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母语迁移现象*

2014-04-09 03:33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母语外语汉语

普 昆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河南 新乡453000)

0 引言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语言学习者会对与母语有相似点的部分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与母语相悖或是差距较大的部分学习起来有困难。这种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受到母语影响的现象被语言学家称为母语迁移(mother tongue transfer)。母语迁移按照其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可以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能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反之,母语与目标语之间在形式或规则上的不同,使母语对目标语的学习起了干扰或阻碍作用,称为负迁移。对母语迁移现象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因此一直是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外语教师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母语迁移现象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母语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如何在语言教学过程中科学利用母语,提高二语学习的效果。

母语迁移现象具体到中国学生对第二语言——英语的学习中,就是作为母语的汉语对于英语学习的影响。对大学生而言,他们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学习英语至少6年,在进入大学以后,英语作为其公共必修课开设,他们的汉语思维及交际模式早已建立并已经固化,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运用汉语思维进行比较、分析和思考。因此,如何在高等院校英语的教学实践中继续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运用母语迁移的积极作用,使高中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过渡自然,衔接合理,以实现高等教育与“中原经济区”的有效对接,培养更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实现“互动双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

1.1 语音方面

汉语和英语分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在语音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音素而言,两种语言间几乎没有发音完全一致的音素,再加上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时,受到自身地方方言的影响,更加大了母语迁移对语音学习的影响。英语辅音[p]、[b]、[d]、[t]等,元音[e]、[i]、[u]等与汉语拼音有相似之处,在正迁移的作用下,学生能快速掌握其发音部位及发音规则。

母语负迁移作用在语音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学生不易掌握的音素有[θ]、[ð],因为汉语中没有舌齿摩擦发音的音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易误发为由齿龈摩擦发音的音素[s]、[z]。唇齿摩擦音[f]、[v]也同样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会把“vest”误读为“west”。母语迁移在语音方面的表现形式还体现在音调上,汉语是通过阴平阳仄来辨别意义的,一个音位相同的音通过阴平阳仄四声区别可以变化出意义完全不同的汉字;英语却没有声调,主要靠语调来区别意义。因此学生说英语时往往会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语调平淡,重音、升降调不分,缺乏节奏感。学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并付出巨大努力,才能逐渐摆脱汉语发音的影响。

1.2 词汇方面

汉语和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差异也是巨大的,但语言的普遍特性还会使差异巨大的两种语言在词汇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体现出母语的正迁移。正迁移最突出的表现是在拟声词和外来语方面。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的声响而造的词汇,是所有的语言都具备的成分,拟声词的创造有很大的主观性,再由不同语言的发音系统模拟,所以英汉语中这些拟声词也只能是相似的,如“Meow(或 meou)喵”“hiss嘶嘶(作声)”“dingdong叮咚(声)”“ping 乒(pinged,pinging)”等。外来语是由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语言之间相互影响接受新的词汇,如“Kungfu(功夫)”“feng shui(风水)”“tofu(豆腐)”等词汇是英语受汉语影响增加的新词;“比萨(pizza)”“沙发(sofa)”“高尔夫(golf)”“博客(blog)”等词汇是汉语受英语影响增加的新词。从这些词汇可以看出,如果善用两种语言中这些相似点,可以发挥正迁移的积极作用。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的差异是巨大的,汉语在此层面上的负迁移作用广而多。首先,母语的负迁移作用体现在词汇的形态变化上,英语词汇的形态变化规则比汉语更严谨和规范,如英语中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变化(book-books),动词在各种时态和语态下的词型变化(do,does,did,done,doing,to do)都有需遵循的变化规则,属于以形表意;而汉语缺少严格的形态变化,单复数形式,时态语态等都是通过上下文具体的意义表现的,属于以意统形。

其次,在词汇意义上,两种语言在词汇上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学习者往往受母语影响,习惯将英语词汇与汉语意义一一对应,这种典型的负迁移作用容易导致理解或翻译的错误。比如句子“I want to present everyone present a present.”中第一个“present”是谓语动词“给”,第二个是形容词“在场的”作宾语补足语,第三个是名词“礼物”,作直接宾语。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想给在场的每个人赠送一份礼物”。再比如“She plays at the National Theatre tonight.(今晚她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中“play”意为“演出”;“Play us your favorite record.(请把你最喜欢的唱片放给我们听听。)”中“play”意为“播放”;“They played a joke on me.(他们跟我开了一个玩笑。)”中“play”意为“开玩笑”。在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的一词多义,一词多性的情况,需要学习者在不同的上下文情景中予以区别,才能准确理解词义。

