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断: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重要话语手段

2014-04-04 12:57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崔永元谈话主持人

唐 卓

(吉林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在会话交流中,如果不待前面正在说话人的话语结束,后者便开始说话,这就叫做话语打断。话语打断是言语交际中很重要的话语行为,但在传统语言研究中,打断现象基本无人问津。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功能语言学的发展,特别是伴随新兴话语分析学的问世,话语打断开始正式纳入研究领域。在我国,话语分析学目前还属于理论引介阶段,其应用研究局限在少数语境的尝试,尤其对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打断话语,无论业界与学界,都还缺少应有的重视。本文拟主要以话语分析为理论基础,分析谈话节目中的打断现象,尤其要探讨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打断,尝试解读其功能及运用策略。

一、普泛视域下的话语打断

话语打断是会话交流中的一种话语现象,它不仅存在于日常会话的随意性话语中,也可出现于机构从业的正规性话语中。从普泛视域下观察话语打断,主要得出下面两点认知:

(1)打断是一种突破常规的话语行为,它属于一种特殊的话轮转换形式,是非常规的话轮转换。

话语分析研究在初期阶段便提取出话语结构的基本单位——话轮,描写了话轮转换规则,尤其是确定了话轮转换的关联位置(TRP)。所谓话轮是指会话交流中,会话者一次连续说出的一番话语;话轮是会话中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会话其实就是会话者之间的话轮轮番交替的过程,即话轮转换的过程。所谓话轮转换规则就是指话轮更替的三种常规形式:一是由当前说话人提名下个话轮说话者并指定说话内容;二是由当前说话人指定下个话轮的说话内容但并不确定具体说话人;三是当前说话人对下面话轮既不做人员提名也不做内容指定,完全由其他会话参与者们自选。所谓话轮转换的关联位置,是指前后交替中话轮的结束与接续点,是前面话轮结束后个话轮接续的短暂过渡位置。这个TRP结接点,应该是前面话轮的话语内容相对完整,语言组织呈现完句形式;常规下的话轮交替,TRP位置不会出现沉默或打断[1]8-26。

依据如上话语分析理论去分析话语打断,可以看到:打断属于一种突破常规的话语行为。它截断正在说话人的话语,破损了正在说话人的完整话轮单位;它没有依循话语分析学所描写的常规话轮转换形式去接替话轮;它违背了TRP话轮转换位置的运行规则。考虑篇幅,本文仅引证谈话节目主持人之打断语料,以此触类旁通;语料来源国内部分优秀谈话节目网络视频录音转写;另外,所引例句中插附的圆括号内话语均为笔者注释。

例1 A和晶:张平也是天津的,你们天津话你还会说吗?跟我们说一段你们天津的民谣,好不好?谁说得好?(场上几位嘉宾推举李珊说天津民谣《狗不理》)

B李珊:太长了,要说咱这天津有什么好东西,大名鼎鼎的肉包子,名叫“狗不理”。它出笼喷喷香,它皮薄又蒸气,咬一口(听不懂),清朝的李鸿章,也爱吃 “狗不理”。他送进宫孝敬西太后,给慈禧拍马屁。为什么叫“狗不理”,这自然有来历。你坐下来边把包子上,边听我说慈禧,嗨,边听我说慈禧。从前有个小伙计,(被打断)

C和晶:这么长啊!

D李珊:天生的强脾气……(被打断)

E和晶:不卖了不卖了。不行了,这会儿非得配字幕,否则人家以为是曲苑杂谈了。张平,你现在跟她们生活中讲天津话吗?

F张平:说。

此例取自 《实话实说·爱拼才会赢》。嘉宾李珊背诵天津民谣“太长”,主持人和晶以C、E两话轮连续两次去打断李珊的B、D。C使B暂停于逗号标写的分句“从前有个小伙计”,E更是使D在分句中停止。结果是,民谣背诵中断,李珊的B、D都成为不完整话轮。从主持人的打断效果看,C是未成功打断,E是成功 打断。成功的打断阻止了当前说话人的话语,并夺取占有话轮。这里和晶的E,夺取占有了话轮,而且运用点名方式将话轮转换给另一嘉宾张平。可见,打断是非常规的话语行为,它实施着非常规的话轮转换。此例同时也验证了下面的第二点认知。

(2)打断源自打断者试图控制话轮,从而实现某种交际目的的意图;打断符合语用的“目的原则”。

“合作”与“礼貌”是两条公认的语用基本原则,其中精髓是:推崇宽宏,讲究与他人一致,选择他人受益自己受损,等等。那么,打断作为一种阻止他人的争抢行为,单纯从话语行为表现去分析,或者说,从话语局部表象去判别,打断貌似完全违背此两条语用原则。

