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新 冉旭
[摘 要]重庆大学艺术学院与五粮液普拉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数字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基地”,本文依据其发展状况,分析艺术类学生主体性与学校、企业的关系,着重探讨校企合作培养艺术设计人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以期深化校企合作培养艺术类人才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 艺术类学生 主体性 人才培养
从当今高校艺术类人才教育的现状来看,艺术类人才培养采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有进展、有成果的,然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仍然是艺术类人才培养共同存在的问题,建立校企间科学的合作管理机制,是深化艺术类人才培养的关键措施。笔者通过对重庆大学艺术学院与五粮液普拉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数字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基地”长期调研和实践,对在此合作模式下校企间的管理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式进行了思考。
一、校企合作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然状态
(一)、校企合作是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利条件
校企合作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为中心,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规划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行培养过程,使培养的学生更贴近社会对创意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已广泛渗透到高校的教学活动中,但艺术类人才培养较少采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其中多为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才能有机会在学校中与企业密切接触,真正为艺术类本科生提供校企合作平台的较少。本科生的质量是研究生质量的基础,同时毕业后进入社会发挥作用的有一半以上都是本科生,所以艺术类学生的质量也是决定为社会服务的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我校实验区依据重庆大学艺术学院与五粮液普拉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数字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基地”。由教师为指导、本科生为主体、研究生为核心,建立以项目为教学活动的实习、实践平台。为艺术类学生密切联系企业铺设了一条“便捷之道”。
(二)、企业是校企合作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动力系统
企业能够洞悉市场,有效的掌握各种动向。校企合作中,一方面,企业向大学提供经费支持、实习实训基地、技术支持等;另一方面,企业也通过校企合作吸收其发展需求的创意人才,实现更大化收益。由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能够快速且准确的在合作中塑造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通过科研项目企业与校方共同对学生教学、实践等进行对接讨论实施培养,能够激发和维持校方与学生的活力。
(三)、学生是校企合作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纽带
艺术类人才培养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是建立多元化教学机制,培养复合型艺术人才。多元化包含的因素有政府、社会、学校、企业、学生各个方面。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与老师的良好互动,能够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思索,真正地投入进去,更好地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同时发挥艺术类学生主体性是提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在校企合作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体性发挥得好不好,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看能否起到增强学校和企业之间协同发展的纽带作用。
二、校企合作中艺术类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自己控制和进行的,外部的影响对其主体性的发挥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由于学生处于校企合作中多方的不同目标、价值取向以及对待事物的处置方式而产生的关系之间,影响艺术类学生主体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影响最深的有三个方面:
其一,由于艺术类大学生专业特殊性,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特有的特征。更多体现为自我意识过剩,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其他事物;学风松懈,自我管束能力较差;注重表现个人风格,集体与团队意识淡薄;过度关注利益要求,实现个人价值的欲望增强等。
其二,校企合作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开放型平台,对参与的学生没有过多的要求,学生可以自由参与或退出科研项目,虽然拟定有各项措施,但落实不够。合作的侧重点也过多的将定位取向和发展放在完成校企合作的项目上,疏忽了科研过程中艺术类学生的需要。在对学生的关注上,更多地注重前者忽略与后者的统一,会导致艺术类学生在校企合作科研项目中更多的重视产业结果带来的利益而忽略学习过程。
其三,由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求,讲求利益最大化,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而学生的设计思想与技术无法达到企业的完整有效的设计方案标准,因此逐渐引起企业对艺术类人才培养的现状不满,认为项目中的多数方案设计价值和预期目标不相匹配。从而导致学生会觉得自己的付出得不到肯定,对校企合作的项目产生消极态度。
三、推进校企合作艺术类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
