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学锋 张晓飞
摘要:2012年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2013年3月4日,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此举宣告了研究生收费制度自2006年起由自费、公费“双轨制”向全自费式的转变完成。这一新政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收费制度的正式确立,同时研究生学费制度的改革也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着从我国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主要内容入手,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探讨其配套政策的跟进。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投入机制 配套政策 思考
一、我国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主要内容
2013年3月4日,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根据《意见》,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按照“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的原则,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范围覆盖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内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博士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10000元,硕士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1]。
二、我国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初步分析
这一政策的出台,宣告了研究生全公费时代一去不复返。实际上,研究生收费机制改革探索的步伐早在2006年就迈出了第一步,当时国家在3所高校试点进行收费制度改革。2007年,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在内的17所高校研究生培养取消了公费自费之分。2008年,这一数字扩大到56所高校。2014年,“全公费生”将退出历史舞台[2]。
研究生阶段收费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此次改革应该是国家关于研究生教育投入政策的一种理性回归;改革的目的并不是增加学校的办学收入,其根本目的是建立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奖励优秀,最终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这项改革有利于激励学生在学业上积极进取,同时拉开优秀人才与一般性人才在学期间收入和待遇的档次、差距,体现教育公平;据测算,大多数研究生所获得的奖、助学金额度将可能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升,学生在经济上付出会更小,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业上。
研究生阶段教育收费是整个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一部分,是从经济层面调整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手段。
我国全面收费政策下最重要的改变,不是资金总量的改变而是资金流的改变,资金流是资金流经人员的顺序。原先研究生培养,资金从国家流到学校或课题经费流到导师再流入学校。现在研究生学费收入按规定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由高校统筹用于研究生教学、科研等。也就是说除国家专项拨款外,高校自主支配的资金大大增加。
资金流的改变会导致以下三点的变化:
(一)标志着高校走向经济独立的第一步
以前政府统一拨款给高校,专款专用,高校自主经费少得可怜。高校作为一种社会单元,它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即时性;也就是说,倘若高校和国家分别扮演问题的产生者和問题的解决者,这显然不能让问题快速有效地解决。在全面收费的制度中,学校既是问题的发现者又是问题的解决者,收到的资金学校可以更加灵活地调度,优化配置,从而更有利于学校发展。
(二)为优秀导师获取足够科研经费提供重要保障
据统计2011年中央安排25亿主要投入985和211院校;对非211的院校“扶持”,总共区区5亿。原有政策下导师科研经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地位。通俗地说,对于普通高校,就算很优秀的导师手握最领先的课题也会因申请不到足够资金而无法继续研究。资金流发生改变,导师获取科研资金的途径不再局限于向国家申请,高校显然比国家更了解自己的教师。只要导师真正优秀,高校也将有能力对导师进行扶持,优秀导师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对学生产生持续激励,为优秀学子提供更好的硬件实力
原有政策下,一考定三年。只要入学考好就能公费三年。在全面收费的政策下,一年一考核来评定奖学金,使真正努力出成果的研究生获得更多的资金扶持,这样的统筹配置有助于促进能力优秀的研究生的成长。在研究生报考人数连续八年百万以上的情况下,我国高级专业人才仍有70%的缺口,以致我国科技综合竞争力连续三年下降至第25名。可见研究生含金量已跌入低谷。更多合格研究生的产出,也有利于国家科研事业稳固提升。
三、新的教育投入机制带来的变化
2014年的硕士研究生报考也已受到不小影响。学生报考专业选择发生变化。原本想报考冷门专业的学生,现在也在重新考虑了。在收费改革之前,包括基础学科在内的冷门专业能吸引考生报考的因素之一,因为不需缴纳学费。新政实施后,报考一般院校冷门专业的学生已经相应减少。专业就业形势比较好的学生,大都打消读研念头。想去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基本会优先选择名校。因为这类单位在招聘时,将硕士或博士学历设为门槛,想找此类工作的学生不会放弃读研,因此会选择报考更有名气的学校和好就业的专业。
与此同时,在此次收费改革中,专业学位研究生看似是“冷眼旁观”,其实不然,因为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共同构成了中国硕士研究生的类型,两者必然相互影响。大多专业型硕士早已全部实行自费。目前专业硕士的报考情况火热,2014年学术型硕士开始收学费后,专业型硕士的报考人数增加了不少,竞争变得更激烈。
四、我国研究生教育投入相关配套制度的思考
研究生教育绩效拨款机制的建立。在扩大拨款范围、提高拨款标准的基础上,将同步建立研究生教育绩效拨款机制,将拨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科研水平等挂钩,强化追踪问效。
当然,研究生收费也仅仅是改革的“第一步”,研究生招生等其他培养机制都必须要跟上改革步伐。希望收费改革能够成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突破口,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系统设计、有机衔接的,其根本目的是推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服务于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L].财教,2013.
[2]“全面收费”拉大研究生教育校际差异.人民网,2013(3).
作者简介:
牛学锋(1980- ),男,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人,民进会员,河北经贸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张晓飞(1982- ),女,满族,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人,中共党员,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工作。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