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名词1+of+名词2”认知隐喻模式探究

2014-04-10 10:08孙寒忠刘文晓
考试周刊 2014年13期
关键词:映射认知隐喻

孙寒忠 刘文晓

摘 要: “a+N1+of+N2”这一结构除了具有我们熟悉的表量功能外,还有相当强烈的隐喻功能。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结构进行论述,首先,由N1为实体单位词产生的隐喻;其次,由N1为抽象单位词产生的隐喻;最后,总结其用法。

关键词: 隐喻 认知 映射 单位词

一、引言

英语中的“a+N1+of+N2”结构很常见,我们非常熟悉它的表量功能,实际上,它还有很强的隐喻修辞意义。不同于文学上的修辞手段,认知语言学范畴内的隐喻是一种思维方法,一种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具体地说,隐喻的实质就是人们通过类比相似性联想和创造相似性联想,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从而帮助人们以比较熟悉的概念描述和理解比较陌生的事物(陈家旭,2007)。在这个结构中,N1的某些概念或性质被反映到了N2上,使人们对N2有某种特殊的认识,或者更加容易理解接受N2这一陌生概念。本文系以隐喻的映射机制,深入分析“a+N1+of+N2”的表量隐喻结构。

二、隐喻映射机制

莱可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可理解为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表达为TARGET DOMAIN IS/AS SOURCE DOMAIN。如:“人生是一场旅行。”“旅行”是始源域,它的特征(如漫长、跌宕起伏)一一反映在了目标域“人生”上,使我们对其理解更加深刻而形象。

在“a+N1+of+N2”结构中,N1的特征反映在N2上,即N1为始源域,N2为目标域。

三、 a+N1+of+N2结构分析

1. N1为实体单位词的隐喻

(1)N1表示形状

①A spiral of incense was coming out of the temple.

②They have mountains of coffee to sell.

③She was found lying in a pool of blood.

①句中,spiral用作表量名词,生动地刻画了香烧出来的烟的形状:“螺旋形。”在人们的认识领域内,②中的mountain庞大、高不可攀,给人以一种视觉上的感受,“堆积如山”,二同时又有夸张的意味。③中的Pool本来是“池塘、水洼”,也可以联想成一摊液体。用pool修饰blood,可以突出其多、密集的特点,且pool刚好又与中文的“泊”对应。其他类似的表达还有a pool of light/money,pool ideas(集思广益),(由“池塘”联想到“一摊”,再联系到“将……聚拢”。

(2)N1 表示成组概念

这类单位词通常为集体名词,常用来描述人或动物的数量之多,但它们的搭配颇受限制。a flock of birds, a swarm of bees,这在我们的英语学习中已成了固定搭配,但如果我们把N2换成其他词,如a flock of people, a swarm of boys, 很自然就会联想到一堆堆人挤在一起。再如a bench of judges,可以想象在某场比赛时,下面第一排椅子上坐满了裁判。

其中一些词除了表示数量外,还带有主观色彩。我们一般用pack限定大型的猛兽,如a pack of wolves, 很自然就想到一群凶恶的狼。

2.N1为抽象单位词的隐喻

人们常通过隐喻思维, 借助于具体事物的大小来表达主观上对抽象事物的感知经验(白国芳,2006)。

④When pursued, he made his escape with a flash of speed.

⑤For a moment, Arnold felt a twinge of sympathy for Mr. Wilson.

⑥When he heard the news, a fit of anger took possession of him.

④中的flash原本指闪光,迅速而又突然,这里用来说明speed,突出了逃跑之“快”。⑤中的twinge指一阵强烈情感(尤指不快的),在此语境下将sympathy形象化,更能凸显Arnold对Wilson不快之事的同情。

特别注意下,⑤中的a twinge of sympathy,这里其实是将抽象名词实体化了。类似的表达还有:a ray of hope,a ghost of smile,等等。

四、结语

“a+N1+of+N2”这一结构在英语中很常见,而且搭配十分灵活。如果运用得当,则语言不仅简洁,而且表达非常传神地道。隐喻是一种思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新的事物。学生平时在读英语、写东西的时候,可以稍加留意并体会,这对锻炼思维,提升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陈家旭.英汉认知对比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3]Lakoff,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4] 白国芳.英语表量结构中的隐喻表达[J].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3).

猜你喜欢
映射认知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RMI原则在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美国动画电影题材变化及现实映射意义
试论泰国文化对外来广告的映射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