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2014-03-30 07:35张锦庆
师道·教研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亲历圆周率周长

张锦庆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动手动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既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掌握各种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还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由被动单一的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

(1)创设最佳心理情感,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创设最佳心理情感,就是使学生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情感信息在神经系统通道中的传递达到最佳状态。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和疑点,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激疑,将“疑”设在学生新旧知识的认知矛盾之中,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产生学习兴趣,把学习新知识的情感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心理,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强烈的精神追求,引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机。

(2)满足最佳心理需要,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除了创设最佳心理情境,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外,还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基础有好有差,阅读、理解、接受能力也有高低之分。但是,每个学生都有渴望成功和被赏识的心理需要。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分享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发他们学习的自发性。

二、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

传统数学教学比较重视获取知识结论,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单一化,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直接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匮乏。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让学生亲历探究与发现过程。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亲历探究过程,已不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教学手段,它本身也成为了教学的重要目的。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材编排上采用先验证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后介绍圆周率及研究史实。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途径也在不断地加强和拓展。对祖冲之这个数学家及圆周率早就有所了解,即使没听说过的学生,也会在课前预习中了解这些内容。因此,我就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先介绍圆周率及研究史实,再让学生亲历探究圆周率是怎么得到的,圆周长是不是刚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我首先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让学生比较几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会用“绕线法”和“滚动法”得出厚纸板做的圆的周长,也会用“折叠法”测量出用布做的圆的周长。但对求画在纸上的圆的周长觉得有困难。这时,我再次引导学生做实验,探究用一种间接方法计算圆周长,从而得出圆的周长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真理,又感受到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还从中学到了不少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效地锻炼了实践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由问答式学习向小组合作学习转变

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班级教学的“竟争型目标结构”为主转变为合作型目标结构为主,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在此基础上,形成小组意见;又通过组际间的交流,使问题更明朗,在生生之间、组组之间的不断交互中,学生的不同观点意见不断交锋,思维火花不断碰撞。最后,综合大家意见,取得对问题較为完整和较为理想的结论,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力量大大超越了个体的力量,自己与小组不可分割,获得互助的成功体验。在这无任何心理负担的学习过程中,后进生在同学的帮助和鼓励下,形成自己的见解,也得到成功体验的机会。

责任编辑 罗峰

猜你喜欢
亲历圆周率周长
我亲历的百年党史上的这次“伟大转折”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
说说圆周率
我亲历了分田到户
巧算周长
亲历,九年别样神话
“好玩”的圆周率的好伙伴
周长小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