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忠秀
摘 要: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和骄傲的古典文化瑰宝。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入选篇章都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作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求知欲做了探索。
关键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探索 思考
文言文教学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更好地学习古代汉语的发展脉络,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体验文言文带给他们的身心愉悦。但文言文教学现状并不是很乐观,或者说文言文教学困难重重、坎坷难行。从学生方面的原因看,绝大部分学生根本不喜欢阅读文言文,觉得文言文作品距离他们的实际生活太遥远,文中的字、词、义艰涩难懂,加之行文简练、典故颇多,学习难度更是加深了。从教师方面看,为了迎合应试教育的需要,教师一味地讲解字词意思,然后翻译全文,而没有给予学生主动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体验不到文言文带给他们美的享受,当然就没有兴趣去学习了。因此这些文言经典常常被学生束之高阁,针对文言文教学现状,笔者对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做了思考和探索。
一、改变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教师往往把考试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侧重的是字、词的注释,文章的翻译和串讲,然后就是课文的背诵和默写。词、句意思的准确掌握与理解是学习和品味文言文的重要基础,但并非仅此而已。这种以老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太被动,一味地接受和背诵文言文,导致的结果是对这些优秀篇章没有自己的解读,无法发掘文章蕴含的文化价值。因此,老师要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艺术鉴赏能力。入选教材的文言文都是经典之作,有抒情言志,有歌咏山川,有记述经历。要让学生多读李白的诗歌,苏轼的词,浸润其中,慢慢体味,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感悟古诗词带给他们的美的体验,写成鉴赏评析的文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文学性和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品味课文的语言和意境美。这些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
二、创立以兴趣为导向的教学机制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只有人们自愿做的事才做得好。”可见在文言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么重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需要教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创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吸引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如七年级上册曹操的《观沧海》,在课前我们可以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告诉学生在公元207年,曹操在北征乌桓胜利后,带着愉悦的心情踏上了凯旋之路,登上了碣石山,一展豪迈情怀,以歌言志,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乐府诗《观沧海》。又如九年级上册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是《三国演义》里面的著名人物,“三顾茅庐”、“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诸葛亮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就是智慧的化身。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述诸葛亮的传奇人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感悟意境,增强审美体验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内涵丰富,典雅简洁,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味深厚醇美。意境的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作为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以李白诗为例,《峨眉山月歌》可以体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的意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以体验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以月念友的意境,《春夜洛城闻笛》可以体验夜深人静、闻笛思乡的意境。只有用心感受作者的心,品读优美的语言文字,才能看到蕴含在诗中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只有受到作者情感经历的熏陶和感染,才能增长人生智慧,提升审美感悟。
四、跨越时空,实现零距离对话
文言文产生的年代毕竟久远,与现代汉语存在很大差异,如古汉语单音词往往能表达一个意思,复音词则是后来慢慢发展而来的。因此古诗词的“字”可谓是“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投百意”。由于时代和思维观念的局限性,中学生现在的认知很难理解作品传达出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帮助学生搭建沟通古今语文的桥梁,使学生在思想意识上跨越时空,与作者零距离对话。教师可以利用教具,可以让文学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一目了然。比如八年级上册周敦颐的《爱莲说》,老师可以准备莲花的一些图片,直观地展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品质。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在教学《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时,把课文内容制作成課件,充分再现课文场景,引领学生跨越时空对话古诗。这样就可以使抽象的文字变为具体的图像、音频,使古老的文章富有灵气与活力。因此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寻找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他们对文言文学习的消极情绪。跨越时空,让文言文真正能够古为今用,浸润心灵,增长知识,解决困惑。
综上所述,初中文言文教学要能挖掘出作品的文化价值,体味出文化意蕴,感悟出优美的意境,积极创建以兴趣为导向的教学机制,并跨越时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那么学生就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探索与创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古典诗词等伟大篇章。笔者相信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各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文言文教学的难题必定会攻破,学生必会学好文言文,让祖国灿烂瑰丽的文化艺术绽放出异彩。
参考文献:
[1]郑方.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四部曲[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2]宋玉峰,宋艳华.初中文言文有效教法研究[J].新课程(教研),2011(03).
[3]张滇.浅谈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4]戴训霞.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析[J].考试周刊,20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