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针刺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42例疗效观察

2014-04-02 01:10王立红郭兰芹
河北中医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医科眼肌风池

王立红 郭兰芹

(河北省石家庄市胜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河北 石家庄 050041)

眼病证治

毫针针刺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42例疗效观察

王立红 郭兰芹1

(河北省石家庄市胜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河北 石家庄 050041)

斜视;毫针;针刺疗法

麻痹性斜视是眼球运动受限的一种常见眼病,临床表现为目斜视、复视等症状,发生在1岁以后的麻痹性斜视称为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在中医眼科文献中虽没该病相应病名,但有其类似症状的记载,如《证治准绳·七窍门》称之为“神珠将反”,也有记载称之为“目偏视”、“视一为二”等。临床上西医治疗多以营养神经为主,缺少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疗效不理想。为了探讨本病的有效治疗方法,2009-03—2012-06,我们以毫针针刺为主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患者42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42例均为河北省石家庄市胜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门诊患者,男18例,女24例;年龄最大37岁,最小2岁,平均23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2个月,平均2.3年。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目偏视诊断标准:①眼部偏斜,患者向麻痹肌作用的相反方向偏斜;②眼球运动障碍,患者向麻痹肌作用方向活动受限;③第2斜视角大于第1斜视角;④复视,双眼视一为二(复视象检查确定麻痹肌);⑤头晕目眩,或有恶心呕吐;⑥1岁以后发生。排除标准:①麻痹性斜视系由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肌无力,或颅内肿瘤等引起者;②麻痹性斜视做过手术治疗及先天性麻痹性斜视者;③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或其他系统疾病者;④临床病例资料不全及不能按照规定疗程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取穴 主穴(双侧):足三里、三阴交、脾俞、风池、翳风,头部选百会;局部配穴(患侧):太阳、承泣。

1.3.2 操作方法 选用华佗牌0.3mm×40mm针具,将针具及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进行针刺。眼部穴位进针要缓慢,进针后以局部有痠麻胀感为度,不留针,忌提插捻转,出针后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针孔1~3min,以防出血。远端穴位运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

1.3.3 疗程 针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3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1]治愈:眼位正,眼球运动自如,复视消失。好转:患眼偏斜度减轻,复视象距离缩小,眼球运动受限部分恢复。未愈:眼位仍偏斜,程度无好转,症状未减轻。

2 结 果

全部42例,治愈19例,好转17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85.7%。其中治疗1个疗程痊愈2例,治疗2个疗程痊愈3例,治疗3个疗程痊愈14例。

3 典型病例

蔡某,男,36岁,干部。2009-06-10初诊。主诉:左眼视物为双,眼球转动失灵1个月。检查:视力右眼1.5,左眼0.4,左眼球向外展时明显受限,外转时自觉疲乏无力,复视象检查左眼外直肌麻痹,舌苔薄白,脉稍数无力。诊断:左眼目偏视。取穴:足三里、三阴交、脾俞、风池、翳风均双侧,太阳、承泣取左侧,百会。治疗:平补平泻,每日1次,治疗6次后,检查复视象距离已明显缩小,左眼球转动较前灵活,治疗10次后症状全无,视力右1.5,左1.2。

4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多数是由中毒或代谢障碍所引起。其中医病因多为内虚外扰,上、下眼睑及眼肌在五轮中属肉轮,胞睑和眼肌在脏属脾,脾主肌肉,眼球和眼睑开合举止,无疑与脾气之胜衰息息相关,《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眼睑和眼肌同属于脾,脾胃之气充,气血调和,则眼球和眼睑运动自如,倘若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外受风邪所中,就势必迫使气血不得相容,而呈现眼睑和眼球附着眼肌麻木不仁,运动受限的病理状态。对于本病的病因责之于脾虚,为邪所中的见解是有理论根据的。此外就是风邪外侵,直中眼肌,以致本病。

对于本病的治疗,从它的病因来探讨其治法和拟定处方,治疗必须着重于健脾益气,熄风通络。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全身的补益穴。《灵枢·五邪》记载:“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中:“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胻痠,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这2段文字说明足三里穴对调理脾胃,治疗眼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脾俞为脾经的背俞穴,背俞穴不但可以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证,也可以治疗与脏腑相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之病证。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的穴位,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足三阴经气血在此交会,本穴的作用是将足三阴经气血重组后再行分流。百会为“诸阳之会”,属督脉,督脉又归属于脑,根据《灵枢·卫气》的“气街”理论,“头气有街”,“气在头者,止之于脑”,即经气到达头部都联系于脑,通过针刺督脉百会穴,中枢神经对眼肌局部神经起到调节治疗的作用。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祛风活络的作用很强。《千金方》记载:“风池、脑户、玉枕、风府、上星,主目痛不能视。”翳风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此穴内物质为天部的卫外阳气,卫外阳气由本穴以风气的形式输向头之各部。承泣和太阳属局部取穴,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各穴相配,起到健脾益气、熄风通络、解痉止痉的作用,从而对后天性麻痹性斜视起到根本的治疗目的。且本法简单易行,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解除或减轻患者的痛苦,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4-115.

(本文编辑:李珊珊)

王立红(1974—),女,主治医师,学士。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R777.41;R245.31

A

1002-2619(2014)07-1048-02

2013-02-25)

1 华北油田炼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河北 任丘 062552

猜你喜欢
中医科眼肌风池
北京黑猪FUBP3和USP43基因多态性与眼肌面积性状的关联分析
沙乌头猪二元杂种猪活体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
更 正 说 明
三元猪不同体重阶段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浅谈中医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在中医科护理中的作用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科主任综合能力在医院中医科发展中的作用
墨风池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