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讨

2014-04-10 16:39毛永红
考试周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学习兴趣

毛永红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及发展思维能力。文章分析了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优化策略 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視以学定教,是新课程改革的三大理念。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同时还要满足教师的个体发展需求,以及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教学结构及师生关系都要发生改变。

一、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最理想的学习课堂是让学生们轻松、和谐地互动交流,以对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创新发展的教学目标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情景交融、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能力逐步提升,让课堂中充满新活力,激发学习兴趣。

互动、和谐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氛围。教师热爱学生,信任学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变

新课改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重视运用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过去片面强调教师、教材的重要性,必须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环境等要素的结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互动,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指导学生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在教学过程中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推动作用,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以教材大纲为指导,根据实际环境规划课程设计,从外到内地阐发语文知识。这种“教材解读—精神引导”的教学模式将有利于深度挖掘教材的内涵,成为学生积累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平衡形式与思维性的比重,既关注学生的语文操作能力,又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精神素养。提问环节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可让知识在师生之间更顺畅地进行传授。

实践得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体现语文重要性,特别是新课程强调的新观念、新要求的落实。以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突出课堂教学特点,达到一课多得的效果,促使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发展。

一般而言,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五个内容:一是分析语文教材。包括语文教学课题的出处、内容、编者意图。二是设计理念。突出语文教学运用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三是设计课堂教学思路。包括语文教学意向、比较宏观的教学过程结构。四是教学流程。指语文教学课堂活动的整体结构。五是课后总结反思。反思语文教学设计的效果反馈、得失归因分析、改进措施、对教学规律的感悟等。

四、放飞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感悟到,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开放的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自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这样的课堂气氛必然很活跃、很有效。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五、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展求异思维

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是求异思维,善于抓住时机,创建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

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只是把语言作为媒介,通过对本学科知识的积累逻辑性实现的。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是通过直接对语言训练来实现的。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都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体会。语文教学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兴趣。

六、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适合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以冷淡、责怪的态度,加以不适当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一旦丧失自信心,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所以,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正活起来。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练习题。如果答对了、做对了,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教学结构,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准确把握教学转变的关键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融入情感教育,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个性,在强化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学习兴趣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