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认识的意见分歧辨析

2014-04-10 18:11卫兴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计划经济国有经济公有制

卫兴华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086)

一、几种媒体操作的观点

进入2014年以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依然是学界关心和热议的理论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学界仍存在认识上的重大分歧。这类分歧,涉及到意识形态上的是非问题。

在经济学界,被媒体操作的两种政治理论观点值得注意:一种观点是把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与国有经济的存在或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对立起来。认为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就必须否定国有经济的作用,主张搞私有制的市场经济。另一种观点是用市场的决定作用削弱和否定政府的作用。

一位经常被媒体操作的经济学家发表意见认为:“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又要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这是一种语言腐败,还是一种思维混乱?”他说:有些人认为,在国有企业主导经济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建立一个所谓的市场经济,他没有认识到市场经济的要求跟国有体制是有冲突的。“保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民企无法成长”。另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企业研究所一位副所长讲:中国有13万多家国有中小企业,占国有企业总数的90%以上,“应该彻底民营化”。“国有资本比重完全可以退到零”。其余8千多家大型和特大型国有企业可以搞混合所有制经济。“对这类企业主要是整体上市,逐步来释放国有股,稀释国有股。”国有股可以“降到50%以下,20%以下甚至零”。他把这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

这就是两位学者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与方案,即国有企业私有化。

另一种观点是,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作用来排除政府作用;或是只强调市场的决定作用,避而不提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或是将市场决定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对立;或是着力批评“中国模式”和“强势政府”,实际上是否定党和政府在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专门批评《中国震撼》这部著作:“有一本讲中国模式或优势的书——《中国震撼》,发行了多少本?80万本,各个省委都推荐这本书,而且报纸上报道说干部们听了推荐这本书的讲话以后激动得热泪盈眶啊!在我看来决定的意义就在于回答了这十年来谁起决定作用的问题。”显然,作者是否定“中国模式”的。因为“中国模式”的肯定者和支持者,讲“中国模式的优势”时必然要讲党和政府领导的重要作用。例如,陈锦华同志在《人民日报》2011年7月5日发表《中国模式与中国制度》,阐述中国模式的“重要内容”时,首先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其次,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如朱穆之同志发表于《红旗文稿》2009年第14期的《关于中国模式问题》一文,认为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中国的历史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他说,中国模式的成功,“使一些一贯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反对中国的某些西方人感到困惑”。《中国震撼》一书,其作者张维为教授同样把共产党和政府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国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予以肯定。

在肯定中国模式的论著中,有的把“政府主导”纳入模式的内容,这也遭到非难。有人将市场决定与政府主导看作是相互对立、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竭力反对政府主导。

在今年2月的一个以“突破难点,推进改革”为题的年会上,有的学者还提出:我国“意识形态深藏苏联模式”,是“深化改革的障碍”。“现在一讲起社会主义等等,往往又是苏联模式那套东西。”因此认为,深化改革的“第一方面的障碍就是意识形态的障碍”。什么是苏联模式?什么是意识形态中的苏联模式?作者避而不讲。就经济制度来说,苏联模式是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单一的按劳分配,实行计划经济。从政治制度来说,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早已放弃了单一的公有制,单一的按劳分配,放弃了由计划决定资源配置的模式,改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已经超过了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所占比重也已很小。但是还需要强调国有经济为主导和公有制为主体,还应把由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组成的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还需要强调共产党的领导等。然而不能把这些斥之为苏联模式。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制度应有之义。主张清除意识形态中深藏的苏联模式的障碍,实质上就是要清除党和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清除已占比例不断缩小的公有制经济。

二、有关理论观点的是是非非

用市场经济否定国有经济和一切公有制经济,就是主张全盘私有化。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市场经济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曾形成一致看法:都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甚至有关词典和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将资本主义国家称作市场经济国家。另一方面,又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称社会主义国家为计划经济国家。这在世界范围内曾形成共识。一般认为,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计划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

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逐步打破了市场经济“姓资”计划经济“姓社”的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这一认识的过程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直到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特点、彻底打破传统理论认识后,我国才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写了东方和西方长期持有的经济理论观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要以公有制为基础。宪法明确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起主导作用的国有经济和作为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集体经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又说:“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可以看出,那些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作用,否定国有经济和一切公有制经济,主张全面私有化的观点,是在与三中全会的决定唱反调,也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道而驰的。

