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2014-04-08 15:24:18杨英豪
考试周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教学反思

杨英豪

摘 要: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反思直接指向的是教师个人和群体的教育实践,它促使教师思考教育实践的发生发展及实践的意义。反思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帮助教师审阅自己的教育行为,意识到自己是教育实践的承担者。反思也使教师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评价自己行为的后果,调动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改进教学,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关键词: 反思 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著名教授叶澜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反思,教学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更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反思之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由于教学工作个体性的特点,一部分教师往往陷于经验不足而缺乏教学反思意识,常常在教育教学上感到力不从心,惶恐不安。因为,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没有行政的强迫命令,而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的自觉行动上,它是教师敢于怀疑自己在一节课里某个方面某个环节设计不合理、组织不严密、点拨不到位的地方,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

(一)反思与教师主体性的形成。

反思是一种回顾的意识方式,它属于人类的一种“再造”的行为。反思一方面指向过去意识行为(反思备课过程),另一方面则带有评判性回顾的性质(反思上课的效果)。反思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意识类型,它具有非自然的、人为的属性。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反思直接指向的是教师个人的教育实践过程,它促使教师思考教育实践的发生发展及实践的意义。反思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帮助教师审阅自己的教育行为,意识到自己是教育实践的承担者。反思可以使教师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评价自己行为的后果,调动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改进教学,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二)反思与探索理解的教和学。

教学过程从来就不是一个教与学的分离过程。它是一个交往过程,也是一个互动过程,所展现的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主体间的关系。教学过程是理解性的存在,理解的达成取决于主体间的相互沟通、意义的共识和视域的融合,取决于活动者自身意识、对象意识和反思意识的整合。我们可以在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了解这种整合。上课时,教师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什么,这是一种自身意识的表现,意识到学生正在做什么,可以看做是一种对象性意识。当教师了解到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为学生接受,或者被学生拒绝时,仍然是一种对象性意识,但是当教师扪心自问,所授知识为何遭受冷遇,自己的一番善举为何被拒绝时,反思意识便开始登场,这是一种指向活动者自身,指向活动情境,指向活动意义,指向活动改善,自然也昭示着活动未来的意识。反思意识将自身意识与对象意识融为一个关于实践的整体意识,其意义在于把“教师的在”与“学生的在”联系在一起,把“此在”与“彼在”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共在”。由此可见,反思是形成理解的教和学的前提和保障。

二、教师在教育生活实践中如何反思

在日常的教育生活实践中,教师都会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思考。往往会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归因处理。在分析过程中,有些教师有意或无意地认为学生学不好是教材的问题,是学生不够聪明,是现行评价体制有问题,是学校校长治理有问题。在归因中,他们缺乏“参与性对象化”的反思,自觉或不自觉地回避了自己的责任。我们应该在分析教育问题时,对自身教育实践和工作行为进行反思,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强实践,拓展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师的反思是对每一次教学情况的分析,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和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的审视和分析。它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细心努力搜索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过程,并要在分析之后找到改进措施。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捕捉,则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总会有“创新的火花”,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

5.记教学行为是否伤害了学生

如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了,立即批评;个别学生做小动作,教师责骂、挖苦、嘲笑,等等,这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尊心。教学反思可能使教师及时发现这方面的问题,及时调整对学生的态度。

6.记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每一位学生的素质、学习态度、知识能力都存在差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用一样的标准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弹性问题和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道有难度的思考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及时调整。

(二)以写促思,在写作中提炼升华。

所谓反思策略主要指进行教学反思时所运用的一些方法、程序的技术。要使反思行为有效落实,需要研究一些有效的操作策略。

1.写反思札记

反思札记可以以每日或每周为单位,用来记录和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问题和下初步结论。教师在认真备课上课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及时反思,将自己对本次教学的“精彩回顾”、“弥补追求”记录下来,教有所思,教有所想,教有所得,教有所获。如,一堂课下来,自己体会到某一个环节处理得不好,在进行平行班的教学时,立即在第二节课中予以调整;或在某一个环节组织严密、点拨到位的地方发现一个得意的“闪光点”,等等。

2.撰写教学案例

就是教师对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它是实践中发生的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它反映一个案例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有人认为,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准实践的教学方式;有人认为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培养师生自我分析和反思的方法。我认为,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以课堂某一教学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观察、反思等反复地分析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

3.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提升教学水平。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调动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只有不断反思才会不断发现问题,才会不断达到教学新境界。只有这样不断反思,才能快速成长,成为优秀的智慧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倪梁康.自识与反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2.

[2]冯建军.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115-121.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教学反思
名师工作室区域发展建设问题与策略的研究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影响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与管理研究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01:16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11:15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3:04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2:02:43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