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伟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语文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教育教学的骨髓。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加侧重于对学生“阅读”和“写作”实用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法,让学生接受到扎实的“读写”技能训练,从多方面去激励学生的“读写”兴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读写合一”。以下,笔者将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读写一体,多元渗透”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情”与“感”循序引导,“读”与“写”顺理成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深层次出发,调动学生最为本质的“读写”积极性,使得教学环节不断强化积累,最终做到厚积薄发。笔者认为,从“情感”角度对学生进行循序引导,采用“多元”的策略调动学生的读写情绪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到“批文以入情”,让学生通过诵读,产生感情;通过感情调动,获得写作的情怀,从而为读写融合火花的碰撞奠定基础!
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教学中,我便采用了“情感循序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写作的灵感,做到“读写融合”。
【教学情境1】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天,我们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课文,在课程开始前,请大家先集体诵读一遍课文!
(学生们认真朗读)
教师:大家读得很不错!读完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1:老师!读完后,我的心情很沉重!我体会到,今天我们幸福生活的背后,是无数先烈付出生命而换来的!
学生2:老师!读完后,我很自豪!我为我们的祖国有这么多英勇、顽强,不畏列强的英雄而倍感自豪!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我们今天得到的幸福生活,是由近一千多年以来,无数反对内外敌人,为争取民族独立而牺牲的人们英雄换来的!请大家带着感恩、崇敬的心情再次阅读文中周总理书写的碑文!
(在我的激励和引导下,学生们的情绪异常澎湃,极富感情地诵读了课文)
教师:读完后!大家想不想用手中的笔抒发一下本堂课的情绪?
学生3:老师,我想!想用笔抒发对英雄的感恩!
学生4:老师,我要用笔抒发对他们的崇敬!
教师:好!今天我们的写作练习题目便是: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文为背景,写一篇表达你情绪的文章,题材不限!
【分析】 情感引导是一种策略!有效地运用,便能将“读”与“写”有效融合起来!从多元的角度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让他们接受感情的熏陶,获得写作的灵感,最终享受写作的过程!
二、“课内”与“课外”交替渐进,“读”与“写”一体融合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应注重实效性,注重课内、课外的融合。初中语文读写教育的真正融合,也需要充分利用“课内与课外”的双重效应!笔者认为,上述教学思想是“读”与“写”真正融合一体的关键环节!
【教学情境2】
教师:请大家阅读一遍课文《美丽的西双版纳》。
(学生认真阅读)
教师:西双版纳是我国最美丽的旅游景点之一!大家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到了吗?
学生1:老师,通过阅读,我仿佛看见了西双版纳碧绿的蓝天、参天的大树!
学生2:读完后,我萌生了去西双版纳旅游的念头啊!
教师:大家的想法很好!请大家在课外搜集一些关于西双版纳的旅游、图片、文字资料,自己动动手,整理一下,作为一次写作练习!写得优秀的同学,我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课后,学生们纷纷利用网络、书报等资料媒介,为自己的小作文寻找素材,第二天,我的办公桌上便摆满了大家的“作品”,很多学生的作文中还添加了一些西双版纳的风景图片,创意十足!
【分析】“课内”与“课外”交替渐进与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将其运用在语文读写教学中,真正使“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得到体现,学生也能够在课内、课外的互动操作中,找到语文读写练习的沟通桥梁,感知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读写融合是初中生语文实用技能得以真正提升的基础!为此,教师应敢于创新“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大胆革新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动感、活力的“读写”教育课堂,让他们体会到“读与写”带来的魅力!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