还有,前面已说明,我国从理论与实践上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过一个认识逐步发展过程的。破除了认为市场经济只能以私有制为基础、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涵的国际主流观点。我国三十多年来的市场取向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获得了显著成就。证明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能够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然而,现在有人否定国有经济或公有制经济能够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将理论认识倒退回改革开放前的观点。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阶段,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不能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搞市场经济会走向私有化和资本主义。改革的大潮冲破了这一认识上的障碍,起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作用。然而现在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已被改革大潮淹没的老观点作为自己的“新观点”:市场经济不能与公有制特别是国有经济相结合,只能搞私有化的市场经济。老观点是:既然市场经济只能以私有制为基础,不能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结合。因此,要社会主义,不要市场经济!“新观点”是:断言市场经济不能与国有经济或公有制经济相结合。因此,要市场经济,不要国有经济。然而,现在世界上只有两种市场经济,一种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种是以公有制为基础或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用市场经济否定国有经济,主张变国有为私有,就是不要社会主义,要资本主义!其实,这种“新观点”并不真新,它是哈耶克的老观点。在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论战中,哈耶克就提出:要么是市场经济,要么是社会主义,“二者必居其一”。可见,“新观点”不过是哈耶克奉行的新自由主义的翻版!

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就要否定政府对企业的不当干预。在微观经济领域,是由市场而不是由政府决定资源配置。特别应防止和处置某些腐败官员为一己之利而不当干预和妨害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经营活动。但市场起决定作用,不是要弱化和否定必要的政府调控作用,不是全盘彻底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完全捆死政府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任市场盲目力量自发运行,让其不可避免的消极作用自由放任。不能把市场决定作用与宏观调控对立起来。不是强政府、弱市场,那是计划经济体制。也不是强市场、弱政府,那是资本主义前期阶段的自由市场经济,即政府只起“守夜人”角色的市场经济。也不是现代新自由主义所推行的市场经济。我们的市场经济应是有效的、健全的市场与有效的、有为的政府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也实行政府调节的市场经济,将两只手结合起来。请看萨缪尔森风行世界的《经济学》一书中的论述:“从90年代开始,美国逐渐离开了过去的信条‘统治最少的政府是统治最好的政府’。”“国家还试图通过越来越严格的社会管制保护健康和安全”;“政府的一个中心经济目的是帮助按社会需要进行资源配置”;“有时候,政府作出的选择凌驾于基于市场供给和需求的配置决定之上”;“政府应进行干预以增进市场经济的功能和公正”;“不受管制的企业总是倾向于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地。市场不是理想的。存在着市场失灵”;“自由放任制度下的完全竞争可能导致巨大的不平等”。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了几百年的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这样的市场经济仍需要政府多方面地发挥其调节市场和企业的作用,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定和弱化政府应有的职能么?

近年来,反对“政府主导”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我国先实行计划经济,再实行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结合,又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市场经济)相结合,最后由计划经济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在又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取代原来的基础性作用,哪一环节的变化不是由党和政府自觉主导的呢?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大业,缓解和消除当前存在收入差距过大的贫富分化现象,实现共同富裕,以及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等,离开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主导能实现么?

政府调控不仅有监管与健全市场行为的职责,特别在宏观经济领域,政府更要起主导作用。例如,提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立特区和自由贸易区等,不是政府主导的么?生产力在全国的合理配置,实现总量平衡,防控通胀,扩大就业,等等,离开政府的主导作用能实现么?

不要动不动拿苏联模式思维说事。有的学者公开否定公有制经济,主张私有化,否定党和政府的作用。不过公开讲出这些观点,人们在承认其直爽的同时,对其事实上是要改旗易帜的主张会看得清楚。而有些手法比较高明的学者,不便讲明以上观点,就借批评苏联模式思维绕着弯地来讲出其想讲的东西,实际上也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耳。

猜你喜欢
计划经济国有经济公有制
国有经济改革实现中国宏观经济平稳增长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审计工作推动中央治理整顿重大决策落实
国有经济推进新中国工业化的成就和经验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研发——以一汽为中心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计划经济思维难解医院停车难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翻译市场的性质与特点
刍论社会主义公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