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魅力对大学生课堂沉默的影响分析

2014-04-10 18:11周雅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大学语言

周雅娟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课堂沉默的情况。就课堂沉默的效用来说,刘向前在论文中提到,它体现为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积极沉默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陷入倾听或思考中而表现出一种积极状态。消极沉默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表现出一种不响应、不参与、不关心、沉默不语和游离的状态[1]。消极沉默是教师经常遭遇的课堂尴尬。这里的课堂沉默指学生的消极课堂沉默。

虽然学生的课堂沉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就像许多大学生抱怨的那样:“老师的课太没意思了,就像催眠曲一样,他一讲课我就想睡觉”;“老师对着多媒体在那里自话自说了一节课,根本就不看我们在干什么”;“上课时好多同学都在看课外书,压根不听老师讲的”……这些学生反映说明教师的课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处于一种游离状态,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把这种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称为“教师魅力”。教师魅力的内涵非常丰富,通过对大学生的访谈和交流,我们主要分析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师魅力对大学生课堂沉默的影响。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人格魅力是影响学生课堂沉默的核心因素。大学生最看重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它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一种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号召力的总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因此,在教师人格魅力中我们主要分析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质对学生课堂沉默的影响。

(一)师德修养

许多大学生认为,教师道德品质的高低影响着他们在课堂上对教师言行的信任度和听从度。因此,教师能否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主要是看他的师德修养。师德修养是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前提。作为大学教师必须关爱学生,有一种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服务精神,有一种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这样的教师在言行举止上会对大学生产生震撼与感染,彰显出强大的人格魅力。

我国由教育部、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高校教师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为人师表,树立优良的学风和教风。但是高校师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缺乏爱心;有的教师学风浮躁,治学不够严谨,急功近利;有的教师言行不够规范,不能为人师表;个别教师甚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严重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声誉。对于思想性和鉴别性逐渐增强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从心底里产生出对这种老师的抵触和反感,并将这种情绪蔓延至课堂和生活中。这样,他们在课堂中表现的沉默就不难理解了。

(二)教师的专业素质

大学生非常看重教师的专业素质,尤其看重教师渊博的知识和灵动的智慧。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2]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来说,大学生更看重教师知识的前沿性和思维的创新性、批判性。所以,大学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能够不断更新,跟踪学科学术动态,站在学科的最前沿,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让学生充满活力,从而不再沉默。

访谈中许多大学生提到,“最不喜欢照本宣科的老师”,“喜欢老师有独特的见解和观点”。由于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迅速发展,善于运用求异思维,喜欢在新旧知识的交叉点上把自己的观察力、创造力结合起来,提出独到的见解或主张。因此,大学教师要具备开拓新领域的能力,要具有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学科精神,要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引领学生的思维创新。

二、教师的语言魅力

教师的语言是影响大学生课堂沉默的主要因素。同样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教师,对语言的驾驭程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教师要在教学中保持对上课的新鲜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自己处在一种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让激情与语言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结合。

(一)教师语言要幽默

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追求学习和生活中的特立独行,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发展模式。崔景贵教授在《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一文中描述的一些学生的语言符号“↓4I(O),3Q,3Q古力I,I会努力 D。这几个符号的意思是:吓死我(偶),谢谢,谢谢鼓励我,我会努力的”[3]。这是 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语言表现。所以我们教师在语言表达上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规范性,还要讲求艺术性,要在准确鲜明的基础上力求风趣幽默,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由于受专业所限,许多大学教师只研究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只注重知识的准确性,却忽视了对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综合研究,尤其忽视了对教学语言的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但要努力培养自己开朗、明快和乐观的性格,而且要丰富锤炼自己的语言,致力语言的精心打磨与趣味优雅,实现师生间的有效对话与交流。

(二)教师语言要有激情

美国著名教授理查德·威伍有一句极为精彩的话:“想要教好的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这说明教师的教学语言需要有充分的激情。这正吻合90后大学生热情、开放、充满活力的性格特点。

许多大学教师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致使学生陷入课堂沉默。究其原因,一是教学热情减退。随着教龄的增长,许多教师逐渐丧失了对教学、对学生的热情,进入职业发展的瓶颈期或倦怠期。二是高校科研工作和评职称的压力逐渐消耗着教师的教学热情。三是缺乏教学语言技巧。教师往往重视学生对概念、理论的分析,对解题思路的梳理,却忽略了语言的表达技巧。正如一些大学生描述的,“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活力;有的老师讲课却言辞干瘪、词不达意,课堂气氛沉闷,同学们都各干各的事情,对老师的讲课不理不睬”。