校企合作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不是独立封闭的体系,而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学校、学生和企业三个元素缺一不可。校企合作艺术类人才培养能否可持续协调发展取决于宏观的对策与各方需求是否相适应。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创意产业,对能立即带来经济效益的成熟设计感兴趣,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艺术人才是校企合作的目的和关键。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殊性有针对的培养方案是必要的方法。发掘艺术类学生主体性的优势发挥是确立创意人才培养的核心,使艺术类学生主动发挥自身潜能优势,增强艺术类学生就业能力。
(二)、建立长期有效机制
营造良性的校企育人模式,首先要确保管理的投入力度。艺术类学生的特殊性,是教育活动中最让人头疼的,实施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能够调动艺术类学生自身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高效与长效发展。
(三)、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反映综合成果的具体途径,从激发艺术类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角度出发,用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来评价学生水平的高低,本质上会忽略学生在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条件下的表现。所以校企双方应该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共同建立综合性、多样性的考核机制,保障激励和约束机制以适应艺术类学生的不同特点,真正以实践为检验标准,全面反映学生自身过程的水平。
(四)、教学手段endprint
日常教育的实施基础上,需要注重实践的过程中艺术类学生特有的特征,因此,要不断完善教学体系,鼓励教师创新教育方式。比如,现场辩论、产品模拟、案例剖析等。
(五)、提高企业合作层次
创意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不应该只重视合作结果的经济收益,忽略合作过程中探索活动的意义,而要着眼于投资艺术类人才培养。将“育人为本”的观念融入企业的价值理念中,与学校共同肩负起培养学生在校企合作中自身知识、目标、方法、价值观的过程。主动承担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责任,使学生直接了解企业程序,了解社会需要,成为学生进入社会工作的灵魂工程师。
四、促进艺术类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协调策略
全面激发艺术类学生的主体性是校企合作艺术类人才培养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这需要校企双方统筹协作,共同实施。
(一)、集中力量,弥补项目合作过程中对艺术类学生的关注
针对艺术类学生所具有的特殊个性,在管理上应该“刚性”结合“柔性”。对参与校企合作的“门槛”与“自由参与”进行限定。整顿学生纪律松弛、迟到、早退,不努力的风气,特别是对于屡教不改,屡禁不止的学生要进行淘汰。在“以严治学“的基础上,结合“人性化管理”,特别注重艺术类学生心理需求,发扬学术民主,安排小组负责人,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进行信息反馈,方便校企双方对学生的宏观控制和协调安排。
(二)、加强艺术类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提高教师的楷模感召力量。老师与学生的广泛接触和联系中有耳濡目染的做用,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引申“从吾师乃吾幸”的观念,使艺术类学生正确对待老师的启发,是对学生进行最具体、生动、有效的引导方法。
第二,端正风气,调整节奏。在安排上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让师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互相衔接。实行启发式教学,激发艺术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辩证地、发展地看问题。
第三,教学活动中教师把握好学生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通过积极的“引入式”教学,能够唤起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愉悦的情感体验,能够推进学生主体性发挥。
(三)、构建艺术类特色的管理方法
积极运用适合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理念,在指导艺术类学生进行科研项目时,注意把握他们的心态,走进学生的心中,尊重他们的个人特色。肯定艺术类学生的创造性行为,正确引导“我很重要”的观念,避开艺术类学生较强的逆反心理,适度把握教导方式,这样才能使艺术类学生自愿追随老师,自主克服自身的负面行为。
结语:大学与企业合作是艺术类人才的能力培养的有效形式之一,其中及时关注艺术类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关系到校企双方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要做出相应的对策,加强管理,认真组织实施,有效地解决合作模式下管理的不协调导致艺术类学生主体性发挥受阻的问题,提高校企合作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效率和质量。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李砚祖.中国艺术学研究—张道一教授七十华诞暨从教五十年文集【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01).
[2]吴咏诗.吴咏诗高等教育文集【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01).
[3]王群. 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管理对策【J】.德育天地.2007(05).
[4] 华小洋,王文奎,蒋胜永. 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相关问题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1).
[5]魏艳丽,周小儒. 理工科大学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J】. 艺术教育,2013(01).
[6]首珩. 对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深化校企合作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