但是,当从话语功能的角度观察,从话语全局目的去剖析,可以看到:妥恰的打断合情合理,正确运用打断符合语用上的“目的原则”,它属于变异地遵守了“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目的原则由廖美珍近年提出,在我国语言学、语用学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目的理论“对司法话语的阐释解读,令人信服 。廖美珍提出:“说话就是表达目的,说话就是实践(实行)目的,说话就是实现目的。”在这个最本源认知下,廖美珍主张,目的决定着话语形式的选择和话语策略的使用。于是,讨论中出现一个醒目命题——“目的原则是最高的语用原则”[2]1-10。

本文认同目的理论。认为:所有会话都应该存在特有的会话目的,为着特定目的而实施的话语行为是符合语用原则的。在机构话语中(如,司法、问诊、贸易协商等),目的的趋同性往往更强,所以会话参与者们应该为着共同的目的而协调自我并接纳对方的话语形式。特别是,谈话节目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参与者们多声部地深入讨论话题完成节目,而主持人的打断恰恰可以起到掌控时间、调动多方讨论、引导话题顺利圆满完成等作用。可见,打断可以是服务于交际目的的一种存在。

总之,服务于言语交际目的的打断是妥恰的打断,而妥恰的打断是符合语用原则的。

二、谈话节目主持人话语打断的功能分析

从结构走向功能,是西方话语分析学的研究轨迹。特别由于课题研究本就站位传媒语言,取向服务传播事业,所以对谈话节目主持人打断话语的研究,我们聚焦点必然在话语功能方面[3]95-120。

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要在规定时间内组织率领嘉宾及现场观众等完成既定的话题讨论,主持人既是谈话场上的组织引导者又是话题讨论的言说者。主持人特定的话语目的与角色决定了主持人的话语打断主要存在如下功能类型。

1.担当主持、掌控谈话场

主持人对谈话场实施掌控,就组织层面首先突出表现两点:其一是对谈话时间进程的把握;其二是对话语权的分配[4]85-88。前文举例①就是主持人和晶主要 为把握时长而实施的打断;民谣可诵但不宜占用时间过长。而下面例②,是主持人崔永元为变换发言人、分配话语权而实施的打断;阻止嘉宾陈说遗嘱条文,转让给嘉宾的丈夫,尽可能调动场上多方言说。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话题讨论并实现多声部,这是主持人最基本的现场组织责任,是主持人掌控谈话场必须实施的话语行为。

例2 崔永元:据说当时你被推上手术台时,写了一份遗嘱?

孙云彩:当时我是极不情愿死,但我又不得不面对眼前的现实,他(孙云彩的丈夫)不让我写,我说“你不让我写我也要说,我就给你留下三条,第一条是”(被打断)

崔永元:孙老师,好像您的丈夫今天也在场?

孙云彩:是的。

崔永元:(面向孙的丈夫)您好!刚才孙老师说的第一条,我想您一定不会忘记,您记得当时她说的是什么内容吗?(《实话实说·热爱生命》)

2.截流枝蔓、维护本来话题

谈话节目有预设的话题内容。而场上嘉宾或观众,难免会出现言说跑题,旁生枝蔓。主持人要维护话题,要监控讨论依循话语目标运行,这便需要及时打断,以保证话题顺利地展开与完成。

例3 崔永元:……咦,你怎么这么多胡子呢?

王 海:假的。

崔永元:假的?为什么要这样呢?

王 海:出于安全的一个考虑,昨天武汉《长江日报》登了一个消息,就是武汉有一个王海,他从商店买了东西出来以后,在街上遭到一帮人的胖揍,但是他买的只是一两千块钱的东西(被打断)

崔永元:你可不可以帮我们翻译成更通俗的语言?“胖揍”是什么意思?

王 海:狠揍。

崔永元:那么,在你打假的这个过程中,遇到过这样的危险吗?

王海:也有,但是我一般自我保护的措施比较好。(《实话实说·谁来保护消费者》)

例4 朱 军:您参与他的创作吗?

马 兰:我用我的方式参与,就是他的每一篇文章出来,我是第一个读者,然后我就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不带演员腔的,用自然的方式读给他听,完了以后他就回书房去改。他在学术上是非常严格的一个人,很讲究,每个标点符号,他都(被打断)

朱 军:是是,这个因为余老师我也很熟悉。可是就是(以下省略)(《艺术人生·访问马兰》)

例3中,嘉宾王海谈及武汉一打假者被殴打时话轮延宕,很有就此旁生枝蔓趋势。主持人崔永元相机以请求解释“胖揍”为由幽默截流拉回话题。例4出自《艺术人生》访问余秋雨夫人马兰一档节目。嘉宾马兰回答问题时信息过量,从“他在学术上是非常严格的一个人”呈现跑题,主持人朱军礼貌截断,以“这个……我也很熟悉”,言外之意“不必再多解释”,从而拉回话题。

3.增补援助,圆满话题

由于专业知识及术语掌握程度限制,或由于言语表达及应变能力等限制,场上谈话者会出现语迟、表述欠得当等状况。主持人这时的打断,是插话式的;意在救援、赞助,实质上并非要抢夺占有话轮,效应在于使话题讨论更圆满[5]121-124。

例5 方子哥:本身吧,就是说,一种精神,拾金不昧是应该鼓励的,但是作为社会,它是有它一定的程度的,这种程度,往往是需要有一定东西来制约它的。比如说现在北京什么公约,这个东西——(被打断)

崔永元:北京市民文明公约。

方子哥:文明公约,就这个公约并不是说由于我们特别文明了,(以下省略)。

例6 潘先生:收下了,是一千块钱。当时任先生信封,我当时也不知道是多少钱,比较热啊。因为这种场合我没参加过,我当时不知道是——(被打断)

崔永元:那种场合是第一次吧?

