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超
摘 要: 如何克服大陆双语教育的瓶颈,如何避免误区,更有效地让双语教育结果符合既定目标:关键在于实施过程与反馈机制。本文就大陆学校的双语教育现状,在教材、评价措施、管理三个方面作探讨比较,寻求更优化的方案,力求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育之路。
关键词: 双语教育 中国特色 教材开发 评价措施
一.双语教育的教材开发
1.双语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要注意语言的逐步渗透,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两种语言在课程中的比重,做到师生有别、听说有别,逐步推进,用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言,以中文作为语言支持(Chinese language support)。那么,对于由双语教育带来的缺憾,可由母语教学来弥补,以防学科自身目标的偏差。
2.降低课程标准,在有利双语推行后,逐渐恢复其应有的专业水平与双语特色。当前学科教学的课程标准要求较高,课程改革以后,难度比以前要稍低一些,对开展素质教育和实验双语教育来说还算比较适合,可惜的是没有中英文对照的版本。有的学科课程用母语教学都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全体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双语教育就更“高不可攀”了。如果适当降低学科教学要求,降低学科教师用英语表达专业的难度,双语教学就更容易开展一些,然后可恢复其应有的专业水平与双语特色。
3.融合适合各种需要的情境,注重双语教材生活化。对英语程度高的学生可采用全英语式教学,如完全浸入、模拟外国环境;对英语程度不高的学生可采用渐进式教学,如部分模拟外国环境并随时提示。教师要开发隐性课程,从双语教育的要求出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等都具有双语教学的潜在价值(隐性课程是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校在教学计划外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传递给学生的公开性的教育经验)。从大教育的观念出发,社会环境是有待开发的隐性课程,比如在校园里创造多形式的英语学习环境,如中英文报纸、英语角活动等;在社会环境中增加公益广告中的中英文对照、交通工具中的中英文提示、学生电视节目中的英文字幕等,从而向学生提供较多的语言输入信息,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触他们所要学习的语言,使双语学习成为轻松自然的平常事。
双语教育实验教材的开发应该在保证学生升学不受任何影响,不损伤学科内容质量的前提下,具备语言风趣幽默、图文并茂、故事性强、语言规范等特点,坚持双语教育教材内容的趣味性与语言的规范性原则,使学生尽可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习得“原汁原味”的英语,便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与我们国家的持续发展。
4.注重双语教材的多样化。教材开发应坚持以我国自行出版的教材为主,以进口双语教育教材、翻译双语教育教材、本校双语教育教材为辅的原则。具体而言,我国双语教育教材的开发应坚持双语教育教材的多样化、实用性、趣味性、系统性、基础性、先进性与新颖性等基本原则。
我国双语教育教材的开发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使双语教育实验教材呈现生活化、多样化、多渠道,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保证双语教育实验教材的质量,以满足各学校择优选择双语教育实验教材、开展较高质量双语教育实验的愿望。
开设一些与学科教学相关的双语活动类或选修类课程,如英语角、英语名著选读、英语电影电视等。这是因为在拓展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基础与需求不断调整教学要求和教学形式,以阅读、视听、参与等不同形式,增加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调动学生的双语学习积极性,扩大双语教学的时空。
5.开发电子教材,把电子信息科技融入双语教育。电子教材代表数字化、电子化、电脑化、网络化,学校自行按课本与课外读物的主要词汇、语法与故事情节来设计、编写相关教材,并指导互联网正常使用,把学校的网络平台学习环境连接到家庭,让电子信息科技融入教学,以创造信息融入双语教育课程的理想网络学习环境。
发展如台中一中所采用的软件模式:竞争模式和协同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或在家自修,软件内容分高、中、低几种深度、广度的课程与测验评价,提供高、中、低程度的学生自由选择。
另外,为了保证我国双语教育实验教材的实用性,在编写的过程中,除了聘请国内外双语教育专家参与编写外,还要有从事第一线双语教育教学的教师参与编写,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及其家长的意见,结合我国的国情与我国教育的实际,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与语言环境,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突出双语教育教材的真实性。考虑开发一些科学课程的汉语与英语两相对照的双语教育实验教材,这样,一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双语水平,不会使学生的汉语能力受到影响;二则汉英对照,易于学生自学,不会造成学生太大的学习压力,也能够避免学科的损伤,不影响学生升学。
综上所述,双语教材应视学科和年级的不同,依据先易后难、先辅后主、先理后文的原则分期编写。应该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的双语教材,逐步做到在内容上与中文教材互补,推动教学的发展。
二、双语教育的评价措施
