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华
高中阶段是学生逐步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一个由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逐步走向独立性和自觉性的成人化的关键时期。要更好教育农村高一学生,必须深刻了解其心理特点。笔者长期从事农村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从中体会到农村高一学生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独立性与依附性并存心理。伴随着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
成人感与幼稚性矛盾心理。他们情绪上表现出两极化,可以因为偶尔一次的成功盲目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也可能因为一次的失败妄自菲薄,自卑消沉,经常是敢作敢为却又患得患失。
青春期的逆反性心理。他们常将父母给予生活上的关照及情感上的爱抚,视为获得独立的障碍,把老师和社会其他成员的指导和教诲也看成是对自身发展的束缚,体现出明显的叛逆性,而且追逐标新立异。
松懈性心理。农村高一学生在步入高中后,没有了中考的紧张和压力,在高一学习不努力,得过且过,干什么都没劲,产生了松懈心理。
不适应性心理。农村高一学生对高中生活有明显的不适应性。首先是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其次是教学方法的不适应。
青春期的性心理变化。农村高一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一些身体的外貌特征如个子的高矮、体态的胖瘦、生理的缺陷甚至是皮肤的黑白、脸上的“青春痘”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恐惧感、羞怯感、自卑感。
针对农村高一学生心理特点及其生活和学习中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作为教育者又该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作为家长或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学会尊重,理解接纳。针对农村高一学生的成熟性心理和逆反心理,教育者要学会尊重,正确理解和接纳。绝对不可忽视他们的独立性,不要硬性要求孩子按父母的想法做事,他们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处世方式,家长最好给孩子空间,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平心静气和孩子一起商量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作为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成人感,尊重他们的成人意识,应给予他们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对孩子的意见、要求应该尊重。教育者要转变角色和观念,将命令式的单向沟通转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沟通,使孩子在沟通上寻求到平等的地位。
二是积极鼓励,正确强化。针对部分农村高一学生出现的自卑心理和不适应性心理特点,教育者应当给予积极的鼓励予以强化。“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教育者应当给予适时的鼓励,而不是一味批评和责备,甚至是取笑,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种责备和批评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和无助感,也容易引起孩子和教育者的对抗,形成逆反心理。
三是适度挫折,谨防松懈。针对农村高一学生松懈性心理,应当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时挫折教育也能调整学生的骄傲情绪和松懈心理。当然,这种挫折应当有一定的限度,并且不是以真正打击学生为目的,而只能是通过这种人为设置的挫折,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其明确挫折对自己的作用,并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排除自己的骄傲情绪,戒骄戒躁,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是注重指导,激发动机。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有些学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怀疑态度,表现出不自信,放弃应有的尝试和努力。教师可以通过为他们选择难易适合的任务,让他们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来提高自信。同时也可以让他们观察、学习身边和自己水平相当的学生的成功经验,通过替代性经验来强化和提高自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
五是积极关心,正确疏导。针对农村高一学生的心理问题,教育者应给予正确指引和积极疏导,不能过多责备。首先,家长、教师应当密切注意孩子的心理、行为的变化,如心情有无异常,作息习惯是否突然变化,来往的朋友乃至电话书信是不是和以往明显不同等等,以掌握孩子的心理动向,从而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工作做在前面。其次,家长、教师在关心的基础上要给孩子适当的教育。其中包括:一、性生理知识的教育,让孩子消除对性的神秘感,让孩子走出性的蒙昧状态;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一方面让孩子把注意力从狭窄的性意识中转移出来,让他们开阔胸怀,提升思想境界,增强理智的力量,淡化性刺激的影响。同时,让孩子了解性仅仅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性活动也应包括情感、文化、审美等一系列丰富的内容。与此同时,还需要引导孩子发展多种兴趣,参加有趣有益的体育、文化活动,以使孩子体内的能量能健康地释放出来并产生积极的效果。即使发现孩子有了“出格”迹象,家长都必须保持冷静,避免做出过激反应,不能以冲动对冲动,而应和颜悦色地进行疏导。
总之,农村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研究。只有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江西省吉安县立中学)endprint