所以无数位海内外游子不远万里,风尘仆仆地回来寻根。又如《地球在发低烧》一课中,讲到“干旱对农业生产有哪些严重危害呢”时,教师可结合西南五省那场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让学生看当时的视频说说感想,在强大的视觉冲击下,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地球变暖太可怕了。

4.讨论争辩,相映成趣。

智慧的火花往往是在矛盾的撞击中迸发出来的。我上课注意设计一些新颖的、能引起学生争论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思维的求异性。在《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我先引导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书包中搜寻塑料制品,进而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有了塑料制品的确很方便,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然后出示一份英国《卫报》的评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是塑料袋”。这份权威性的评论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讨论,引起学生思考:生活中人们觉得塑料袋很方便,益处多多,为什么《卫报》会对塑料袋有这样糟糕的评价呢?学生阅读了教材中“废弃塑料袋在土中不易腐烂,会严重污染环境”这一资料,对塑料制品,尤其是塑料袋有了新的认识。学生还对生活中人们随处乱扔塑料袋、塑料袋漫天飞等不文明的现象进行反思。通过一番讨论,大家发现,塑料袋本身没有错,错在我们没有正确使用,不能合理使用它才会产生这样的恶果。

三、精心结尾——延趣

一个好的结尾会让学生余味无穷,终生难忘。我在品社教学中总是精心设计具有思考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结尾。如欣赏一段精彩的录音,品味一幅美丽的图画,完成一项有趣的练习,思考一个迷人的问题,介绍一本课外读物,演示一个科学实验,等等,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延续到新的学习中,做到课尽趣不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让我们来寻根》一课的结尾,我设计了一首煽情的诗:

我们的根在美丽迷人的青阳港学校里,

我们的根在开放融合的昆山小城里,

我们的根在雄伟蜿蜒的万里长城里,

我们的根在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里,

我们的根在仁爱之心的儒家思想里,

我们的根在横平竖直的中国汉字里,

我们的根在历史悠久的国粹京剧里,

我們的根在意境深远的水墨山水里,

我们的根在豪放婉约的唐诗宋词里,

……

动人的诗配以精美的图片,学生的情迅速融入到课堂中,又随着多彩的画面释放到对中华民族的大爱中,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自豪。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密切联系实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研究者与探索者,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品德与社会课。

猜你喜欢
兴趣
浅谈农村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现状和优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关于开展农村小学花样跳绳运动的实践研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