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脑袋有无毛病,家长先别吓自己

2014-04-08 20:38宁泽淑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多动症圆圆癫痫

宁泽淑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一些家长对子女过分关注,常常将一些无病理意义的发作性行为视为异常,家长有诸多疑问,对此不知该怎么办,经常询问这些异常行为需不需要治疗,将来孩子会不会变傻,等。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的自我判断误区,提醒家长不可小题大做。

误区一

孩子一“抽搐”就误以为是癫痫

活泼可爱的圆圆9个月了,全家人都视为掌上明珠,但10天前的数次异常表现,打破了幸福家庭的氛围。每当圆圆情绪激动,哭吵剧烈后,即出现短暂呼吸暂停的现象,随后伴有口唇青紫,意识丧失,躯干及肢体强直,角弓反张样头向后仰,双手或四肢抽动,但经过1-2分钟后意识迅速恢复,随即呼吸、脸色恢复,肌肉松弛,活动正常,再次哭出声来,玩耍如常,不受任何影响。家长怀疑是癫痫发作,带着圆圆四处就医。

7个月大的豆豆是家中的开心果,定期体检的各项指标均达标。但近期豆豆总是在在清醒状态下不定时发作瞪眼、咬牙、咧嘴,全身用力或打尿噤样全身抖动,持续时间短暂,约2-3秒钟即恢复,无意识障碍,且可被语言或姿势所诱发,外界刺激能中断发作,发作后立即恢复原来状态,每日类似发作数次不等。家长十分紧张,寝食难安。

1岁3个月大的思思,乌黑的头发,小巧玲珑,十分可爱。但细心的妈妈发现思思最近坐在床上或凳子上时出现短暂的双眼凝视,大腿内收,双下肢紧紧夹住,下肢和躯干节律性做摩擦动作或扭动臀部,伴有面色潮红、出汗等。发作时如果外界干涉,如抱起、强制改变其体位或分散其注意力,均可中止发作,随后恢复正常,不影响日常活动,邻居有人提示说是不是羊角风(医学称癫痫),故家长紧张万分,四处就医。

在国外的癫痫中心就诊的患儿中,有10% - 20%的患儿被证实为非癫痫性发作。非癫痫性发作是指一大类短暂的发作性异常行为,不伴有同步异常脑电活动,包括婴幼儿期屏气发作(如上面提到的圆圆)、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如上面提到的豆豆)、情感性双腿交义发作等(如上面提到的思思)。医师若能观察到1-2次发作时的表现,一般诊断不难,必要时可做录像脑电图监测,发现发作时脑电图无异常放电。这种发作属于正常小儿发育过程中可以见到的一种行为,随年龄增大逐渐消失,不会影响智力发育,不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家长可消除顾虑。至于引起这种发作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是否与小儿气质或心理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

误区二

“梦游症”孩子没那么可怕

8岁的亮亮上小学2年级,在班 积极主动,学习成绩很好,深得老师们的喜爱。但家长心中总有一层可怕的阴影,有时夜间甚至不敢入睡。因为亮亮每间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夜间睡眠行为异常,表现为熟睡中突然起床,无目的走来走去,有时甚至开门走到室外:有时只是迷迷糊糊的坐起来,或者做一些白天的常规活动,一般没有语言活动,询问也不回答,有时口中似乎在说些什么,但口齿不清,对家人的干涉和招呼缺乏应有的反应。此过程一般持续数分钟,个别可长达半小时以上,能自行停止,然后自己上床又继续正常的睡眠。无论是被叫醒或清晨自己睡醒后,都不能回忆发作的经过。

梦游症也称为睡行症,指在睡眠中出现的以行走为主的一系列复杂动作行为,常发生在夜间睡眠前1/3阶段中。调查发现,约15%的5- 12岁儿童至少有过1次梦游的经历,大多数在青春期后常白行消失,大部分不需要特殊药物治疗。部分患儿的发作表现与癫痫发作极为相似,多导睡眠监测检查是目前最重要的鉴别方法。应重点对患儿家长和儿童进行睡眠卫生教育,家长应让儿童在松弛、愉快的环境下入睡,避免在有梦游症的儿童面前显得过于紧张,以免给孩子造成恐惧和不安。同时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和睡前卫生习惯,维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设置良好的睡眠环境和饮食习惯,保证患儿夜间睡眠环境安全,以防意外伤害,如碰伤、摔倒等。对于频繁发作的儿童,可在医牛指导下短时服用一些安定类药物。

误区三

您的孩子真的是“多动症”吗

婷婷3岁了,上幼儿园总是手脚动个不停,注意力不集中,和小朋友玩游戏的时候经常捉弄人,甚至将其他小朋友推翻在地,喜欢蹦蹦跳跳,不知疲倦。老师通知婷婷妈,建议带婷婷到医院检查,看看是不是多动症。

类似婷婷这样的孩子现在比较多,所以经常会有家长咨询儿童多动症的问题。其实,世界卫牛组织对诊断多动症有严格的测试标准,学龄前儿童即便发现有“多动症倾向”,也须跟踪观察至少半年,而且须到7周岁才能下结论。幼儿同里的孩子至多只能算是“多动症倾向”,绝非老师和家长所担心的“多动症”。

但是,这些孩子的行为为什么会与其他孩子有明显的差异呢?这里有几个原因,是家长应该了解,而牛活中却没有注意的问题。

儿童的注意力问题儿童的注意力是一种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通常的发展水平标准为:2-3岁婴儿能集中注意力10分钟左右,5-7岁15分钟左右,7- 10岁20分钟左右,10 - 12岁25分钟左右,13岁以上30分钟。但这只是理论上的界定,在现实牛活中,由于个体差异及适应期的不同,以及注意对象的趣味性(感到有趣注意力会长一些,无趣则注意力会较短),其间必定会有区别,甚至是明显的不同。对此,家长不必过于在意。

注意力不集中与多动症家长对儿童问题的陈述,通常都是从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开始。显然,这是把“注意力不集中”与“多动症”混淆了,至少是把“注意力不集中”当作“多动症”的一个标志性症状。这是不科学的。儿童多动症有多项症状,不能单凭“注意力是否集中”来诊断儿童的“多动症”。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动症的发病率确实是越来越高,是需要全社会关心,家长与教师正确对待、精心护理的问题。因此,早期干预特别重要。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首先父母和老师要了解患儿不是故意的,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环境,正确引导,如角色扮演、自我表扬等方法,减少多动症发病率,以免影响其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多动症圆圆癫痫
爱帮忙的圆圆
癫痫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圆圆和胖胖
Across the Style of Culture
多动症不一定是坏事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汤圆圆又圆
房子犯了多动症
与多动症儿子一同成长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