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新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试行。
一、 建立平等对话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其实,“对话”就是一种“共享”,教师与学生之间共享智慧、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情感的体验。有些教师这么说过,中考语文考试从来不考课本上的文章,语文学习主要学习古诗文和文言文就可以了,其他课文可以不教,我也曾一度这么认为,在上课中除了古诗文和文言文之外,其余的课文都泛泛而谈。后来阅读了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也把这种认识带到了教学中去。我在上学期教学茅盾的《白杨礼赞》这一课时就摒弃了以前的教学方式,采用了与学生“对话”的方式,先让学生利用网络工具查找相关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理解茅盾写这篇文章的原因,理解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本质,以及升华了的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课堂中的我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给他们一些点拨,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这样起到的效果要比我一个人讲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更容易掌握文章的知识。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一种自主探究,交流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做到三点。首先要注意,跟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对话,要把更多的空间让给学生。其次,教师要注意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互动的,并非单一方面或一厢情愿的。传统的教学多采用了单方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只能听从老师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完全没有了自我意识。新课标要求我们的对话应该是一种双向交流,互相促进的。第三,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价值重新构建的活动过程,教师在对话中要学会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自我价值的体现,更多地给予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勇气。
二、 注重学生的人文熏陶,创建阅读过程中的精神乐园
初中语文教材为陶冶学生的情操提供了有力的凭据。教材选编的许多课文,都能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和再现生活,许多课文往往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的人文资源,把现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建设成为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学生同课文真切地畅谈,获得的是激情的勃发和对生活的感悟。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文本中丰富的人文知识,浓厚的感情色彩,并逐渐受其熏陶和感染。例如诗歌教学,我们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从而展开想象,体会诗歌描述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对其思想感情的倾向,并说出自己的体验,从而在阅读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精神乐园。
三、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会欣赏学生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封闭式”的教学存在许多缺点: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
新课标指出:“对课文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师生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性水平为目的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成人文思想。以前的教学都是我一言堂,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所以,学生产生了厌恶感。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明白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明白了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教学过程要带着欣赏的眼光来引导学生,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四、 让学生在阅读作品中,提升文化意蕴
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选入新课标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每篇文章中都流淌着真善美,闪烁着人性的光芒。选编的课文有反映领袖事迹的,有体现关爱他人的,有谈诚实守信、传统美德的,有反映革命传统的等等。这些选文无不洋溢着自然美,人性美,无不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友情等等。当我们走进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就走进了中国文化。因此,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提升文化意蕴。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更需要学生用心的情感体验,真正实现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