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政教授运用肺藏象理论辨治验案四则

2014-03-30 22:05许云姣黄文政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藏象白茅根诸药

许云姣,黄文政*

(1.天津中医药大学2012 级硕士研究生班,天津30007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天津300193;3.黄文政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天津300193)

黄文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2010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第二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内科分会理事、世界中医联合会肾脏病分会名誉会长、 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委审评专家。2008年被美国加州大学特聘为客座教授;2009年被天津市政府授予“天津市名中医”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黄文政教授行医近50 载, 是当代著名中医肾脏病学专家,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善用中医理论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侍诊于侧,现将黄老运用肺藏象理论辨治验案4 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验案1 肺开窍于鼻——清泄肺热治疗鼻流浊涕案

张某, 男,32 岁,2013年11月7日初诊。 患者素有鼻炎史,平常反复鼻流浊涕,1 周前因天气转凉加重求诊。 刻诊:鼻流浊涕,量多,黏稠,咽痒,舌红苔薄,脉弦数,黄老辨为肺中伏热,拟泻白散清泄肺热,处方:桑白皮15 g,地骨皮15 g,黄芩10 g,桔梗10 g,金银花30 g,连翘10 g,蝉蜕10 g,僵蚕10 g, 石韦30 g, 前胡10 g, 枳壳10 g, 败酱草30 g,红藤30 g,炙甘草10 g,白茅根30 g。7 剂。水煎,温服。 两副药后鼻涕即减大半,续服4 剂痊愈。

按:《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液……肺为涕。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本案患者反复鼻流浊涕,舌红苔黄,脉数,为邪热郁闭于肺窍,故以泻白散清泻肺热, 宣肺通窍。 泻白散以桑白皮为君,润肺降气,清肺热而不燥;以地骨皮为臣,养阴清肺;佐以粳米、甘草,培土生津,清中有润,泻中有补,为治疗小儿肺中伏火咳嗽证, 与本案患者邪热郁闭于肺窍属异病同治。 患者咽痒,乃因表邪仍在,故加金银花、连翘清轻透邪;加蝉蜕、僵蚕、石韦、白茅根清利咽喉;前胡、枳壳宣降肺气;败酱草、红藤清热解毒,且败酱草味浊可以浊解浊。 诸药合用,清热而不伤阴,泻肺而不伤正,使肺热得以清肃。

验案2 肺外合皮毛——宣肺祛湿清热治疗扁平疣案

周某,女,28 岁,2013年11月30 号初诊。 患者1年前面部起粟粒样丘疹,曾用抗病毒药治疗,但疗效不显,遂求诊于黄老。 刻诊:面部、双手背、双下肢渐起粟粒样丘疹,微痒,呈暗褐色,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触之较硬,舌淡红胖苔薄白腻,脉细数。黄老辨为:风湿在表,郁而化热,处以麻杏薏甘汤:炙麻黄6 g,薏苡仁30 g,苦杏仁10 g,炙甘草10 g,浙贝母10 g,枇杷叶15 g,僵蚕10 g,白茅根30 g,银柴胡10 g,防风10 g,石韦20 g。7 剂。二诊:痒疹消,舌红苔薄,脉细数,加白蒺藜15 g,7 剂,以巩固疗效。

按:扁平疣,中医称之为“扁瘊”,是疣的一种,系指发生于颜面、手背、臂部的扁平丘疹,西医属病毒感染类疾患, 中医多由肝郁气滞痰凝或风湿热郁表所致。 本例患者,全身多处泛起丘疹,舌苔白腻,属风湿热郁于肌表,湿阻痰郁,因《素问·痿论》:“肺主身之皮毛。 ”故用麻杏薏甘汤加减散风祛湿。 方中:麻黄散风湿,开腠理故为君药;杏仁助麻黄宣肺,薏苡仁软坚散结清热利湿,二者共为臣药;甘草解毒调和诸药,是为佐使药。 黄老加僵蚕、浙贝母助薏苡仁软坚散结;加银柴胡、石韦加重清热解毒利湿之力。并取泻白散意加枇杷叶宣泄肺中伏热, 防风散风除湿。 据黄老临床经验,僵蚕、薏苡仁为消疣妙品。 故诸药合用正契合扁平疣病机,疗效彰显,一年顽疾,月余收功。

