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大学语文教学提高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质

2014-04-10 14:03:43王培环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人文

王培环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济南 250307)

一、广义的高职高专语文教育分析

(一)加强大学语文教学在高职高专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大学语文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非常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它在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和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等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所不能取代的作用。高职高专教育,是“以人的职业准备为中心”的当代职业教育。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纯熟的职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职业人格。作为非中文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通识课程,承载着文、道双重功能,它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借助超越时空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比如人生理想、人格尊严、品格操守、道德修养以至于爱情婚姻、人伦亲情等。高职高专学生刚刚经过高考,年龄在17岁到22岁之间,正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高职高专众多的课程中,大学语文可能不如专业技术课那么实用,但是,文学作品除了拥有外在的、实用的、功利的价值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拥有内在的、看似无用的、超越功利的价值,这就是精神的价值,是人生理想的底色,如果没有了精神价值,人生就会变得黯淡无光。大学语文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通过文学的渠道,提升精神价值,对社会人生有更全方位的认识,更好的扩展自己的视野,奠定更坚实的人生基础。

(二)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视,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受到重用,与本科生相比,他们虽然没有很高深系统的理论知识,但是专业的灵活实用,技能技巧的娴熟,使得高职高专学生更加切近市场化,更加受到用人单位青睐。就业市场的实用性往往又会影响到学校课程的设置,由于很多单位招聘学生的时候只是注重短期经济效益,注重学生的就业技能,反而忽略了影响学生长远发展的综合素质,致使很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很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考取各种证书,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为就业增加成功的砝码,却忽略了基础素质课程的学习。甚至有些学校也急功近利,把学校教育变成了技能培训,一味强调专业技能课,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课程受到挤压,尤其是看似无用的人文基础课程,被挤到了边缘境地。这种“需求倒逼”的课程设置方式,直接影响了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素质,严重阻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很多高职学校里,大学语文课程成了选修课,很多学生处于“母语缺失”状态,笔不能写,口不能述,更不用说在阅读文学经典中提升自我了。为了求职的需要,很多学生在拼命地学英语,因为英语在就业晋级中是必考科目!殊不知,连自己的母语都不能很好驾驭,又怎能真正学好英语,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也有很多学生,知识面狭窄,只是注重技能技巧,在就业中倒是占了先机,但是因为基础不牢,在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人际关系紧张,职业荣誉感淡漠,个人后续发展能力滞后,由此形成职业倦怠,恶性循环。当前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养欠缺已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狭义上以高专师范类学前专业为例对学生和毕业生人文素质情况进行分析

在高职高专学生中,师范类专业学生占据很大比例,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这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对象特殊,既要面对未成年的孩子,还要接触各种类型的家长,他们的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关乎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是对教育对象习惯养成的教育,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所以对学前专业的学生更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在他们的工作中,娴熟的技能技巧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师德和人文素养,教师只有喜欢孩子,有积极向上的情操和健康活泼的性格,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往的能力,并以这些素质作为基础,娴熟的技能技巧才能发挥作用。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专业逐渐成为“热门专业”,受就业率较高的吸引,很多中专、高职院校纷纷开始招收学前专业的学生,表面上看,学前专业的春天到来了。但是当我们走近会发现,高专学前专业存在很多问题:学生生源质量较差,很多学生对专业一无所知,认为幼儿教师就是“看看孩子”,个人素养、能力都无关紧要,更多的是因为高考成绩所限进入学前专业,自控能力、阅读能力、学习习惯相对较差,这些使得高专学前专业明显“先天不足”;课程设置上,很多学校匆匆上马学前专业,缺乏系统的课程安排,只注重技能技巧,忽略了基础人文素质的培养;甚至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只注重就业的技能训练,匆忙上岗。很多学生能歌善舞,吹拉弹唱都很优秀,却缺乏基本的教师从业素养。表现为文明习惯差、公德意识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沟通交往能力弱等等,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在从教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近几年,幼儿园里不断传出的校车窒息儿童、教师虐童,近期出现的多地幼儿园为保证出勤率而给孩子违规喂药等现象,令人触目惊心,凸显了幼教工作者在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每一个从业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反思。

