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引流在直肠癌Dixon手术中的应用

2014-04-05 19:05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西安710061张永旺孙学军
陕西医学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骶前口瘘肠腔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西安710061) 张永旺 孙学军 苏 伟

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对77例直肠癌患者进行Dixon术,其中35例经肛门通过吻合口放置直肠引流、经左下腹于盆腔放置橡胶引流管,另42例患者仅放置盆腔引流管,对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35例直肠癌行Dixon手术(治疗组),术中经直肠放置硅胶肛管,经左下腹于骶前盆腔内放置腹腔引流管;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35~90岁,平均年龄58岁;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42例直肠癌患者进行Dixon术(对照组),术中只放置骶前盆腔引流管,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42~75岁,平均56岁。两组性别构成与平均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位置:治疗组肿瘤下缘位于距齿状线3~8cm之间,平均6cm;对照组位于5~9cm,平均6.5cm;两组患者均无急性直肠梗阻,无并发直肠坏死和穿孔,无恶液质,无远处转移。两组患者均经常规术前准备,全麻,骶前游离切除,经肛门用一次性吻合器吻合,两组患者切除与吻合方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规范进行手术。进腹腔探查后,先阻断肠系膜下血管,直视下用电刀或超声刀在盆腔筋膜脏层和壁层间隙锐性分离直肠,完全游离直肠系膜及直肠,术中保护输尿管及盆腔神经丛,距肿瘤上端10~15cm处切断乙状结肠,下端切缘超过肿瘤下缘至少2cm,系膜切缘超过肿瘤下方5cm,吻合前再次检查确认近端乙状结肠的血运良好;依次消毒残端,吻合后冲洗干净盆腔。两组患者术后均病理证实两端切缘均无癌细胞残留。治疗组除经左下腹壁戳孔放置盆腔引流管1根外,另经肛门放置1根上端剪有多个侧孔的硅胶引流管(直径约1.5cm)通过吻合口,缝线固定于肛门旁皮肤;对照组患者术毕不放置经肛门肠腔内引流管,仅放置经左下腹壁戳孔盆腔引流管1根,术后7~9d无并发吻合口瘘者拔除腹腔引流管;治疗组术后3~5d肠功能恢复肛门有排便后拔除经肛门肠腔内引流管。

结 果

治疗组患者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对照组患者发生3例吻合口瘘。用SPSS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 论

手术切除目前仍然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Dixon术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直肠癌根治术式。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各家报道差异极大,一般在4%~25%,低位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更高[1]。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主要有:①血供障碍:吻合口两端良好的血供是保证吻合口愈合的必要条件,发生吻合口缺血见于两种情况,一是手术时误将血供不佳的肠断端进行吻合;二是与直肠血供的解剖特点有关,直肠上动脉是肠系膜下血管的终末支,手术切断肠系膜下血管后,吻合口近断端肠管血运依靠来源于结肠中血管和(或)结肠左血管所形成的二级血管弓供应;直肠下端的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直肠下动脉和肛管动脉,低位直肠癌为了争取远端切除2cm正常肠管的机会,提高保肛率,分离肛提肌至齿状线平面,直肠下动脉需要结扎,造成残段的血供主要靠肛管动脉,易造成吻合口远端血供不良;②吻合口张力过大、操作技术、术后强烈的肠蠕动。③直肠腔内压力过高,肠内容物(气体、液体)积聚,且由于吻合口距肛门过近术后早期不宜扩肛。④骶前积液或感染:术后骶前积聚的渗液或渗血,使吻合口较长时间的浸泡于渗出物中而继发感染使吻合口瘘形成。

经肛门放置肠腔内引流管的作用 :为了达到术后充分引流,降低肠腔内压力,我们采用双管引流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治疗组35例均放置肠腔内引流,结果表明,治疗组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7.1%。我们认为,经肛门引流管主要有以下作用[2]:①使吻合口“上空下通”,通过吻合口放置肛管,充分引流肠腔内的液体和气体,减低吻合口部位的肠腔内压力。②持续性扩肛作用。较粗的引流管通过肛门,可以避免术后因疼痛等刺激所致的肛门括约肌持续收缩痉挛;也避免了术后人工扩肛对吻合口造成的牵拉撕裂。③支架作用。肿瘤切除后,盆腔骶前及吻合口周围相对空虚,经肛门肠腔内引流管可以避免吻合口扭曲、成角。④可以观察吻合口出血,同时可以通过引流管可以冲洗、使用局部止血药物等;治疗组1例患者术后第2天经肛门引流管有血性液体引出,及时发现处理,出血停止。⑤如果早期怀疑有吻合口瘘发生,可以通过肛门引流管进行造影检查证实瘘口大小、位置等,有利于早期处理。

盆腔骶前引流的作用 :直肠癌手术切除范围较广,创面大,术后易发生渗液积聚,一旦合并感染或有吻合口瘘形成时,极易形成盆腔脓肿,影响吻合口的愈合;骶前引流不仅可以有效地引出盆腔和骶前间隙的积血、积液,也便于术后及时发现吻合口瘘的发生,显著改善吻合口瘘的结局[3]。骶前引流有向上和向下两种引流方式。向上一般选择自左下腹壁引出,向下途径一般选择自肛旁引出。向上引流途径渗液是经负压或虹吸作用引出体外,优点是术后便于患者下床活动,减少肺部、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缺点是引流管经过腹腔可能引起肠粘连、肠梗阻;向下途径引流原理是利用势能或负压的作用将骶前腔积液引出,优点是不经过腹腔,减少引流管对腹腔肠管的刺激,缺点是由于肛旁引流管刺激疼痛影响活动和休息,特别是一旦引流量较多或吻合口瘘发生后,较长时间不能拔管,患者很难接受。对照组有3例发生吻合口瘘,均经左下腹壁引流管充分引流。虽经引流治愈,但给病人增加了痛苦和负担。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直肠癌Dixon手术后采用双管引流法可以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操作简单,效果良好,适宜推广使用。

[1] 金伟森.直肠全系膜切除与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与防治[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7,4(11):787-788.

[2] 李德祥,邓俊晖.低位三管引流防治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220例[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17(4):215-216.

[3] 吴印爱.直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引流方式的选择[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7,4(11):782-784.

猜你喜欢
骶前口瘘肠腔
骶前囊肿的诊疗探讨
炎症相关指标在胃肠道肿瘤术后吻合口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影像学在克罗恩病并发肠腔狭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淋巴细胞比值联合降钙素原对早期诊断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对结直肠癌吻合口瘘早期诊断的价值分析
骶前囊肿合并感染误诊误治一例
18F-FDG PET/CT显像对直肠癌术后骶前复发的诊断价值
肠腔隔绝技术在肠空气瘘的应用
直肠癌低位/超低位前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瘘的操作技巧
回盲口狭窄致犬肠梗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