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远,王 航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表扬与批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对偶范畴
徐志远,王 航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表扬与批评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对偶范畴。必须科学理解表扬与批评的含义,正确认识和处理表扬与批评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研究表扬与批评这个重要对偶范畴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表扬;批评;对偶范畴;辩证关系;研究意义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已经初步建构了自己的范畴体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存在的性质和状态不同,可以分为实体范畴、属性范畴和关系范畴;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在范畴体系中的高低层次不同,可以分为核心范畴、基本范畴、一般范畴和具体范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范畴,是指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现象之间的对应联系、联结联系、综合联系等普遍关系的那些范畴。相应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范畴主要有对应范畴、联结范畴和综合范畴。其中,对应范畴是两个范畴之间相对矛盾关系的范畴,通常称为成对范畴或对偶范畴。对偶范畴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是数目众多的一种范畴群,除了思想与行为等诸对基本范畴之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还有理论与实践、表扬与批评、主导性与多样性、继承与创新等其他一些重要对偶范畴。本文拟对表扬与批评这个重要的对偶范畴进行研究和探讨。
所谓表扬,就是对人们正确的或被倡导的思想和行为的肯定,是对好人好事的公开赞扬、赞美,通过肯定和奖赏,使其巩固、保持下去。当人们在学习、工作、生产中做出成绩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他就会感到自己的行为被大家承认,从而增加兴趣,树立信心,自觉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下去。否则,积极性就会因为得不到肯定和强化而消退,正确的行为就可能中断。
所谓批评,就是对错误的或被警戒的思想和行为的否定,是对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发生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当对人们的某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惩戒时,其作用就是促使错误的动机逐步削弱、消退,树立正确的或被倡导的动机和观念,引导出正确的行为。如果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惩戒和纠正,就是纵容、默许它的继续发展,就会使人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导致无法收拾的局面。
由此可见,表扬与批评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而要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1](P229)。
表扬与批评的相互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表扬与批评是对立的,两者的对立性表现在:首先,两者存在的性质不同。表扬的实质是对正确行为的肯定,其中包括对日常一般的积极因素的称赞,以及对比较突出的模范人物和事迹的表彰与奖励;而批评的实质则是对错误行为的否定,即对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发生的偏差和失误的惩戒和纠正。其次,两者对人们导向作用的途径不同。表扬和批评对人们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都具有导向作用,但这种导向作用的途径不同。当人们受到表扬后,得到了极大的精神满足,因而增强对正确思想观念的信念,强化正确言行的动机,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精神动力;而受批评者则会从社会集体中受到压力和触动,因而改变错误言行,自觉不自觉地效仿受表扬者的言行,从而树立正气,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调动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
表扬与批评又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性表现在:其一,两者的理论依据相同。两者都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其理论依据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发展总是不平衡的,既有先进,又有后进;对于一个人来说,自身既有积极因素,又有消极因素。批评是为了抑制消极因素,表扬是为了激励积极因素。其二,两者都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正确的表扬和批评,能满足人们的荣誉感。表扬和批评给人们以不同的精神满足,表扬是给表扬对象以直接满足,得到赞扬,使人高兴,精神振奋;批评则是给非批评对象以间接的满足,批评了一些损害群体利益的言行,使其他人感到欣慰。批评对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人本身,也是期望得到帮助的需要。由此可见,表扬和批评都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2](P287)。其三,表扬和批评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互为补充,密切联系,缺一不可。表扬与批评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离开了表扬,就无所谓批评;没有批评,也就无所谓表扬。有了批评的存在,表扬才显得可贵;有了表扬的存在,批评才显得可鄙。只有充分发挥表扬与批评的作用,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对偶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矛盾关系的概括和抽象,具有对偶性,它们是从不同的侧面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性,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对立统一关系更加清晰、生动地体现出来。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当然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偶范畴的实质和核心。因而,表扬与批评这个对偶范畴所具有的对立统一的辩证特性,深刻地反映和概括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的特性和关系。
表扬与批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一,以表扬为主,要热情地对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进行表彰和赞扬。必须以表扬为主,这是因为:一是在广大群众身上,积极因素始终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是主流,而消极方面是非主导方面,是支流。二是表扬是直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一种形式。表扬是对受表扬者某种真善美的展现,受表扬意味着得到一定的荣誉,荣誉是人们的一种精神需求。三是表扬可以激发群众的工作热情,鼓励群众奋发上进,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并且可以形成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要热情地对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进行表彰和赞扬,并号召成千上万的人以此为榜样,学先进,赶先进,形成一个千军万马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这些先进人物是在某一领域持之以恒地作出了突出业绩和社会贡献的个人。这些个人或者是社会的管理者,如孔繁森、焦裕禄等,或者是社会的普通成员,如雷锋、李素丽、徐本禹等。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因其感动公众的奉献精神、利他精神、自我牺牲精神等而表现出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境界、高尚的道德人格和道德情操。
第二,以表扬为主,批评和自我批评仍然很重要。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推动大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好方法,是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毛泽东说,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3](P1096)。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掌握这个有效方法,对落后的思想和坏典型不进行批评,就不能扶正祛邪。如果说批评是社会的、外部的评价,那么,自我批评则是个体内部的自我评价;批评是转变人的思想的外部条件,自我批评则是转变人的思想的内在依据。任何一个人,如果忽视批评和自我批评,就会影响自己的成长。任何一个集体,如果放弃批评和自我批评,就会缺乏斗志,软弱涣散。因此,我们要牢固掌握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旗帜鲜明地敢于和善于批评,鞭策后进,抑制消极的东西。但是十年内乱中,林彪、“四人帮”把批评作为整人的工具,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破坏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声誉,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致使一些人至今搞不清正确批评和整人的界限,误认为严肃的批评就是整人。还有些人消极地吸取“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认为还是少管“闲事”为好,“不说好、不说坏、大家不见怪”,因而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我们要端正对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态度,使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在新时期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辉[4](P220-222)。
