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洁
聋生大学语文课程设置浅析
徐 洁
(绥化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聋人高等教育是聋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聋人高等教育是为聋人就业和提升其生活质量而服务的,所以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全面考虑聋人自身的特点。聋生大学语文的课程设置必须结合大学语文的学科功用和聋人学生的自身特点。
聋生大学;语文学科;功用
聋人接受高等教育,这是我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我国特殊教育进步的表现,是教育公平和人人平等原则的重要体现。如何让聋人大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让聋人大学生享受怎样的高等教育,这是我们还处在探索阶段的课题。文学与写作是聋人与听人之间思想沟通和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大学语文是聋人该接受的必不可少的高等教育内容之一。如何设置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我们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它关乎大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效果,关乎聋人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任何一个学科的建设都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建设也是同样的。需要考虑到教材设计、师资培养、教学评价体系设置、相关硬件设施建设等等。
聋人高等教育是聋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聋人高等教育是为聋人就业和提升其生活质量而服务的,所以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到大学语文学科自身的学科特点和聋人自身的特点。
(一)聋生大学语文的学科功用
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可以说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范围,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他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能力。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聋人不能听和不会说是不利于社会和学习适应的。所以聋生的语言教育实际上是一种补偿性教育,它是聋生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尤为重要,在进行大学语文课程内容设置时,我们要把语言教育作为最关键的核心问题加以考虑。
文化需求是人更高层次的需求。聋人在精神需求上和听人一样,需要文化的滋养,需要通过文化的学习启迪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聋人高等教育中的大学语文教育可以使聋生通过文化的参与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依归。
(二)学生特点
词汇量小、阅读、写作能力低下,以致视野狭窄,思想单纯,这些是聋生中普遍存在的特点,即使是大学生,聋生也存在着与听人学生沟通和交流方面的障碍。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有目的地根据聋生语文发展的实际水平及沟通交流的迫切需求,设置和讲授必要的语文知识是应该也是必须的,只有通过这样的措施,才能有效地促进聋生的语言思维的发展。
对于聋生来讲,语言听说障碍是无法逾越的。语音是语言产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聋生对语音的感受弱甚至是无,这样聋人如果想获知语音方面的技能,基本上只能靠强制记忆。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障碍,手语与有声语言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我们的聋人学生的语言表达(主要是书面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语序混乱、搭配不当、称谓混淆、词不达意等情况,这种情况的存在使聋生即使使用笔谈,也不能自如地与听人交流,传达自己的思想。
包含着丰富思想的语言,并不是简单的符号的堆砌,要正确地把握语言,我们首先必须正确地理解语言中的思想。听觉的缺陷导致的思维的片面,使得聋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受到较大不利的影响。语音接收能力的缺失,阅读、写作能力低下,视野狭窄,思想单纯,思维片面,这些都是聋生在接受大学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先天不足的不利条件。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必须认真分析,针对性地对待。
(一)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在实践中探索经验
针对聋人学生的特点,结合大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不能好高骛远地制定不切聋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其审美能力,固然是我们的目标。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首先要注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聋生的语言实训的有效办法主要是读写规范文章,哪怕是抄写规范文章也是很必要的,因为在抄写的过程中聋人学生会慢慢地掌握正确语序和语感。尽量弥合“聋语言”与“听语言”之间的障碍,建立聋听之间无障碍的教学、交往环境。
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延续和拓展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沿用看、说、读、写训练的教学方式,延续必备能力的补偿性学习。其次笔谈教学与训练也是值得提倡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与训练中,强化笔谈的价值及实际操作的训练,使学生自主地在实践中摸索总结。
大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聋人大学语文教学同样也是立足于对聋生大学生的人格的培养,引导聋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实现培养学生人格的教学目标,在聋生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设置上,可以适当考虑阅读、写作教学在内容设置上要贴近生活。阅读鉴赏材料的选择上,可侧重选用与学生的校园生活、未来择业等有关的内容,在吸引学生的同时能够起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总之大学语文肩负重要的人文学科的使命,要立足于促进聋人学生交流和沟通能力的提升。激励聋生,健全其情感,提高其审美能力。
(二)注重内容上与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衔接与拓展
不可忽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是聋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普遍比较薄弱,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基础性、知识性的语文知识方面存在较大的遗漏和空白,有声语言获取的缺失,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聋生的记忆力,这样许多聋生甚至存在字、词、段、篇章等方面均未能完成中学本应完成的各项任务的现象,因此语言文化知识的继续学习是必要的,这也是聋人大学语文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任务。所以我们说,聋人大学生的大学语文教学,是补偿性的教学,这一课程的设置具有补课的性质,这种补偿性的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是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想、文化、观念的渗透和熏陶的有力保障。
“聋生语言的发展较同龄的健听学生迟缓许多,较正常学生至少落后2-3年。”在接收聋人大学生的时候,我们必须有这样一个心理预期,相当一部分的聋生虽然经过了九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校学习后,他们仍然不能很好地掌握语言知识,这可能表现在,无法独立写出或理解较复杂的、通顺的句子,更无法看懂具有一定深度的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学科内容设置时,注重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与中学语文基础知识的衔接和拓展。而且,听人大学生的教育强调的是自学,在自学能力这方面聋人学生也是比较薄弱的,所以要注意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督促,借鉴中学的教学模式,可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复习或对重点知识点的重复。
当然,一味地强调与中学语文知识的衔接也是不可取的,还要注重在知识拓展方面的举措,在知识面、教学方法上都要有所拓展。中学教学还有着应试教育的影响。
(三)调整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调动和发挥聋人视觉优势,在课堂上增加视觉教学的内容。多媒体教学因其直观性、形象性,深受聋人学生的欢迎。包括教学课件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动影像画面,可以增添和丰富聋人大学生的直接感受和体验。在写作课上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衔接与融合。
在课堂语言方面,应当注意自然手语与文法手语的有效融合。在聋人大学生中,大多数的聋生只是基本掌握了《中国手语》,而且也仅是《中国手语》词汇中常用的、形象的手势,聋生在日常交往中,除了地方手语与标准手语的巨大差别,他们还常常依据事物的外形、动作创造新手势;由于自然手语词汇量的有限,聋生还可多使用指语、或者语音、语意相近的手语或者地方手语代替。手语使用的不规范性,使得听人教师与聋人学生之间的沟通存在诸多的障碍和不便。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考虑提倡使用常用的《中国手语》手势,尤其在校园里多使用《中国手语》常用手势。当然,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聋人还是少数,我们尊重聋人的语言习惯,也是必要的,为此听人教师需考虑在掌握《中国手语》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地学习地方手语和习惯打法。创造无障碍交流环境,应该是聋听之间互动的活动。
(四)注意聋人文化与听人文化的互渗
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和心灵上的戒备,聋人学生是不愿意主动和同龄的听人交朋友的。我们在大学语文这样的人文学科的内容设置上应该考虑到这一点,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关于听人文化和聋人社交礼仪的知识的渗透,以期在文化心理方面打消聋人学生的交际壁垒。
[1]张宁生.听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G623.2
A
2095-4654(2014)08-0135-02
201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