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清
修改在写作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的修改往往是耗时低效的,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自主评改作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收到实效。教师必须给学生尝试自我修改作文的机会,否则学生就难以学习并获得这种能力。
一、参照习作例文自主评改
学生在学一篇习作例文时,就应该进行一次作文。习作例文是作为写作范例的文章,学生的习作是否体现了例文中的例,写后应该要他们认真自评自审,找出差距,进行修改。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有位教师选了篇选读课文《我爱家乡的杨梅》进行作文指导,有个学生在通过学习后,写了一篇《彩色的蝴蝶文具盒》。教师看后,让他再复习了一下《我爱家乡的杨梅》,用这篇例文做标准,自主评改好自己的作文。这学生在教师的提醒和引导下,对照检查后,发现自己的作文中心虽然正确,但表现中心的材料不够充实、不够具体。发现问题后,为了把“爱蝴蝶文具盒”这一中心表现得更为突出,他根据中心的需要补写了许多材料。因为他爱文具盒,在很大程度上是爱文具盒上的图案——彩色的蝴蝶,所以他在文中补写道:“文具盒的正面,漆有四只色彩不同的大蝴蝶,这几只蝴蝶正在花丛中飞翔着,飞翔着……它们一会儿停在这朵花上,一会儿落到那朵花上。无论落在哪朵花上,都喜欢用自己的长须在花茎上摆动摆动,然后翘起美丽的花翅膀,把小小的身子紧紧地贴在花芯上,一动也不动。一会儿它又飞到别的花上去了。噢!原来它们正在辛勤地传播花粉。我望着这彩色的蝴蝶文具盒出神了……”清代文学家唐彪说过:“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八妙耳。”文章“八妙”是“频改”的结果。我想学生要是能做到没有教师的修改,这样的“频改”一定会更有效的。对于学生的不足,不要急于给予立马指导,而是应该多给予一些时间等待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修改自己的文章。教师不应再越俎代庖,而是去引导学生参照习作例文,自主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把一篇较差的作文,修改成一篇较好的作文。
二、参照优秀习作自主评改
每次布置作文总会出现几篇优秀习作。这些优秀习作,有的初稿存在一定问题,经过自主评改,最后才成为一篇较好的作文。同学之间的优秀习作就是最好的资源,同学的经验之谈就是最佳的模仿。但学生的作文有时也会出现与这些优秀习作相同的毛病。如果遇到这种种情况,教师可要求学生访问一下某篇优秀习作的作者,请他介绍一下他是怎样自主评改那篇优秀习作初稿的。然后再参照那位同学的那篇作文,自主评改自己的作文。如有个学生写《小白鹅》犯了与《彩色的蝴蝶文具盒》初稿时类似的毛病。教师就让他去访问《彩色的蝴蝶文具盒》的作者,访问后再参照《彩色的蝴蝶文具盒》这篇作文自主评改了自己的作文。作者开头抓住特点写了小白鹅的可爱形态,虽然写得较好,但是接着只写了小白鹅一年要生多少个蛋,这些蛋卖给国家对人类有多大贡献而结束全文。难道小白鹅的可爱只有这些吗?对照《彩色的蝴蝶文具盒》自评自审受到启示,这位同学发现《小白鹅》的不足之后,对小白鹅可爱之处通过观察进行了补写,写了:“小白鹅若是见了你,嘎嘎嘎……不时地说啊、唱啊……听起来似在和你说什么亲昵话呢……”“要是你惹了它,它可是不客气,立刻扬起大翅膀,瞪起双眼,伸长脖子怪叫着,连跑带飞狠狠向你扑来。”还描述了小白鹅戏水是怎样有意思,终于改成了一篇较好的作文。看着学生脸上无比灿烂的笑容,我知道他已经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陶醉在写作成功的喜悦中,今后也将不再畏惧写作文了,而且还会乐此不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即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和研究者。对于儿童而言,这种需要显得尤为强烈。”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多给一些机会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修改,以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评改的能力。
三、参照客观实际自主评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在学生自主评改的过程中,要强化对学生熟读习作习惯的培养,学生自主评改时,教师还得耐心指导,积极鼓励,关心学生自主评改能力的形成。这样长期坚持,才能改变传统作文批改的弊端,才能提高学生自主评改习作的能力及写作水平,才能更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画家郑板桥也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些话难道不也是对我们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评改能力的提高很有启迪吗?孩子们不需要我们亲力亲为的评改,他们需要的是“授之以渔”的自主评改能力。我们教师不应该缘木求鱼,本末倒置,让我们一起努力探寻指导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最佳策略,致力提高学生的自主评改作文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三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