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王丛虎
财政监督要从国家治理高度遏制腐败源头
●特约评论员 王丛虎
党的十八大、国务院的廉政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做出了进一步从源头治理腐败的重要决定,并提出了一系列“全面统筹、标本兼治”的具体治理措施。从治理的效果看,自十八大以来已有20多位副部级官员被查处,一些大案、要案、窝案被揪出,反腐败效果显著,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广泛赞同。当然,我们也应该理性地看到,腐败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对此保持高压态势,并持之以恒;更需要寻找到腐败真正的源头,并从根本上铲除腐败。腐败最为常态的表现就是“权钱交易、权权交易”,而隐藏在其背后的源头之一就是“钱”的问题。为此,管理好“钱”,即“加强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已成为深挖腐败源头、遏制腐败之本的关键。
财经纪律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财政领域的纪律,也包括金融、投资、行政等领域涉及财政资金的纪律;不仅包括法律、法规,也包括规章、政策等内容;尤其是在财政领域,不仅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等宏观层面的内容,还包括具体的账户设立、财务会计管理等微观层面的纪律。不难看出,财经纪律事关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也直接影响着每一个部门和个体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要严肃财经纪律。作为一系列“反腐”强力举措之一,狠抓财经领域的违法违纪行为、严惩当事单位和个人,既体现了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也说明了严肃财经纪律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也是各级财政监督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财政定位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再一次彰显了财政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应该看到,严肃财经纪律就是从国家治理的高度,保障财政发挥支柱作用。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2013年决算报告时指出:“我国将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严肃财经纪律”;2014年3月,财政部又印发了《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并将“严肃财经纪律”列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价八项内容之一;根据中央要求,财政部和审计署日前联合发出《关于<深入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无疑,这些规定都是在落实严肃财经纪律,加大对财经纪律监督的力度,为进一步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基础作用提供保障。
财经纪律的落实最终要体现在各个单位和个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些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如非法截留,隐瞒和转移收入,偷漏应缴资金,滥发奖金、补贴和福利,私设“小金库”,虚假支出、挪用款项等,无不是个别单位或个人为了私利,无视财经纪律,随意支用财政资金的行为。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反四风”、“三严三实”等具体要求,无一不是在强调财经纪律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财政纪律贯穿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
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经行为就是从源头遏制或根除腐败行为的发生。而要达到“财经纪律得以落实、财经行为规范运行”的效果,加强财政监督则是最为有力的手段之一。为此,当下加强财政监督就要:第一,细化财政预算,严把预算关。财政预算的精细化、透明化是财政监督的基础和依据,当下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都应该在此方面狠下工夫;第二,完善财政方面的法律法规,尤其是确保财政支出行为的法治化。法治是秩序和保障,没有财政法律制度的约束与规范,也就没有财政行为运行的轨道。当下尤其要强化《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与完善;第三,综合运用治理工具和方法,严惩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综合运行经济、行政、法律和思想等方面的治理方法,加大对违反财经纪律制裁的力度,才能对违法违纪行为形成震慑力,以维护财经纪律;第四,不断强化财政监督人员的守法意识,提升财政监督的执法能力。这就要求财政执法监督人员不仅要严于律己、遵纪守法,而且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我,增强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