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2014-03-27 22:29王水香
江西教育C 2014年1期
关键词:秒针分针数学知识

王水香

“时、分、秒的认识”这节课,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难点是掌握时间单位换算。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出示课本中的主题图,请同学说一说:人们倒计时喊的“十、九、八、七……三、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从而引出“秒的认识”。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在一年级学习钟表认识的基础上,对时、分的概念比较熟悉,但对秒的认识比较抽象。首先通过学生观察情景图:小明和妈妈来到钟表店,这里有什么样的表?让学生在课堂中认识计量“秒”的工具。其次,让学生观察有秒针的钟表,并讨论发现了什么?最后,让学生自主探索“1分=60秒”这一单位之间的换算,之后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为了使学生能进一步认识“1分=60秒”的时间换算,教师还设计了让学生感受“1分钟有多长”的情景活动,并在师生之间互相测试1分钟之内能干些什么事情。

通过教学活动的实践,学生对时间认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了多个情境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结合生活,在亲身体验中接受知识。教学设计主要体现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本课通过让学生亲身感受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的变动,得出1分=60秒的认识,让抽象的知识转化成为直观的认识。再通过让学生感知1分钟能做些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三是师生互动,增强合作交流的体会。在课堂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测1分钟能做哪些事情和同桌之间的合作交流,得出“1分=60秒”的结论。小组之间的讨论合作,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县桂江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秒针分针数学知识
时间很小
秒针匆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画分针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计算钟表角度有方法
秒针真奇妙
小目标成就大事业
巧算时针与分针夹角的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