评价是为做出某种决策而描述获得和提供帮助的过程。“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善”。通过评价,判断优劣价值,提出缺陷或困难所在,做出行动的决定。一个项目如何进行、如何检测,评价方案必不可少,本文尝试改进内地双语教育活动和评价方案。(方案见后表)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了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长期工程。双语教育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为了保证实现预期的目标,取得最佳的效果,就要对双语教育实施现状及其最终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这种综合性的双语教育评价的实施应由三个部分组成:预期评价(双语教育的预期评价有时也被称为初步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双语教育的预期评价一般是在双语教育计划开展实施以前必须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比较清晰地了解学生接受双语教育的需要,以制订更加切实可行的双语教育计划。双语教育的过程评价在双语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主旨在于掌握双语教育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情况,以对原定计划中不切学生实际的部分及时改进与补充。双语教育的结果评价是在整个双语教育计划结束后进行的,其实就是对学生接受双语教育计划较长时期(这个阶段一般要长达两年左右的时间)后所获得的双语水平,以及各双语学科学业成绩作比较客观的鉴定与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双语教育计划对学生的双语水平、非语言学科学业的成绩,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及作用。
为此,学校要有具体的双语教育实践方案,方案步骤可如下文所述:
首先,双语教育实验的开展要建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组织成员职能分工要明晰。
领导小组一般由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成立,由组长、副组长和干事组成,负责双语决策(譬如,苏州市政府引入的“引智双语教师培训项目”),分管双语教育标准的制定(由基教处负责),课程设置(由基教处负责),教材编写(由教研室负责),教学研究(由教研室、教科所负责)。
接着,开设双语教育课程的学校应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
1.明确指导思想。例如:上海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是“用目标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用目标语进行听说读写和思维的外语综合能力,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体现外语的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情感传递的功能。
2.制订具体实施方案。
(1)实验学校名称;
(2)双语教育实施的非语言学科名称;
(3)双语教育实施的年级;
(4)双语教育实施的模式(浸入式、过渡式或维持式);
(5)双语课程使用的教材(如引进教材、翻译教材或是自编教材,以及具体的教材名称);
(6)师资来源;
(7)做预期评价(见表一);
(8)作实施过程评价:归纳其测量与评价目标,应包括以下方面:
这一项是双语教育实施的落脚点,是重中之重。这一评价不仅仅是简单地评价一个课程方案的好与不好,更是为决策者提供改进双语教育计划的依据。
(9)效果评价。
所谓双语教育的效果评价,是基于很长一段时间的双语教育过程评价数据收集之后而开始的另外一种评价,也叫双语教育终结性评价。开展双语教育结果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英语单语教学与双语教育的比较(当然也不一定非要进行比较),确定双语教育促进学生双语水平与学业进步的程度。其实,双语教育结果评价除了关注双语教育计划本身的成效以外,还涉及双语教育过程中其他一些目标的实现,诸如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学生个体目标的实现等。一般而言,出于这样一种目的的双语教育评价,往往是把接受双语教育计划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与接受英语单语教育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加以综合比较分析。在这一评价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测试方法,把各区域各组学生几个阶段的双语学习测试成绩、非语言学科学业成绩、学习态度的转变等数据收集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此处需特别强调的是,双语教育计划的实施,往往会影响学生一个学年到另一个学年母语标准化测试的成绩,这也许会进而影响接受双语教育计划的学生在某一个时期全面发展情况的评估的结果。因此,在实施双语教育结果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如果出现上述情况,评价者应及时采取一些补救性措施,尽量避免对学生学习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这一项是我国内地不够重视的,而台湾地区做得较好。(见表三)
表一:预期评价表
分析:大多数人认为双语能力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中主要指学生的双语听、说、读、写能力。个别人认为学生的双语能力主要指双语口头交际能力,也就是学生的听、说两种语言的能力。依此观点,学生的双语能力具体包括:(1)双语语法能力,主要指学生能够精通两种语言系统,譬如,两种语言的句法规则、语义及其相关的附加词汇等方面的知识;(2)双语社会语言能力,主要强调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灵活运用两种语言的恰当表达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3)双语演讲能力,特指学生能够用两种语言,富有意义与激情地表达与所涉及主题有关的内容;(4)双语策略性能力,是指学生在两种语言交流中能够灵活机动地使用或切换两种语言。所有这些都属于学生双语能力评价的范畴。此外,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双语能力评价还涉及对评价过程与评价内容中文化偏见的反思,要注意评价的场景等。
学生获取的语言知识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其中,一个层面的语言知识属于被动性语言知识,这种语言知识通常是学生在听、说的过程中习得的。另一个层面的语言知识是主动性语言知识(也称活动性语言知识),这种语言知识往往是学生通过读与写而渐渐习得的。不言而喻,后者的习得往往要以前者为基础。
通过对学生双语技能的测试,往往可以折射出外语的听、说能力还没有满足学生对双语教育的需求。对这些学生而言,在进行读、写层面的双语教育以前,必须先为他们提供正规的以听、说训练为主的双语教育,直到他们的被动性语言基础扎实了,才可以进行读、写层面的或较高层次的双语教育。相比之下,那些听、说能力已经非常熟练,而且初步具有一定读、写能力的学生,可以实施用英语教授其他非语言学科的双语教育计划。语言学家普遍认为:外语语音、词汇与语法掌握的熟练程度在决定学生理解、使用外语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发音与听力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影响他们清晰地读出所学词汇的一个主要因素。学生熟悉外语词汇的范围决定着他们理解各学科概念的范围与程度,学生掌握外语词汇与语法技巧的程度,也往往决定了学生用这种语言思维与分析问题的水平,学生在一定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下熟练使用外语的能力,也会影响到他们信息交流的范围。因此,只有当学生能够以恰当的方式与他人进行自由地交流,或者当这个学生可以用外语对自己的观点与需求作准确的表达,这个学生才可能全身心地参与双语教育的课堂教学。