三、教师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模式是影响大学生课堂沉默的关键因素。据了解许多大学教师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成为课堂教学中权威的象征,拥有话语霸权,学生在课堂上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一)教师要重视生成课程

现实的教学情景往往是教师重视知识的展现和技能的传授,重视教学中的预设,以控制和效率为价值取向,压制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这样,上课时学生要么睡觉,要么看课外书、玩手机,对教师的教学置若罔闻。尤其在满堂灌的多媒体教学下,学生面对着教师的口若悬河,面对着一张张幻灯片上的概念、原理和标准答案,学生已完全丧失了思考和提问的机会。所以教师要重视课程的生成性,在教学中师生依托真正的对话情境,重视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的持续的动态生长。

教师按照自己预想的思路,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各种提示和暗示,这造成了对学生思考权利的剥夺。学生的表达在教师话语的提示和干预下进行,结果是答案正确了,教师满意了,学生不会思考了。在这种“快餐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依然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被动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丧失。从小学、中学一直延续到大学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习惯了等待教师宣布答案,习惯了一切听从教师的安排,习惯了沉默,在这种被动接受的习惯影响下,大学生课堂沉默就不足为奇了。

(二)教师的话语霸权

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是权威的象征,这种影响仍是根深蒂固的。学者柴全喜和宋素智认为,学生课堂沉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把教师当作权威,学生害怕回答和提出问题,不敢在教师和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为他们认为那是对教师权威的挑战,是对教师的不敬[4]。因此,在教师权威的影响下,在课堂沉默与表达之间,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无奈的沉默。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权威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话语霸权。通过与大学生的交流了解到,仍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不考虑学生的感受,按照教案一讲到底,学生很少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教师不但占有了全部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剥夺了学生表达的权力。学生失去发表自己看法、见解的机会,失去向教师提出质疑的机会,只能选择在沉默中接受。

“语言不但是沟通的工具,而且是权利关系的工具和媒介。”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如是说。教师的语言涉及到社会权威的认可,使教师获得了控制整个课堂的权力,而学生则处于受控制的从属地位,这样教师与学生沦为一种权力关系、上下关系,不再是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这种话语霸权带来的是学生话语的丧失。

四、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影响大学生课堂沉默的重要因素。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现实的大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逐渐使大学师生关系走向疏离。

(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生命的关注

很多大学教师认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意识和个性发展更加成熟,他们更需要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所以,师生关系的培养被教师放到了次要位置,造成了教师在思想上对学生的疏离。反映到教学实践中就是:教师踩着铃声进教室,课堂上师生相对无言,下课后教师立即离开教室,课下师生相见无语。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劳动中,最核心的是把学生视为活生生的人。”教育是对学生生命的深切关怀,尤其是对学生精神生命的关怀。因此,教师要在敬重生命、珍爱生命的基础上,发掘学生的生命潜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和对话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二)加强师生间沟通

许多学生都认为大学老师不像中小学老师那样与他们相处亲密,访谈中许多大学生说:“一个学期都结束了,我们连老师的名字都不知道。”

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大部分教师只在某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中讲授课程,有的公共课教师会面临给不同系的几百名学生同时上课。这进一步加大了师生交流的困难。我们也了解到大多数教师叫不出学生的名字,甚至认不出是否是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课堂是大学师生交往的唯一场所,但受课堂环境设置的影响,教师往往高高在上,与学生空间距离较远,缺少面对面交流与沟通的机会,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师生关系的不断陌生和疏离。

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以,大学教师要注重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打破课堂沉默,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魅力中影响学生课堂沉默的因素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再详述。但我们必须知道,课堂中学生的沉默并不完全意味着顺从和默认。有时,这种沉默体现出学生对教师的冷漠、拒绝甚至抵抗。所以,我们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自身魅力,重视科学研究,积极探寻打破大学生课堂沉默的策略。

[1]刘向前.论课堂沉默[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5.

[2]丁勇明.浅谈问题教学下的数学教师素养及提问艺术[J].教师人生,2010(5):77-78.

[3]崔景贵.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8(35):98-100.

[4]柴全喜,宋素智.打破课堂沉默,提高教学效果[J].教学研究,1999(9):17-18.

[5]李 莉,亢晓梅.教师课堂行为的社会学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8(4):51 -54.

[6]滕明兰.大学生课堂沉默的教师因素[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9(4):146-148.

[7]李佳美.论教师、学生、文化因素对大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3.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大学语言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大学求学的遗憾
语言是刀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