第三,表扬和批评都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要搞好表扬和批评,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注意把握好准确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夸大,不缩小。说好一切都好,任意拔高,脱离工作实际和当时的思想实际状况,如此表彰的结果,只能使表扬对象受到孤立。说差就一无是处,好像从里到外没有一点优点,不能给人以克服缺点的信心和力量。这两种倾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都应该避免。同时要注意把握好准确度,表扬和批评只有准确、公道,才能使人心悦诚服[1](P230-231)。二是要掌握好量度,选择好时机和场合。要注意掌握好表扬和批评的量度,表扬一般说应比批评多一些,以利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还要注意选择好恰当的时机和场合,使表扬和批评发挥应有的作用,收到预期的效果,“赏之以众情所喜,罚之以众情所恶”。
研究表扬与批评这个重要对偶范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
首先,有助于揭示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过程有着紧密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过程正确的发展方向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微观表现;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过程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重要外因,而表扬和批评又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表扬和批评是对人们思想言行的一种社会评价方式,属于社会舆论。它依据一定的社会评价标准对人们的思想言行进行评价,对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言行给予表扬,对不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言行则进行批评。表扬能起到强化正确思想言行的作用,批评能起到弱化错误思想言行的作用,从而影响人们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有助于揭示示范与警戒的辩证统一规律。所谓示范与警戒辩证统一规律,是指我们一方面要做好示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和人们起到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做一些警戒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防止社会和人们言行的失控和走偏,并且把示范与警戒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起来。示范与警戒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使用的两种手段。我们之所以把两者的结合与统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规律,是因为它具有客观性,是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在社会发展的进程和现实中,总是有先进与落后、革新与保守、正确与错误、美好与丑恶、好人好事与坏人坏事……这些正反两极事物及其现象,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目标。把示范与警戒这两种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和统一实施,容易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要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因而应当对哪些人和事进行表扬和批评;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应该做什么,因而应当表扬什么,这就是立一个标杆让人们仿效;告诉人们什么是错的,不应该做什么,因而应当批评什么,这就是画一条线让人们警戒。简单地说,示范是为人们指出方向,树立榜样,提供模板;警戒是对反面事例进行哲理分析,引起人们对某种行为和事物的警觉、警惕和戒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这两种手段缺一不可,偏废不得。如果我们能够实现对两者的辩证统一使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一定会尽致发挥、尽显功效。
表扬与批评的实践意义在于:
第一,有利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不能把我们防身治病的武器给丢掉了。”[5]在当前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开好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引导党员干部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坚决克服“不以为然”和“老好人”思想,坚决防止讲关系讲情面、只栽花不栽刺、搞一团和气的现象。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体现“认真”二字,自我批评要敢于揭短亮丑,深刻剖析和检查自己,真正触及思想和灵魂,触及问题实质,不怕刺、不怕痛,不遮掩问题、不回避矛盾。相互批评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动真碰硬、敢于交锋,勇于指出问题、真诚帮助提高。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把增进团结作为开展批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由此可见,系统、深入地研究表扬与批评这个重要对偶范畴,有利于我们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第二,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强调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3](P1093-1094)可见,毛泽东把自我批评的作风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关于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问题,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与人为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些都是开展批评的重要原则。所谓惩前毖后,就是“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3](P827-828)。所谓治病救人,就是“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3](P828)。为了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在批评的全过程中都要注意方式方法。只要情真意切,将心比心,批评就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在人民内部,不可能不发生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毛泽东曾经把这种方法称为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正如一个人得了病需要请医生诊治一样,思想行为上的毛病就得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去解决。一个单位,凡是批评和自我批评运用得好的时候,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强有力的时候。因此,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任何时候也不能丢。由此可见,系统、深入地研究表扬与批评这个重要对偶范畴,有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第三,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整体上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因而必须表彰和赞扬什么,鞭挞和惩戒什么;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因而必须表扬和倡导什么,批评和警戒什么,从而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我们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条件。由此可见,系统、深入地研究表扬与批评这个重要对偶范畴,有利于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陈成文,徐志远,严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5]习近平.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J].党建,2013,(10).
责任编辑刘云华
D64
A
1008-6463(2014)01-0026-04
2013-11-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710080)。
徐志远(1957-),男,湖北孝感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王航,男,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