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调查分析

2014-04-08 06:27李明月
职教通讯 2014年23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德育高职

李明月

一、调查的背景与目的

当今,网络文化愈益深刻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格,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准确把握网络文化的内涵,系统了解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全面透视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道德产生负效应的原因,积极探寻网络文化下高职学生德育工作新路径。但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来看,这一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大量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1]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从宏观上评价网络对网民社会生活的影响,而对更深层次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高职学生群体的研究非常少。因此,本课题组开展的调查着重研究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并针对网络文化负效应提出相应对策,以实现网络文化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和谐共振,促进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调查对象与调查方式

(一)调查对象

本课题组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于2013年对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学院(以下简称“武进学院”)的在校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500份,回收率为100%。调查覆盖机电一体化、数控设备操作与管理、汽车、国际贸易、会计与统计核算、报关、会计、多媒体、电脑、艺术、电商、计算机12个专业的高职学生。

(二)调查方式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学生上网的基本状况

问卷经过整理、归纳,可以较为清晰得出武进学院高职学生接触网络文化的基本状况,可以分析出网络文化对其思想道德的影响。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高职学生上网基本状况

1.触网低龄化。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及对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深切影响,高中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到了较高的水平,且出现学生网民低龄化现象。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首次接触网络的时间较早,84%的学生从初中以前就开始接触网络,进入高职院校才接触网络的学生仅占2%。

2.网络依赖化。在上网时间的调查上,每天上网时间3小时左右的高职学生约占65%,每天上网时间高达5小时以上的学生约占20%,而每天上网1小时以下的学生仅占15%;在“一整天不上网会有什么感觉”问题调查上,约22%的学生有“感到空虚、痛苦,患得患失,甚至无所事事”的感觉,认为“网络已经成为生活难以分割的一部分”,甚至有4.6%的学生“经常幻想自己生活在虚拟世界”中。可见,大多数已是资深网民,部分学生对网络依赖性很强,少数学生长期浸染在网络中,受网络文化的影响不容小觑。

3.上网移动化。在对高职学生上网设备进行调查时,高达64.2%的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现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上网因其便捷性和廉价性获得了大量学生的青睐。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在碎片化时间利用手机上网,课后、就餐、休息、排队和乘坐公交车等各种场景下均随处可见“拇指一族”。手机上网所带来的移动化、便捷化和廉价性也进一步助长了高职学生对上网的依赖和沉溺,部分学生甚至反映“每天睡觉前和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手机上网”。

(二)高职学生上网内容分析

高职学生在各类网络应用领域均有涉猎。其中,休闲娱乐类、交流沟通类和获取信息类网络应用是高职学生对网络的主流应用。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高职学生网络应用情况

1.娱乐需求。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学生上网受速度限制减少,而智能手机屏幕的加大和手机高清视频APP等功能的推出,进一步满足了学生对休闲娱乐功能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78.4%的高职学生认为,网络文化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娱乐功能;60.8%的高职学生上网主要目的之一是观看网络视频;43.6%高职学生上网主要目的之一是玩网络游戏。

2.社交需求。“社交化”作为网络的一种功能元素,正在全面融合到各类互联网应用中,整个互联网都在走向社交化的大趋势。QQ功能日趋丰富,逐渐从早期单纯的聊天工具向近期的综合化平台方向发展,集成社交、资讯、娱乐等多种功能。其门槛低、传播快、受众广的特点得到了高职学生的青睐。调查结果显示:62.8%的高职学生上网主要是利用QQ平台增进感情、进行社交;50.6%的高职学生认为,网络增进了自己与朋友间的情感交流。

3.信息需求。内容丰富、更新及时的资讯,可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了解最新资讯、查找信息、发表评论等。调查结果显示:72.6%的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这一块;70.8%的高职学生认为,网络文化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传媒功能;58%的学生认为,网络文化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知识传承功能。

(三)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分析调查问卷,可以得出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其能最大程度地帮助高职学生更加便捷地汲取优秀文化的最新成果,弥补高职院校传统德育在时间、空间、选择范围等方面的缺陷;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和不可控性,以及高职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不良网络文化难免会给高职学生带来种种负面效应。当前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自由度高,易受困惑。自由性是网络文化所特有的魅力,同时,也正是这种自由性使得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道德价值判断难度加大。由于现实社会有着严格的道德规范和道德约束,而虚拟的网络社会是一个自由王国,高职学生在不能很好自律的情况下,其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就可能出现偏差,表现出与现实生活道德规范不相符的状况,甚至对一些不良行为失去应有的客观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语音聊天室、论坛、贴吧等网络平台上存在的骂人现象,32.2%的高职学生表示“无所谓”,9.2%的高职学生表示“别人都在骂,我也骂”,6.2%的高职学生则表示“很好玩”。