性向预测是我国在制订计划时容易忽略的。学生语言群体对待另外一种语言的消极态度,往往是影响学生该门语言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学生对待第二语言态度的测试,要包含在各学校的双语教育计划预测试之中。家长大力支持双语教育计划的兴趣或兴趣缺乏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双语教育结果。
表二:双语教育实施过程评价方案
双语教育实验如果能严谨地从这些方面入手,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以深入探讨台中第一高级中学尝试推行的非语言类科目——物理汉英双语教育为案例研究,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将处理过的信息按照问题归类,将结果写成正式报告并分发给有关人员。在分类评价报告的基础上,对双语教育实施的方案作全面的判断,看双语教育是否损伤母语学习,是否损伤学科学习,是否利于提高外语水平。针对学生在双语课程中反映出的情感、态度,调整双语教育实施方案,提高教师水平,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以下图表表明台中一中双语班实验的效果。
表三:台湾双语教育实验效果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双语教育实验班进步了15.6分,占原来程度的23.8%。说明双语教育是可行的。
表四至表六为苏州地区对推行双语教育的问卷调查:
表四:双语教育实施前学生基本能力的问卷调查(接受问卷学生计101人)
说明:8项里6项回答低于60%,被判定为不合格,这些“不合格等级”的项目为教材提供了参考,为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中制订评价方案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学生欠缺的正是我们推行双语教育可以实现并提高的。
表五:双语教育教材评价方案实施过程问卷调查(接受问卷学生计101人)
说明:6项里6项回答超过60%,被判定为“学生希望的教材的方式”。学生希望双语教材应有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我们在做双语教材开发时,就能有的放矢,做到切实有效。
表六:双语教育阶段成果评价方案问卷调查(接受问卷学生计101人)
说明:18项里12项回答为需要,判定为“学生需要”双语教育。学生需要的项目可继续强化,不需要的可在教育过程中删除,这将有助于双语教育教材开发得更合理、实用、科学,双语评价体系得更完善。学生的双语策略性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将有明显提升,学生不仅会学英语,还会用英语,更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学习世界范围内的先进科技,最终实现双语教育培养外语科技人才,促进本国经济科技发展的目标。
三、双语教育实验的管理
1.政府层面:研究发现,除非双语教育与政府保持一致,否则它们不会成功。所以双语教育实施的保障是政府的有序管理。
首先是制度保障。政府统筹安排,设立实验学校的申报制度,严格审核把关。这样有利于双语教育政策的制定、推行、实施,有利于统一标准,有利于双语教材的编制与传播。
其次是政策倾斜。在中小学推进双语教育,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开创性工作,需要得到有力的政策支撑。无论是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还是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都要认真制定“双语教育”实验学校资格认定条例、双语教学规范,以及双语教育督导评估标准。鼓励所辖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双语实验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投入给予倾斜,为双语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最后是经费落实。实施双语教育需要在经费投入、人员配备、收费政策等方面给予保证,为双语教育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除可以多渠道引进丰富多彩的教材外,政府还能在不考虑赢利的前提下,投入人力、资金自行编制教材。
2.学校层面:学校作为双语教育实验的基地,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双语教育的效果。
(1)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小组,为双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各种支持。
(2)实行选拔、培训和激励相结合的教师管理机制。
(3)课堂作为双语教育的阵地,其管理模式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以物理课为例,双语教育起初应降低课程标准,然后指导学生认识常用的物理学词汇,如位置(Position)、速度(Velocity)、加速度(Acceleration)和直线运动(Rectilinear Motion)等,学习如何以简单英文句子回答物理问题,到听得懂老师用英文上课及说明,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原理、简单的特性及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后,再逐渐恢复应有的专业水平并加强双语特色。双语课程中还应保证使用电子教材的时间,选择多种典型题目,在电脑交互式解说下引导学生逐渐适应读写英文题目、解题及作答。双语课程的节数、时间及各种教材的使用,都应有固定的时间并逐步推进。
四、结语
很多人从新加坡的双语教育现状中寻求中国特色的双语教育出路,其实,这是有一定国情差距的。中国应以其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作为基点,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双语并重”,立国之本还是汉语。英语的工具性应该重于人文性。比起新加坡,台湾地区的有效双语教育方式应该更值得内地借鉴。
正是出于工具性的技能要求,本文在教材方面提出降低门槛,用多样性和趣味性引起学生兴趣的建议,注重实用性和生活化,不以分数,而以学生的运用能力为评价标准,并从政府层面和学校层面来改善管理,以求真正寻找到一条务实、简便的可行之路。
本文曾获2011年江苏省优秀论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