三、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要给高职高专语文明确定位,突出其人文性特点,使之区别于基础语文教学

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重点解决字词句的学习和积累,语文的工具性特点突出。而高职阶段,学生对字词句等语言常识已经有了较好的把握,语文的工具作用已经掌握,所以要重新给予语文教学一个明确的定位,根据高职学生自身特点,结合其职业素养方面的具体要求,强调突出语文的人文性特点,通过文学作品对人的净化作用,引领学生阅读鉴赏人类文化的经典作品,并通过阅读,丰富知识,提升境界,提高文化修养,将语文素养、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融于一体,提高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教育部高教司的文件中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做了这样的描述:“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能素质的高质量人才。”由此可见,大学语文课程重点强调的是人文性,当然也要注重它的工具性和基础性。

《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高专中往往只在第一年开设,每周两课时。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在发挥语文工具性的基础上,明确大学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核心作用。大学语文要在高职教育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并能够准确地使用母语交流,实现语言的交际作用;另一方面,文学作品能够最直观、最具体、最形象地反映人文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外历代文化的精华。通过文学的艺术形式,借助文学作品的净化作用,使学生在经典阅读中汲取自强不息、改革创新的民族精神,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开阔眼界,丰富阅历,得到灵魂的净化和提升。

(二)在教学中注入经典国学内容,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升人文素养

高职语文教学要重点学习积淀在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的具有积极意义和当代价值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经典文学教育,让大学生在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中得到精神熏陶和德性志趣的陶冶,提升人文修养,使大学语文成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方沃土。近几年,国学经典诵读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始盛行,高职高专学生对国学经典有了初步的了解。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传承,经典著作汗牛充栋。儒家的“修齐治平”,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仁义礼智信则从角度方法上告诉了我们该如何修身;道家的“天人合一”,强调了辩证的思维方式,可以给我们关于宇宙、社会和人生的很多领悟;唐诗宋词可以给学生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戏曲小说可以让他们走进生活,审视和发现生活之美。高职阶段,语文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国学经典的教育,可以借助选修课、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方式,有意识的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不断渗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了良好的人文素养底子,再加上娴熟的专业技能,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就有了很大提高,在未来的工作中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三)高职师范类学前专业要有独立的大学语文课程设置

目前的高职师范类学前专业,大学语文的课程设置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体系。大学语文在教材选择、课时安排和师资储备等方面,都不能混同于普通的职业教育,而应该突出其“师范性”的特点,要求学生既要“学高”,又要“身正”,而这两者,都离不开大学语文教育。结合当前的学前专业学生和毕业生的人文素养情况,国家应该加大高职师范类专业的投入,提高学前专业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提高生源素质;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着眼于整体发展,不断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加强《大学语文》教育,在课时安排、教材选择、教师培训等方面不断努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人文素养教育,阅读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也可以利用选修课讲析《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等蒙文著作,既可以通过经典陶冶情操,又是以后在幼儿园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知识掌握。同时,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语文”思想,“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真观察,不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在经典的阅读中提升自我,“腹有诗书气自华”,为未来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

总之,在高职高专教育中,语文课程应立足于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力求体现大学语文的人文精神。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和职业教育奠基人黄炎培先生说过:“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因此,大学语文课程应该发挥其人文性的特点,使学生既能“有业”,又能“乐业”,为职业教育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1]卓霞.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语文教育[J].现代语文,2009,(12).

[2]李彦武.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教育功能研究[J].文学教育,2013,(4).

[3]肖斌.试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学刊,2013,(23).

[4]周虹云.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素养教育[J].宜春学院学报,2011,(2).

[5]黄青青.浅论高校人文素质视角下的大学语文教学[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8).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程人文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54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4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0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