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 要: 高中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既体现基础性、整体性,又表现出适应性、超前性、现实性,同时以“美”育“德”,以“美”育“智”,以“特色”促“全面”。高中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熟,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教师要发挥审美教育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与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做人,终身受益。
关键词: 高中美术教学 欣赏能力培养 教学策略
高中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拥有健康、独立的个性,形成优秀的人格和品质。因高考压力的影响,同学们对美术的兴趣不大。一是学习负担重,作业多,二是美术教学中存在诸多弊端,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吸引力的教学设计会降低学生进行美术欣赏的积极性。所以,如何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就成为美术老师要探讨的实际问题,笔者从课堂教学角度谈谈看法。
一、精心充分备课,教好“美术鉴赏”
美术老师不但要备好课,写好教案,还要准备好上课前的材料,例如,适当的图片、实物、典故、新闻、音像资料等。这些应该在上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增强欣赏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与此同时,课堂中的语言技巧、指挥技巧、设计技巧非常重要。老师对教材作品要事先分析,哪些作为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让同学们阅读欣赏和课后查找资料鉴赏,以此设计课堂教学,美术课教学就不会千篇一律了。老师把搜集来的美术鉴赏作品预先选好题材与内容。鉴赏教学应该体现在怎样引领同学们发掘作品最感人、最突出、最本质的地方,能够对其做深入分析,让同学们在分析中发挥想象与创造力,培养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授课方式灵活,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是教育的主体。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开发其创造潜能。美术欣赏课要使同学们较好地从多方面观察、判断、思考美术作品,尊重同学们个人的感受与体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判断学习观念,从而快乐地获得知识,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首先,问答式教学法。就是学生在老师的诱导和启发下,发现并解决问题,从中发展视觉感观能力、形象识别和理解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既强调老师的引领作用,又强调同学们的独立探索和思考能力。如果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缺少发现问题的能力,老师可应用诘问、反问等多种方法,诱导同学们贴近作品隐藏的问题,它有助于同学们学会如何欣赏作品,提高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其次,情境教学法。就是较好地显示老师创造意境的能力,体现同学们主体性的欣赏教学。它的特点是强化欣赏教学的观赏性,教师可以依教学任务需要和欣赏群体的性质,运用多媒体教学、语言描绘,为同学们创设生动活泼的审美情境,老师可以找出部分背景材料,同学们畅谈领悟与感受,老师进行启发总结,让同学们悟出欣赏对象的深层次意镜。
最后,鼓励同学们发表个人看法。这个是更高要求的欣賞教学类型,随着同学们的知识面逐步拓宽,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刚开始就欣赏美术作品,允许同学们按照个人思想对作品从美术语言、历史背景、美术家生平或创作心理等方面进行观赏、讨论、分析。高中生因为脾气、修养方面的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见解和评论。当同学们在这方面倾向性逐步增强时,证明在审美品位和价值上有个人比较稳定的“标准”,审美观逐步形成。老师应当尊重、引导、保护、鼓励同学们从各个角度创造性地理解作品,发表主张与看法。他们的结论正确与否不是很重要,主要是同学们勇于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能发展发散思维与求异思维,培养创造求新能力。
三、运用好多媒体,进行欣赏教学
1.应用现代教学法。在以前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常常以老师讲解为主体,以课文为中心。同学们围绕这方面被动地学习、看图片、听解释、记特点等局限地学习、接受性学习。现代教学欣赏不能守旧,要体现现代社会的特性,信息技术为艺术欣赏教育提出了多元化信息渠道,以及多样化的批评意见。美术欣赏的要点从老师讲课、同学们听的模式变为学生个人检索、获取、阅读信息,选择对艺术作品做出个人的判断评价。老师则为同学们指出一定的要求方法和途径,营造氛围与学生互动。同学们经过过程性学习,提高鉴赏能力,构建个人艺术认知体系,形成独特欣赏的方法。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有效结合冲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习变得结构化、形象化、生动化。
2.运用多媒体强化教学效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改变“图片+讲解”的讲课方式,创设新的教学欣赏情境。动态的图片与有关资料的对接,影片与资料的欣赏和问题思考的对接,电脑网络检索和教材的链接等,都给同学们带来新的视听感受。多彩的信息网络资源让“小课堂”拓展成无边无际的大课堂。在课堂上应用信息多媒体技术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术教学中,增强视感效果,促进课内学习进度,调动同学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老师与学生、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
总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老师要精心备课,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意美术与其他艺术学科内在联系的探究,从大文化方面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共同特点,激励同学们研究美、探索美,注重结合美术艺术品产生的文化环境与时代背景,从艺术史、艺术评判等方面,采取联系比较的方法让同学们对艺术、艺术家现象、艺术品有立体的、综合的认识,这样才能慢慢提高同学们的视觉接受能力,掌握应用文字、语言及形体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认知方法,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邢学军.高中美术欣赏课构建高效教学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4).
[2]张振东.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