验案3 肺主气司呼吸——清肺化痰逐瘀治疗发热咳嗽案

杨某,女,55 岁,2013年12月25 号初诊。 曾发热咳嗽,去天津市南开医院检查,X 光片诊为:右侧肺炎性病变,住院输液治疗8 d,热退。 刻诊:仍咳嗽,咯黄痰,量多,胸不疼,舌红,苔薄黄微腻,脉细数。 辨为痰热壅肺的咳嗽,处方千金苇茎汤加减:鲜白茅根、芦根各30 g,桃仁15 g,苦杏仁15 g,冬瓜子30 g,薏苡仁30 g,桑白皮15 g,黄芩10 g,川贝母10 g,鱼腥草30 g,百部15 g,白前10 g,金银花30 g,炙甘草10 g。 7 剂,水煎服。 二诊:服3 剂药后即咳吐大量黄痰,7 剂服完,基本痊愈。

按:《内经·素问》:“肺主气,司呼吸”,本案患者咳嗽,咯黄痰,舌红,苔薄黄微腻,为痰热壅肺,肺气郁滞,失其呼吸之能,治宜清肺化痰,逐瘀平喘,千金苇茎汤出自《金匮要略》:“千金苇茎汤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 ”[1]方中苇茎一药,《本经逢源》谓:“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2],为肺痈必用之品,故为君药,临床上缺少药源,故多用芦根代替;瓜瓣清热利湿,化痰排脓,能肃降肺气,清上彻下,与苇茎相配则宣壅涤痰,清肺排脓,因其功用近似冬瓜子,后世常以代之;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热排脓而利肺,下渗水湿而利肠胃,二者共为臣药;桃仁活血逐瘀,可助消痈,是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诸药共奏清热化痰、逐瘀排脓之效,且药性平和,故3 剂即症减大半,7 剂而愈。

验案4 肺通调水道——宣肺利水, 清热解毒治疗水肿案

苏某, 男,44 岁,2013年12月7日初诊。 患慢性肾小球性肾炎2年余,先后用抗生素、激素及利尿剂治疗,症状缓解,但尿蛋白终究未消,一周前因感冒病情加重前来就诊。 诊见:颜面及四肢浮肿,眼睑肿甚,下肢按之没指,小便少有泡沫,舌红苔薄黄微腻,脉细数。 证属外感引动湿热,处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炙麻黄10 g,连翘20 g,赤小 豆30 g,桑白皮15 g,茯苓30 g,泽泻20 g,浮萍30 g,白茅根30 g,蝉蜕10 g,石韦30 g,竹叶10 g,炙甘草10 g。 7 剂。 水煎,温服。 服药4 剂,尿量大增,肿消大半,尿蛋白(++),于前方加五苓散,芡实15 g,金樱子15 g。服7 剂后浮肿基本痊愈。

按:急性肾炎,或者慢性期急性发作属中医“水肿”范畴,本病的发生多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风邪、水湿或疮毒入侵,水液代谢虽为肺、脾、肾三脏所主,但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为水之上源,外邪侵袭,肺卫首当其冲,通调水道失职,水液泛滥于肌肤,风水相激,致头面、周身浮肿,此风水证也。 此以外水道失调为主,治当“开鬼门”,故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解表散邪,清热利湿,表里宣通,使湿热之邪有外泄之路,使水从外水道而散,故病愈效速。 二诊,待浮肿消退大半,再以五苓散“洁净府”,使水从内水道尽去,加水陆二仙丹收涩治疗尿蛋白。 黄老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液排泄,水肿为病,肺、脾、肾每易同时受累,治疗早期重在疏利外泄以治肺,后期则应顾护脾与肾。

结语

“藏象”正如明·张介宾说:“象,形象也。 藏居于内,形(象)见于外,故曰藏象。 ”[3]它反映了《内经》的基本思维和认知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知其要者,一言而终”,只有真正掌握藏象学说的精髓,体悟《内经》的基本思维和认知方法,才能在临床中灵活地运用中医的思辨特点, 更加深刻地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

[1]明·赵开美.金匮要略方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68.

[2]清·张 璐.本经逢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67.

[3]明·张介宾.类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518.

猜你喜欢
藏象白茅根诸药
藏象辨证体系的理论构建研究
白茅根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慢支咳嗽足浴有方
诸药所生,皆有境界
生地黄和大豆黄卷泡茶能退烧
治肩周炎治牙龈出血
藏象学说发展的探讨与意义
清热小验方
大枣与甘草的认识异同
藏象学说本质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