最后,在词汇搭配上,汉语的词汇总量比英语要少,两种语言的词汇搭配各有不同。如“开车(drive a car)”的“开”就是“drive”“开门(open the door)”的 “开”就 是 “open”“开 会 (hold/have a meeting)”的 “开”就是 “hold/have”。对于英语“good”来说,在汉语中笼统的意思就是“好”,但在“good saying名言”“good boy 乖孩子”“good father慈父”“good friend挚友”“good teacher良师”中,汉语的搭配各不相同,对于理解不到位或是汉语表达欠佳的学习者来说,就会出现生搬硬套地把汉语和英语词汇一一对应,这是英语学习者在词汇搭配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句法方面

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在句子层面语序排列的差异明显。汉语句子属于意合,句子结构灵活,形式多样,依靠语意的逻辑性将句子串起来。英语句子属于形合,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形态的严谨性,句子结构严密紧凑,主次分明,依靠代词、介词、连词建立骨架并将句子串起。英语中的五个基本句型与汉语句子有相似性,学习者对于基本句型的掌握是比较容易的。

(1)S+V+P:We are students.我们是学生。

(2)S+V:We work.我们工作。

(3)S+V+O:He plays the piano.他弹钢琴。

(4)S+V+O+C:He made the boy laugh.他逗男孩儿笑了。

(5)S+V+O+O:She gave me a pen.她给我一支笔。

英语句子中的从句也是基于五个基本句型的变化,但学习者对于从句的掌握就较为困难,是因为汉语中没有类似于英语从句的句法,学习从句时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就会显现。

1.4 语用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英语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层面上,学生即使掌握了标准的语言、丰富的词汇、正确的语法,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更不能进行成功而有效的交际。外国人听中国人说“望子成龙”时,经常感到疑惑不解,因为西方人认为“龙(dragon)”是邪恶的化身,而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因此,要做到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学习者在交际中应避免母语迁移的影响,才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 母语迁移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母语迁移的影响是客观存在不能避免的,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正迁移的积极因素,转化负迁移的不利因素,趋利避害,提高语言学习效率,是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2.1 正确认识母语迁移在教学中的作用

桂诗春指出:“外语习得和外语学习不是零起步,而是以母语为起点”[1]。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汉语本身以及学习和掌握汉语的经验一起形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系统,该系统与他们的认知思维能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坚实的、不可忽视的学习基础,更是他们可吸取利用的宝贵资源,能帮助他们正确有效地理解和记忆英语输入,帮助他们组织并控制英语输出,从而促进其英语水平的发展和提高[2]。

对于母语迁移的认识往往存在着误解,强调母语负迁移对于语言学习的负面作用。母语迁移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正确认识正迁移和负迁移及其带来的影响,才能正确看待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使用母语迁移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并借助母语迁移理论帮助学生尽量减少其负迁移[3]。

2.2 重视思维能力培养,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Lado在《跨文化的语言学》中指出:“如果教师把所教的外语和学生的母语进行比较,找出之间的差异,就能较好地了解真正的学习难点并为教授这些难点做好准备,从而达到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之目的。”[4]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对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对比,使学习者了解两种语言的异同之处,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进行对比,达到逐步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目标。

只有深入了解汉英语篇中的思维模式差异,学生才能在写作中的语篇层面上自觉地遵循英语的思维特点,实现英语输出时词汇、句型、语篇的完美组合;只有在了解了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才能用英语进行有效、成功的交际[2]。

3 结语

汉英两种语言以及两种文化之间均存在巨大差异,母语迁移的影响也必然存在于二语习得的整个过程之中。外语教师对母语迁移的正迁移和负迁移有着充分的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正迁移的积极影响,避免负迁移的消极影响,进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水平,培养更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1] 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2] 于晓言.母语迁移现象分析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航海教育研究,2012,(4).

[3] 郭小雪.高校公共外语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4).

[4] Lado·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猜你喜欢
母语外语汉语
学汉语
母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母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