2.超越性强,易受蛊惑。网络环境中,网络行为主体的身份、形象、特征等已经数字化和隐匿化,少数学生网民通过匿名、匿形欲摆脱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的制约而导致自身道德行为的超越化,给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上的传统道德规范带来严竣的挑战和巨大的冲击,由此而引发的道德冲突问题也就愈来愈多。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自己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规范评价,16%的高职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行为“很不规范”,13.4%的高职学生认为,自身行为“不太规范”。虽然此类学生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德育工作者也不可轻视此现象。

3.趣味性大,易受诱惑。网络文化与生俱来的趣味性,如网络游戏所营造的虚拟、新奇、刺激的网络世界对部分高职学生有极大的诱惑力。调查结果显示:20.6%的高职学生认为,网络游戏“刺激过瘾”,23.6%的高职学生认为,网络游戏“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能,满足成就感”;在“是否幻想自己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的调查问题上,4.6%的高职学生表示“经常”,21.8%的学生表示“有时”。此类学生一旦被网络游戏吸引就易于沉溺其中,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和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据访谈,由于生活费用有限,少数高职学生往往通过撒谎向家长要钱,或者向他人借钱方式获取上网费用,而其中一些借钱上网的高职学生很难及时偿还债务,由此出现诚信危机,甚至引发各种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被动性强,易受迷惑

在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中,课题组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对网络文化没有进行较为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对于网络文化的影响,虽表现出主动参与的意识,但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调查结果显示:在“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舆论时,你是否会被舆论左右?”问题上,21.6%的高职学生表示“迷茫,不知到底谁可信”,35.4%的高职学生表示自己是“打酱油的”,仅33%的高职学生面对网络舆论时,有自己的主见而不被左右;在如何看待本地知名网络论坛中提到的网络事件问题上,41.6%的高职学生表示“事情真相难以了解”;对于网络中出现的新鲜事物,特别是词汇等,接受调查的高职学生表现出较低的兴趣,如在“你在现实生活中会使用网络流行词么?”问题上,71.4%的高职学生表示“偶尔”使用,仅有18.6%的高职学生表示“经常”使用。

可以说,网络既有“信息黄金地”,又有“信息垃圾堆”;网络既是“价值宣扬者”,又是“道德冷杀手”。网络文化的负效应已开始侵蚀到了传统德育和网络德育,影响了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须多措并举应对网络文化负效应。

四、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网络德育资源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决定了学校德育在坚持思想性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以趣味性来增强自身吸引力,以此吸引高职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德育工作者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校园网络为载体,利用电子刊物、校园论坛、虚拟社区等网络平台引领高职学生一起营造网上校园文化氛围,让图文声并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德育形式与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德育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引导高职学生文化趣味,提升其文化品位。

(二)细化网络道德教育

针对网络匿名性和不可控性特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设网络德育的有关内容,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道德主体作用,帮助他们认识到不良网络文化对思想道德的侵蚀性。同时,进一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提高网德修养、锤炼网德意志、增强网德自律能力、规范网德行为,做遵纪守法的文明网民。

(三)强化学生道德自律意识

学生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与定型阶段,因此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显得非常重要。在这方面,德育工作者可以开展网络道德方面的座谈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自由讨论,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网络道德失范的社会危害性,提高高职学生网络自我教育能力。同时,德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慎独”精神,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认真恪守网络空间“七条底线”——即“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这不仅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问题,更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四)固化新型德育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道德教育进网络工作,关键在队伍。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的掌握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道德教育工作的队伍。”这支队伍的人员除了具备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一般素质之外,还应该有新的德育观念、新的工作素质。所谓新的德育观念是指能清醒地认识到形势的变化,并能顺应形势、更新观念,探究互联网条件下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路。[2]所谓新的工作素质,是指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技术高度发展的网络社会中,所应具备的信息处理实际技能和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主要包括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和较高的信息道德水准。[3]

(五)深化家庭教育协同

随着互联网在家庭中的迅速普及,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品质的影响越来越大。家长作为高职学生的终身老师和榜样,(1)要树立科学的网络观,正确看待孩子的上网行为,抛弃对子女上网那种“谈网色变”的错误认知;(2)家长要及时学习充电,了解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孩子网络使用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对上网内容和上网时间进行合理控制;(3)要发挥和谐家庭对孩子德育的重要作用,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沟通,避免他们在网上寻求情感支持、迷失网络,甚至走向犯罪边缘。总之,作为家长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在网络文化兴盛的时代背景下,在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下,面对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德育工作不能因噎废食,应该与时俱进。德育工作者必须深刻把握网络文化的特征,洞察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作用机制,掌握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及问题所在,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寻求德育工作的新突破,提升高职学生在现实和网络中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美]尼克·施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王荣发.网上德育——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M].上海:华东理工出版社,2009.

[3]鲁宽民,乔夏阳.网络虚拟社会建设论略——法治和德育之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德育高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