潘先生:也是第一次。不过我不知道是多少钱,(以下省略)

例5、例6均源于《实话实说·拾金不昧要不要回报》。例5中嘉宾不详“公约”名称,以“这个东西”替代指称并出现语迟;主持人崔永元及时插话补救,不仅帮助嘉宾通畅表达,而且有利于谈话场内外众人的听清与理解。例6中嘉宾潘先生讲述收受回报礼金的过程,面现难为情且语迟;崔永元借助嘉宾的“这种场合我没参加过”,顺势插话提示嘉宾收下礼金“那种场合是第一次”,由“这”置换为“那”的提示,使嘉宾下面继续的话语传递出初遇之中的盛情难却,于是化解窘况。

这种打断是主持人打断的高频运用类型。它最鲜明地体现着语用上的合作原则,主持人的打断话语与被打断者话语在内容或目标上具有着一致性,打断的补台意义凸显。

4.抓契机、转入新话题

谈话节目的总话题下,定会存在相关联着的多个分话题;提问,是主持人操控话题转换与推进的通常言语方式。但在特定语境下,相机运用打断引出新话题,也是主持人的一种特色语用行为。

例7 周星驰:我最初一开始做演员的时候,在电视台,有一篇很小的专栏评论我,其实当时没有人留意我,有人批评已经蛮好了,但是有人批评(被打断)

杨 澜:批评你什么?

(《杨澜访谈录·访问周星驰》)

例8 杨 澜:你怕什么呢?

沈 冰:我怕对孩子不负责任,甚至这个孩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整个孕育的过程,我担心(省略八行)不管你是25岁要孩子,还是30岁要孩子,还是45岁要孩子,你总得有停下来的时候,很可能那个时候是你事业(被打断)

杨 澜:你为什么觉得一定要孩子呢?

(《杨澜访谈录·三八特别节目》)

例9 杨 澜:2002年的时候,因为世锦赛和釜山的亚运会你没有回来,实际上当时国内对你的批评声是很高的,特别是釜山的亚运会,中国一分之差输给韩国队,基本上大家说,王治郅回来就不可能差这一分了,那时候你在哪?

王治郅:那时候在洛杉矶,当时(被打断)

杨 澜:你关注那场球吗?你觉得现在仍然不是一个很好的时候,来回顾当时的细节是吗?但是这四年里,因为这样的种种沟通上的一些问题和复杂的原因,我能理解你现在不愿再旧事重提,但由于这样的一些沟通的问题,你觉得你当时的心境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很痛苦吗?

(《杨澜访谈录·王者归来——王治郅》)

在例7中,嘉宾正在讲述初做演员经历,主持人倾听中发现亮点——嘉宾出道演艺曾被批评,这是值得就此展开的话题新内容。于是主持人不错过时机,立即打断中提出这个新的分话题“批评你什么”,从而推进了节目话题讨论的纵深发展。例8源自《杨澜访谈录》的三八特别节目 ,节目邀请了三位国内知名的优秀女嘉宾,讲述她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探寻中国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脚步,展示其美好情怀;所以节目中嘉宾讲述决不能停留在一些事件的具体与表象。例句中,嘉宾沈冰对分话题已讲述300多字节,因生育而带给女性个中甘苦现实表述足够清晰,于是,主持人便就此打断,顺势提出“为什么……”,转向新的分话题,将讨论引向了更深的层次。探究人物心理,从而更深度地展示女性美好的内心世界。在例9中,主持人也是通过打断实现了话题转换。打断使话题由嘉宾不愿重提的当时“细节”,转换到新话题——“当时的心境”。于是嘉宾下面的话轮便开启讲述了新的分话题。

说到底,谈话节目中心就在于很好地完成话题讨论。因此,运用打断的话语方式,相机开启新的分话题,推进话题讨论顺利向前发展,这是主持人在特定语境下的应有选择。

[1] 刘虹.会话结构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26.

[2] 廖美珍.“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上[J].修辞学习,2005(3):1-10.

[3] 陈虹.节目主持人传播[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95-120.

[4] 胡雯.新媒体时代话语分析的发展[J].沈阳大学学报,2011(2):85-88.

[5] 王雪玉.庭审交际中机构身份的话语建构[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1-124.

猜你喜欢
崔永元谈话主持人
主持人语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崔永元:我为什么对现在的电影心里发凉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崔永元的金钱观
远离诱惑
(1)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